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拒绝雅虎、谷歌、苹果等大金主,接受微软、李嘉诚,扎克伯格对股東的选择,尤其是有话语权的董事的选择,很有点“说法”。
Facebook上市传言已久,而Facebook以及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却从来没有给出过上市时间表,含糊的表态给Facebook上市增添了更多的话题性。甚至有业内分析者认为,2012年4月是Facebook上市的最佳时间。
随着“2012年4月”这个上市时间越来越近,Facebook也备受关注,包括各大股东的动态。而李嘉诚作为Facebook中持股0.75%的中国股东,尤为让人关注。自2008年李嘉诚入股Facebook,李嘉诚就被赋予了Facebook“中国代言人”的身份,用当时《福布斯》的话说,李嘉诚将成为Facebook进入中国中市场的重要推手。
李嘉诚是增持还是减持,是对Facebook充满信心还是赶紧套现?这已不单单是李嘉诚个人的事情,甚至扎克伯格都要密切留意。
对于一直希望进军中国市场的Facebook来说,中国股东的动作,其背后也许是整个环境的动态。
在股东问题上,扎克伯格一直是比较谨慎的,甚至多次拒绝包括雅虎、谷歌、苹果等巨头的投资。而他对李嘉诚的关注正说明他对中国市场的野心,希望借助李嘉诚或者其他中国股东,获悉进军中国的可能性以及扩大这种可能性。
扎克伯格对股东又爱又恨恨
最近,扎克伯格麻烦事一堆,为了“隐私门”道歉:Facebook爆出疑似他和女友的亲密照片……看来,还没上市,扎克伯格就要为各式问题烦恼,最严重的还是包括李嘉诚在内的各大股东的问题。
“我要花20万美元到太空中去旅行”、“我要去寻找失落的玛雅文明”、“我要创办自己的公司”、“我要投资其他公司”、“我要退休享受生活”,这些是国外一家媒体对Facebook员工所做的调查。如果Facebook 2012年成功上市,那么它将会造就至少1000名新的百万富翁。而这些Facebook员工都为自己成为百万富翁后的生活做好了规划。员工股东纷纷另做打算,一时之间,Facebook的向心力大受质疑。
再加上,俄罗斯互联网公司Mail.ru联合创始人兼CEO德米特里·格里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Facebook上市后,Mai.Ru会考虑出售所持Facebook 2.38%的股份。到底是对Facebook未来的不信任,还是股东们另有自身的考量?
这些“不省心”的股东,真是令扎克伯格“又爱又恨”。
随着功能的改进,应用的增加,Facebook全球用户数已达8亿。这样的Facebook看上去愈发“完美”,并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喜爱。
然而,此次Facebook的千亿估值,令人心存疑惑。
因为即使像谷歌这样伟大的公司,在进行IPO时候的估值也仅仅是230亿美金。如此看来,显然Facebook的干亿美金估值不符合市场与行业规律。甚至,有可能因为资本的注入和股东的贪婪,会害了Facebook。
股东的加入,资本的注入,对于Facebook来说,或许可以起到创收的作用与功效。然而,股东的存在也会或多或少地降低和减弱Facebook的远见和创新动力。
因为在资本家眼中,赚钱永远是第一位的。他们往往关注的不是产品的好坏,不管是否给用户带来价值;而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赚更多的钱。如此来看,无论是Facebook还是扎克伯格,势必将面临更多更大的压力。
一旦Facebook以千亿美金估值高调上市,那么股东的存在,则很有可能阻碍扎克伯格及Facebook的超前思维,从而扼杀Facebook的创新。在股东眼里没有用户体验,有的只是真金白银。如果Facebook被广告充斥,那么将彻底丧失社交功能,而变成像门户一样,只是用来访问。
此外,股东还可能影响产品的既定轨道,扰乱用户行为,以此导致股票飙升与骤降的风险,并从中牟利。
对于世界而言,创新是进步的最大动力和源泉。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正是本着创新的理念,完成了其“活着就为改变世界”的心愿。
而一旦Facebook减缓创新,那么就极可能变成微软,并更容易被竞争对手超越。
股东的挑选:拒绝雅虎、苹果
扎克伯格这个中学时代就拒绝过百万年薪诱惑的青年,一心要掌握住自己的公司,因为这是他连接和改变世界的工具。赚钱不是他的主要目的,他已签署巴菲特和盖茨倡议的财产捐赠协议。
为保持控制和公司自主发展,扎克伯格一直拒绝被整体收购的“发财和套现机会”,并且对任何可能让他失去公司管理控制权的交易都不感兴趣。
在每一次需要给投资者董事席位的融资过程中,他都把能够与自己合意的对方最高人物亲自出任董事作为接受投资的必要条件。
于是,“江湖”上流传着扎克伯格拒绝雅虎、谷歌、苹果等大金主的事迹。即便是上市在即,扎克伯格对股东的选择,尤其是有话语权的董事的选择依然严格,有自己的一套标准。
《华盛顿邮报》曾提出以600万美元投资获取Facebook 10%的股份,扎克伯格的要求是,投资方的董事需由其老板格雷厄姆亲自出任,其他人免谈。虽然最终没有合作成功,但是扎克伯格对格雷厄姆的欣赏一点没有消减。
