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等五大学科就业指数提升
未来5年人力需求呈增长态势
在 2008年全国高考发榜之际,国内教育专业研究机构盈速教育网发布了国内学科专业未来就业指数(2008年度)。本次发布的数据显示,多个学科专业的指数出现升降变化,指数按高低排序前面五个学科专业分别是:能源科学,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安全科学技术,中医学与中药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排位靠后的依然是基础学科专业。
学科专业未来就业指数是盈速教育网独家研究推出的就业趋势预测指标。简单来说就是相关学科专业在未来三到五年内的就业趋势指标,指数测算的主要思路和参考依据,是以国家未来三至五年的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为主线,通过对教育政策、经济政策的研究,并结合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社会用人供求最新动态、学科专业的共通性、行业边际效益等可能影响未来就业的各项因素,在适当的量化后,根据各项因素对未来就业供求的影响程度,分别以不同的权重,列入测算公式,最终计算出结果(见附表)。
从对有关数据分析看,指数的范围从 -1到1,指数为零表示未来几年该学科专业供求平衡,小于零表示供过于求,大于零表示供不应求,指数数值越高,表示需求越大而供应不足。
根据权威统计数据,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23% 。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预计今后几年内,每年的总数还将以 5%左右的速度递增。
与上一次(2006年第二季度)测算结果相比,指数产生变化的有 11个学科(专业),其中 6个学科(专业)指数出现递增, 5个学科(专业)指数出现递减,这种上下变化,和《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国内正在经历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有密切关系。
能源科学、航空航天科学技术是未来需求一直保持增长的学科,而数字时代的来临,使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也保持在少数派的未来热门学科中。
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教育部近来新批准试点的新学科专业不一定是未来需求的热门,例如“应急管理 ”专业,目前还只是定向培养,少量试点,“新”并不代表需求量大。
盈速教育网自从 2005年 9月以来,已经先后五次测算并修订、公布了“学科专业未来就业指数 ”。 2007年度的指数原于当年底测算完毕,但因有关法规的颁布实施对未来就业趋势影响较大,相关测算的指标公式需要重新评估调整,因而暂停公布。本次 2008年度的测算结果,已经考虑了相关法规实施的影响因素。
据悉,鉴于教育部二级学科专业(方向)每年均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且具体专业相关统计数据较缺乏,为此,盈速教育网课题组采纳了专家意见,从 2008年起仅测算、公布一级学科,不再公布具体的二级学科专业 (方向 )的指数。
教育部新试点尚未正式列入国标的部分新增学科专业本次也未列入测算范围。
盈速教育网邀请了经济、教育、管理等各行业的专家,对今年以来国内发生的重大灾害、股市房市大起大落的影响和未来就业趋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评估,专家得出结论是:地震、股灾对未来几年的就业趋势影响有限。
“学科专业未来就业指数 ”是国内乃至全世界首个针对未来的“就业趋势预测量化指标 ”,具有高度的前瞻性、预见性和切合未来需求的相对合理性,对参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研究生、网络教育等求学者选择报读专业来说,不啻是一份极具重要参考价值的免费资料。在该指数推出以前,求学者只能参考当年的就业数据,来判断专业的“冷 ”“热 ”程度,办学机构、教育主管部门也只能以现有的静态的就业数据作为开设或关闭专业、增加或减少专业招生计划的参考依据。
据有关专家分析,影响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整体就业趋势的有三大热门话题:宏观经济政策、《劳动合同法》实施、人民币升值。有专家分析, 2009年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将获得改善,重新恢复原有的发展速度,根据国际权威专业机构对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预期的高度和见顶的时间估计,预计中国从 2009年起 2年内经济增长速度将加快,高峰期可能出现在 2010~2011年间,未来 3~5年的人力需求依然呈现增长态势,但 5年后或许将有拐点出现,需要密切留意下一年度的“学科专业未来就业指数”的测算结果。
未来5年人力需求呈增长态势
在 2008年全国高考发榜之际,国内教育专业研究机构盈速教育网发布了国内学科专业未来就业指数(2008年度)。本次发布的数据显示,多个学科专业的指数出现升降变化,指数按高低排序前面五个学科专业分别是:能源科学,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安全科学技术,中医学与中药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排位靠后的依然是基础学科专业。
学科专业未来就业指数是盈速教育网独家研究推出的就业趋势预测指标。简单来说就是相关学科专业在未来三到五年内的就业趋势指标,指数测算的主要思路和参考依据,是以国家未来三至五年的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为主线,通过对教育政策、经济政策的研究,并结合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社会用人供求最新动态、学科专业的共通性、行业边际效益等可能影响未来就业的各项因素,在适当的量化后,根据各项因素对未来就业供求的影响程度,分别以不同的权重,列入测算公式,最终计算出结果(见附表)。
从对有关数据分析看,指数的范围从 -1到1,指数为零表示未来几年该学科专业供求平衡,小于零表示供过于求,大于零表示供不应求,指数数值越高,表示需求越大而供应不足。
根据权威统计数据,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23% 。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预计今后几年内,每年的总数还将以 5%左右的速度递增。
与上一次(2006年第二季度)测算结果相比,指数产生变化的有 11个学科(专业),其中 6个学科(专业)指数出现递增, 5个学科(专业)指数出现递减,这种上下变化,和《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国内正在经历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有密切关系。
能源科学、航空航天科学技术是未来需求一直保持增长的学科,而数字时代的来临,使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也保持在少数派的未来热门学科中。
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教育部近来新批准试点的新学科专业不一定是未来需求的热门,例如“应急管理 ”专业,目前还只是定向培养,少量试点,“新”并不代表需求量大。
盈速教育网自从 2005年 9月以来,已经先后五次测算并修订、公布了“学科专业未来就业指数 ”。 2007年度的指数原于当年底测算完毕,但因有关法规的颁布实施对未来就业趋势影响较大,相关测算的指标公式需要重新评估调整,因而暂停公布。本次 2008年度的测算结果,已经考虑了相关法规实施的影响因素。
据悉,鉴于教育部二级学科专业(方向)每年均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且具体专业相关统计数据较缺乏,为此,盈速教育网课题组采纳了专家意见,从 2008年起仅测算、公布一级学科,不再公布具体的二级学科专业 (方向 )的指数。
教育部新试点尚未正式列入国标的部分新增学科专业本次也未列入测算范围。
盈速教育网邀请了经济、教育、管理等各行业的专家,对今年以来国内发生的重大灾害、股市房市大起大落的影响和未来就业趋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评估,专家得出结论是:地震、股灾对未来几年的就业趋势影响有限。
“学科专业未来就业指数 ”是国内乃至全世界首个针对未来的“就业趋势预测量化指标 ”,具有高度的前瞻性、预见性和切合未来需求的相对合理性,对参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研究生、网络教育等求学者选择报读专业来说,不啻是一份极具重要参考价值的免费资料。在该指数推出以前,求学者只能参考当年的就业数据,来判断专业的“冷 ”“热 ”程度,办学机构、教育主管部门也只能以现有的静态的就业数据作为开设或关闭专业、增加或减少专业招生计划的参考依据。
据有关专家分析,影响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整体就业趋势的有三大热门话题:宏观经济政策、《劳动合同法》实施、人民币升值。有专家分析, 2009年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将获得改善,重新恢复原有的发展速度,根据国际权威专业机构对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预期的高度和见顶的时间估计,预计中国从 2009年起 2年内经济增长速度将加快,高峰期可能出现在 2010~2011年间,未来 3~5年的人力需求依然呈现增长态势,但 5年后或许将有拐点出现,需要密切留意下一年度的“学科专业未来就业指数”的测算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