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影响建筑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伦敦的巴特西发电站曾是英国最大的发电站,每周烧煤1万吨。1989年发电站正式关闭,浓烟不再。如今被改造成为一个大型主题公园。
  “雾都”北京
  今日伦敦
  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条件,但也给人类生活设置了不少困难和障碍,气象条件便是其中之一。在气象条件的影响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便于人类社会活动的房屋建筑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变面貌,形成了各种独特的风格和艺术形式。
  古代人的构思
  从我国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的遗址可以知道,50万年以前用石器和火生活的猿人已经能利用天然石灰岩洞穴来抵御风霜雨雪的袭击。古书《周易·系辞下》中记载有“上古穴居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这说明从洞穴演变到宫室,居住条件日益改善,而这些建筑的主要功能就是“遮风避雨”。
  我国古代还创造了构架式建筑——即每栋建筑用台基、墙柱、梁架和屋顶组成。由于用柱架承重,墙体即可根据需要随意开凿门窗,实现了房屋建筑的采光、遮阳、通风和避雨等要求,因而能够较灵活地适应各种不同的气象条件。这种建筑适用于亚热带到亚寒带的我国大部分地区。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两河流域,因为当地气候干热多暴雨,很多土坯建筑为了保护墙根免受雨水侵蚀,当地人发明了在墙根处楔进长约12厘米的圆锥形陶钉,涂上红白黑各种颜色,以保护墙根,以后发展到用沥青保护墙面,并贴上各色的石片和贝壳,以免沥青受烈日暴晒。这样不仅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而且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十三至十四世纪,在西班牙格兰纳达建成的阿尔罕伯拉宫内有一些后妃们的卧室为了抵御炎夏的酷热,建筑者便想法从山上引来泉水,分成几路流向各个卧室,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十五世纪的西班牙住宅,大多是四合院,内置水池与喷泉,种植花草灌木,以改变室内外空间的小气候。
  中世纪在伊斯兰教堂的建筑中,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建有朝向不同的两种房屋,分别供人们冬、夏两季居住。在阿拉伯的撒马拉宫殿的东北,还曾经建造了一座由人工渠道供水的180米见方的“地下凉殿”。这些都是依据气象条件设计的建筑工程。
  多样的民居建筑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幅员辽阔,气候多变。因此,各地的民居建筑也是形态
  各异,色彩缤纷,令人赏心悦目。
  西藏的拉萨位于一个海拔约3700米的群山环抱的峡谷。这里年平均气温仅7.8℃,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41.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43%,夜间多雨,白昼烈日当头,日夜温差较大,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素有“日光城”之称。由于这些气象条件,藏族的民居形成了外墙墩厚粗旷的类似碉堡一样的碉房。
  这种建筑西、北两面墙不开窗或开小窗,而且墙身很厚,多用毛石或土坯砌筑,屋顶采用了当地产的经夯实的垩嘎土(即当地粘土),下面有卵石粘土垫层和树枝密铺,屋顶很厚,借以达到房屋保温、防寒和防晒的目的。这种建筑的另一特点是房屋的净高很低,一般仅为2.2米左右。这不仅与高寒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关,也由于藏民从前多系牧民,素以帐篷为家而习惯于低空间的生活习性。此外,由于西藏高原的冬春室内阴冷,而户外却阳光和煦,藏民们喜欢在户外活动,故他们的房屋建筑多设有外廊。
  与西藏高原气候相似的青海高原夏季早晚如严冬,中午似酷暑,终年少雨,风沙较大。这一带流行一种高墙包围着的住宅,叫做“庄窠住宅”。这种房屋多用木构架承重,用黄土敷设屋面,并带有廊檐。在院内还附有菜园、果园和车院等,形成了一种多功能的组合空间。高出屋顶的庄墙厚度约0.5~1米,这就有效地防止了风沙的侵入。又由于当地雨量较少,因此屋顶只有较为平缓的坡度。这样,既可避免屋顶的黄土被雨水冲走,又可以利用屋顶作晒粮或场院之用,使之成为建筑的辅助使用面积。
  在我国西南边境风景秀丽、树木葱郁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西双版纳的傣族自治州,却与干冷的北方地区大为不同。这里最冷月平均气温才6.7℃,相对湿度高达80%以上。这种高温多湿、四季常青的亚热带气候使当地的民居建筑别有一番风貌。
  傣族的民居多为依山而建或平地拔起的竹楼,称为“干阑”式建筑。一般分为上下两层:底层高度为0.8~2.5米不等,用于放置柴草、谷囤、米碓及其他杂物,四周大多无墙;楼上一般为堂屋及卧室。屋前设有木制楼梯通向前廊,前廊有“展”(即晒台)。廊与展都是傣族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遮风避雨,又可坐卧乘凉、盥洗和操作副业。竹楼的建筑形式多为“歇山顶”,即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共九脊组成,故亦称九脊殿。屋面上覆盖着当地称为“缅瓦”的小平瓦。屋面坡度较大,利于排除雨水。这种建筑的外墙有的用竹笆编成并稍微倾斜,外墙与楼板都有缝隙可以通风排湿。由于外墙是利用竹材正反两面组合而成的,因此形成了一种自然纯朴、活泼灵巧的建筑外观,使建筑物显得轻盈剔透、瑰丽多姿。
  此外,像蒙古草原上牧民居住的蒙古毡包,晋中、豫西、冀北及陇东的窑洞等建筑,无不受气象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新型的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与气象的关系愈加密切。在建筑科学中就包括有建筑气候学的研究。现在国外对建筑气候学颇为重视。人们长久居住在空气和环境受污染的大城市中,正在想方设法将自然景色和清新空气引入室内空间。美国建筑师波特曼在几十年的设计实践中首创了引人注目的“共享空间”,即把类似自然界中的小溪、流水、瀑布、植物、阳光等引入到一个空间高大的大厅中,创造出一派花木争艳、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在美国建筑师密诺留·雅马萨基的建筑创作中,特别注意了水的利用。在他所设计的会议中心和公司办公楼的周围,都设置了很大的水域面积,使人产生心旷神怡之感。