位于硅谷的阿克塞尔合伙公司,提出要投资1270万美元。扎克伯格十分困惑,阿克塞尔方面会干预一些事务,但估价高、拥有硅谷的关系网络。这时,扎克伯格就去征求了格雷厄姆的意见,可见扎克伯格是相当欣赏格雷厄姆,而这种欣赏就是扎克伯格挑选股东的前提条件。
正如Facebook拒绝苹果的原因——不差钱,有此底气的扎克伯格自然敢拒绝一个又一个“不喜欢的人”。
Facebook就曾拒绝了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注资2亿美元的意向,原因是该风险投资公司要求获得Facebook董事席位;还有现在的“死对头”谷歌,其实当年谷歌和微软一起想投资Facebook,Facebook在谷歌和微软两大巨头间周旋寻价,结果是微软以2.4亿美元的投资获得1.6%股权,微软更是开出附带条件,要求Facebook不能接受任何来自谷歌的投资。
而与微软一同投资的还有香港首富李嘉诚。李嘉诚的入股对Facebook和扎克伯格来说,又具有不同意义了。中国股东:不一样的意3L
拒绝了雅虎、谷歌、苹果的扎克伯格,对于李嘉诚的入股绝对是双手欢迎。2008年李嘉诚以个人名义投资Facebook,拉开了Facebook入华的大幕。
早在2007年,Facebook就已注册下.cn域名并推出简体中文版本。Facebook的实习工程师Paul Butler曾经绘制过一份全球社交关系图,这张图形象地展示出一片13亿人的空白。该图用 蓝线将全球各地的人们联系起来,而中国区域暂时空白。扎克伯格一直希望将这一区域也连接起来。
Facebook进军中国市场的决心,从扎克伯格每天花一个小时学习中文就能看出来。有人认为,一些国际互联网巨头在中国“碰壁”的原因之一是不了解中国。吸取教训的扎克伯格说:“我尝试理解这门语言,它的文化,它的心理定势。中国是这个世界如此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这10亿人口,你如何能将全世界连接起来?”
这两年,扎克伯格更是多次亲自飞来中国,和百度、新浪还有中国移动的老总们会面,商讨合作的可能。
在这些中国大佬面前,扎克伯格表现出了绝佳的诚意,向他们讨教中国市场的运作方式,而不是摆出一副老师的架子。
而李嘉诚的入股,无疑能成为Facebook进军中国市场的重要推手。
在Facebook的股权构成中,员工持股的分量不轻,而在Facebook的员工当中,可以发现很多中国面孔,而且公司大约有数百人可以说流利的汉语普通话,这些中国员工对于Facebook进军中国市场,作用也不可小觑。
扎克伯格也正在积极扩大一切可能对进军中国市场有利的因素,有消息显示,已经有国内的猎头公司开始帮助Faeebook招聘中国业务的相关负责人而且Facebook此次招聘的是中国区总经理,工作地点为北京。同时Facebook已经在香港建立了一个办公室,拉近与中国的距离。
继续寻找中国合作者
“你有没有想过可能会受到中国政府监管的情况?如果不合作,你就进不来,如果你选择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你有没有想过由此而在美国国内受到的压力?”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曾经这样问扎克伯格。
扎克伯格自信地点头。他说,自己进入中国市场的决定是认真的,这些问题自己都已有考虑。
比如说,为了遵守当地法律,Facebook已经在好几个国家推行了审查制度,比如说在德国禁止纳粹内容,在巴基斯坦拒绝先知画像等等。
显然,扎克伯格对中国问题有了理性的认识,他缺少的是李嘉诚这样更多的中国股东和合作者。
李嘉诚的入股是一次成功的投资,为他的传奇再添一笔,但仅仅是小小的一笔。
因为李嘉诚入股Facebook,表示并不干涉Facebook的事务。这是扎克伯格很赞赏的一点,但也许对于李嘉诚,扎克伯格倒希望他“干涉”了。
有媒体报道,一位资深投资人士透露,曾经听闻国内多个部门计划成立一个小组,评估有关Facebook进入中国的影响,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而不了了之。看來Facebook的中国路还有一段。
按照业界的分析,Facebook入华有两条主要途径,除了成立合资公司,还可借助合作、收购的形式。一度有传闻称,百度和Facebook谈合资,不过,传言之后都是不了了之,不见下文。
随后,又有消息指出Facebook在中国市场更可能同腾讯展开合作。
同时腾讯也正在布局海外市场,与俄罗斯投资公司Digital SkyTechnologies(DST)签订认购协议,获得DST公司10.26%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DST曾以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Facebook的3.5%股份,是Facebook的股东之一,似乎就为与Facebook之间的合作打下了伏笔。
不过,腾讯同时也是Facebook进入中国市场最大的挑战。
在这个用户黏性更大的市场,面对一个根深蒂固的巨人,更糟糕的是Facebook无论是现行产品的用户黏性,还是自身的营利能力,甚至于旗下产品完整度,都要输给对手一筹,这样的恶劣状况、这样的竞争对手,如果Facebook能与之成为合作关系,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