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澄海实验高级中学在课改初期刚从师范学校转为普通高中,五年来,学校依托课程改革,把握机遇,突围解困,从一所蕞尔薄校茁壮成长,走上内涵发展之路,成为潮汕平原教育领域一颗新星。
一、基于改造课堂的“三五式”教学策略
课堂是课程改革主阵地。我们提出课堂教学“三五式”教学策略,即课堂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和“五个要让”。“三个转变”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生。“五个要让”即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二、基于教师发展的“研训一体”教研策略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课程改革五年多来,在师资馈乏的情况下,我们依托校本教研制度,在“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三个层面上构建校本培训运作方式。
第一,专业引领,为教师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我们坚持做到“三抓”。一抓理论引领。将理论学习例会制度化,设立“读书季”、暑假读书扎记比赛、青年教师有效教学论坛等活动。二抓学术引领。邀请新课标专家举办“学科行动研究的方法”讲座和“优质教育”的专题报告,组织教师观看特级教师优秀教学录像,选送优秀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种学术会议、业务培训。三抓校际交流。先后与校省内外多所学校建立互助关系,支持教师参与市、区举行各种教学示范观摩、探索实验活动。学校每学年都举办有效教学“开放日”活动,邀请兄弟学校同级科教师参与听评课活动。
第二,自我反思,为教师驾御课改提供动力。在教师中大力倡导“八个一”,即围绕“一个问题、一个观点、一个案例、一些数据、一种方法、一些经验、一点教训、一些感动”,以“教学机智”“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教后记”等形式记教学反思录。每年举行校性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反思录、教学设计、及专项研究成果等征集、交流活动,部分优秀的反思录结集出版,并从中推选优秀反思录送区、市参评。
第三,同伴互助,为教师专业化搭建成长平台。同伴互助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资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实践中归纳出“问题教研”“论坛式教研”“结对帮带”“案例研究和交流模式”“示范和展示”等六种互助模式,在实践中加以推广落实。
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制度的实施,挖掘了教师的创造潜能,使教师获得一种生命的升华,提高了教师素质,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壮大了师资力量,在短短几年里,许多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
三、基于质量监控的“一制三抓”管理策略
“一制”即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度。规定班主任负责班级常规管理和教学质量,教研组长负责科组教学质量,科任教师是学科成绩的直接责任人,班级和学科质量直接与班主任、科组和科任教师的绩效评比挂钩。“三抓”,即一抓教学检查,日查课、周查作业、学月考查测试;二抓考试规程的建设,明确考务工作流程,将命题、监考、评卷、讲评的操作规范化;三抓质量分析和反馈,进行三级质量分析,每次大型考试后,分别召开班主任、备课组和年级组三级质量分析会,使问题及时发现,迅速采取措施,有效解决。“一制三抓”形成有层次、经常性、重效益的质量监控网络。
四、基于提升内涵的“三轮六步”科研策略
学校内涵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的引领。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应用为主、服务课改、科学规划、制度管理、行动研究、规范操作、重在过程”的校本科研原则,推广“三轮六步”研究法。“三轮”即“学模”“用模”“创模”三阶段,“学模”就是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用模”就是选择和运用先进的适应的教学模式,“创模”就是原创或经过组合改造之后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用、创”循环贯串在研究过程中,每一次循环都是以上一次行动环节为基础,是对上一轮行动的回顾诊断和提升,形成螺旋式上升。六个步骤即:“问题预诊——收集方案——筛选模式——教学实施——效果监控——反馈与评价”,把“六步”渗透在“三轮”中,按照边探索实践、边研究改进的原则,不断实践、调整、总结,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螺旋式循环,最终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群。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基于改造课堂的“三五式”教学策略
课堂是课程改革主阵地。我们提出课堂教学“三五式”教学策略,即课堂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和“五个要让”。“三个转变”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生。“五个要让”即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二、基于教师发展的“研训一体”教研策略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课程改革五年多来,在师资馈乏的情况下,我们依托校本教研制度,在“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三个层面上构建校本培训运作方式。
第一,专业引领,为教师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我们坚持做到“三抓”。一抓理论引领。将理论学习例会制度化,设立“读书季”、暑假读书扎记比赛、青年教师有效教学论坛等活动。二抓学术引领。邀请新课标专家举办“学科行动研究的方法”讲座和“优质教育”的专题报告,组织教师观看特级教师优秀教学录像,选送优秀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种学术会议、业务培训。三抓校际交流。先后与校省内外多所学校建立互助关系,支持教师参与市、区举行各种教学示范观摩、探索实验活动。学校每学年都举办有效教学“开放日”活动,邀请兄弟学校同级科教师参与听评课活动。
第二,自我反思,为教师驾御课改提供动力。在教师中大力倡导“八个一”,即围绕“一个问题、一个观点、一个案例、一些数据、一种方法、一些经验、一点教训、一些感动”,以“教学机智”“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教后记”等形式记教学反思录。每年举行校性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反思录、教学设计、及专项研究成果等征集、交流活动,部分优秀的反思录结集出版,并从中推选优秀反思录送区、市参评。
第三,同伴互助,为教师专业化搭建成长平台。同伴互助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资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实践中归纳出“问题教研”“论坛式教研”“结对帮带”“案例研究和交流模式”“示范和展示”等六种互助模式,在实践中加以推广落实。
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制度的实施,挖掘了教师的创造潜能,使教师获得一种生命的升华,提高了教师素质,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壮大了师资力量,在短短几年里,许多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
三、基于质量监控的“一制三抓”管理策略
“一制”即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度。规定班主任负责班级常规管理和教学质量,教研组长负责科组教学质量,科任教师是学科成绩的直接责任人,班级和学科质量直接与班主任、科组和科任教师的绩效评比挂钩。“三抓”,即一抓教学检查,日查课、周查作业、学月考查测试;二抓考试规程的建设,明确考务工作流程,将命题、监考、评卷、讲评的操作规范化;三抓质量分析和反馈,进行三级质量分析,每次大型考试后,分别召开班主任、备课组和年级组三级质量分析会,使问题及时发现,迅速采取措施,有效解决。“一制三抓”形成有层次、经常性、重效益的质量监控网络。
四、基于提升内涵的“三轮六步”科研策略
学校内涵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的引领。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应用为主、服务课改、科学规划、制度管理、行动研究、规范操作、重在过程”的校本科研原则,推广“三轮六步”研究法。“三轮”即“学模”“用模”“创模”三阶段,“学模”就是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用模”就是选择和运用先进的适应的教学模式,“创模”就是原创或经过组合改造之后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用、创”循环贯串在研究过程中,每一次循环都是以上一次行动环节为基础,是对上一轮行动的回顾诊断和提升,形成螺旋式上升。六个步骤即:“问题预诊——收集方案——筛选模式——教学实施——效果监控——反馈与评价”,把“六步”渗透在“三轮”中,按照边探索实践、边研究改进的原则,不断实践、调整、总结,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螺旋式循环,最终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群。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