  对阳光的利用也引起了国内外建筑师的重视。他们不仅利用太阳能来调节室内的气候,而且还利用阳光的“光影效果”赋予建筑以新的造型。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石设计的孟加拉国达卡的国立医院门诊部的内、外廊墙上,开了尺度极大的各种形状的圆形和弧形洞。当光线通过这些洞口射到走廊地面和墙上时,就形成了随着每天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圆形和椭圆形光圈,创造了一种绝妙而又令人惊叹的光影效果。
  【责任编辑】张田勘
其他文献
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在2015年美国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美国启动一项名为精准医学(医疗)的计划,要义是,基于患者的基因或生理特征来定制治疗方案,也即个性化医疗。  精准医疗不精准?  但是,最近的两项研究对精准医疗提出了严重质疑,无疑是泼向精准医疗的一盆凉水。美国俄勒冈州奈特癌症研究所的普拉萨德在2016年9月8日的《自然》杂志发表一篇文章称,“精准策略没有给大多数肿瘤病人带来
最近,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和编剧的电影《敦刻尔克》口碑逆天。故事以“二战”为背景,根据当时的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改编,通过青年士兵的视角讲述了这次撤退中,英法军队面对德军所经历的残酷战斗。敦刻尔克也因为这部影片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法国的小城大港  敦刻尔克是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靠近拉芒什——加来海峡国际航道,东北上是北海,西南下是英吉利海峡。敦刻尔克以“二战”中1940
强音响的长时间刺激会造成听觉的损伤,特别是高于85分贝的声音。如机器旁的工人每日接触8个小时90分贝的声音,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听力下降。音量每增加5分贝,每天安全收听的时间就减少一半,直到115分贝。高声强的摇滚音乐的音量,每天仅仅听上15分钟,就足以损伤你的听觉,而且是无法恢复的。许多年轻的“摇滚音乐”乐师会出现听力下降,这种听力下降应该是65岁以上的老人才可能出现的现象,他们的问题则是因为摇滚
(拍摄:肖宇宙)  第一眼看到这张图片,你肯定会有疑问:  这是谁?  他身上穿的啥?宇航服吗?  这是在哪里?感觉很高大上又有点怕怕的是怎么回事?  那么多垂下来的蓝色管子又是干啥的呢?  ……  别急别急,马上就为你一一解答。  其实,这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简称武汉P4实验室)里开展适应性演练呢!  那什么是P4实验室?P4实验室又有
这里,有蓝天、白云、沙滩、椰林,一派热带海岛风光。  这里,有高楼、塔架、铁门、钢轨,尽显现代科技风范。  这里,就是海南文昌,集旅游胜地与航天发射基地于一体、秀美与壮观相辉映的南海明珠。  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也是第一个滨海发射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世界上也为数不多。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和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都是在这里完成首发。不久之后,我国
中国的“天眼”(FAST)以500米的口径成为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以大为美”的天文观测领域,要比较射电望远镜的大小,需要分清射电望远镜的形态,是抛面的、球面的、带形的,还是把许多单个射电镜连起来组成的阵列(这个阵列可以看作是一个超大型射电望远镜)。下面就让我们盘点一下不同类型的射电望远镜究竟有多大。  1.“天马”(65米)  抛物面射电镜是最常见的射电望远镜类型。上海65米口径射电望远
当地时间10月5日,2018年诺贝尔和平奖在挪威揭晓。诺贝尔委员会宣布,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刚果(金)妇科医生德尼·穆奎格和伊拉克人权活动人士纳迪娅·穆拉德,以表彰他们为反对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使用性暴力而做出的努力。  德尼·穆奎格和纳迪娅·穆拉德,前者是受害女性的保护者,奉献了他的一生来治愈性暴力受害者身体与心灵的伤痕;后者是战时性暴力的受害者和目击者,向公众控诉了雅兹迪女性所遭受的残虐对待。他们都
事件  近日,10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签署公开信支持转基因。这封写给绿色和平组织、联合国和世界各国政府的联名信说,绿色和平组织阻碍农业中的生物技术创新,歪曲了新技术的风险和影响,破坏已被批准的试验和研究项目。公开信还呼吁世界各国政府应该让农民有机会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工具,特别是通过生物技术改良种子的技术。  全球的科学和监管机构反复研究、一致发现,通过生物技术改良的农作物和食物至少与通过其他方式生
荆州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荆楚文化的中心,为国家24座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荆州古城墙与荆州城北楚都纪南城、城西八岭山古墓群地下文物同为荆州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千年史城  荆州因地处荆山之南而得名。它北依汉水,南临长江,自古便是南北水陆交通的要冲,历代王朝皆屯兵置府于此,有“国之南门”和“上游重
近日,联合国2017年世界幸福国家排行榜出炉。这份幸福报告的调查对象横跨全球155个国家,通过对人均GDP、健康、预期寿命、对政府信任度等6個因素进行分析并计算出最终排名。今年跻身全球10大最幸福国家依次为:挪威、丹麦、冰岛、瑞士、芬兰、荷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和瑞典。中国在2016年联合国世界幸福报告中排名83位,在2017年最新的报告中排名79位。虽然前进了4位,但是联合国的报告特别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