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来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英语精读课堂中,教师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思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对提问的现状、类型、提问技巧等进行探讨,加强对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思考,有效提高英语精读课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问;英语精读;提问技巧;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程乾,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一、引言
  众所周知,课堂提问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教学行为,想要精准设计课堂提问,教师需要明确提问节点意图,确保问题设计品质,统筹各项提问指标。然而,目前英语专业的精读课堂中存在着教师话语过多、单向交流、难易不当等问题,要想提出由浅入深、梯度合理、结合实际、应用知识、寓问于乐、创新思维的问题则需要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提问技巧。
  二、课堂提问现状
  1.提问数量少、质量低。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较典型的问题之一就是老师单向传授知识,提问价值偏低,师生间缺乏有效交流和互动,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无法对知识进行深加工。
  2.提问模式单一,提问类型片面。目前精读课堂教师多采用自问自答式提问或集体式提问,且教师提问多停留在语言知识的浅层记忆问题,学生只需简单提取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失去答问兴趣。
  3.等待时间不足,教师反馈简单。对于一些复杂、需要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教师通常将提问环节流于形式,并未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对于学生的回答也未能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以致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日趋下降。
  三、提问的原则
  提问是课堂创生的前提,但提问要讲究艺术,不能随意、盲目、过滥,要有一定的原则。教师在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目的性原则,即提问要有目的,不能无的放矢地随意发问;趣味性原则,即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趣味性,要着眼于课文,巧妙构思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启发性原则,即要多设计一些多指向、多途径、多结果的问题,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意识;量力性原则,即提问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问题;鼓励性原则,即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以肯定和鼓励为主。
  四、提问的类型
  课堂提问的类型很多,根据布卢姆的目标分类中关于认知目标的层次,教学提问分成以下几种由低到高不同层次水平的类型:知识(回忆)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分析水平、综合水平、评价水平。每个水平的提问都与学生不同类型的思维活动相对应。
  1.知识(回忆)提问。回忆提问是从巩固所学知识出发设计的提问,属于较低层次的问题,这种提问要求学生收集和记忆某些数据,回忆事实、概念等,不需要很多思考。在回忆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主要有“谁”“什么”“哪里”“什么时候”“哪些”等。
  2.理解提问。理解提问中,教师主要考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掌握程度。在理解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主要有“用自己的话描述”“比较”“对照”“解释”等。
  3.应用提问。应用提问是检查学生应用所学概念、规则、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提问。在应用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主要有“应用”“运用”“分类”“选择”“举例”等。
  4.分析提问。分析提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知识结构,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在分析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主要有“为什么”“什么因素”“得出结论”“证明”“分析”等。
  5. 综合提问。综合提问是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中的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的提问。在综合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主要有“预见”“创作”“总结”等。
  6. 评价提问。评价提问要求学生对所给出的材料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是最高水平的提问,它能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和评价事物。在评价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主要有“判断” “评价”“证明”“对······有什么看法”等。
  五、提问的具体应用
  教师要向学生提出一些好问题,好的问题能引发、促进学生学习的选择、整合、组织、精加工等内部过程。笔者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Unit6“The Green Banana”为例,来分析和探讨英语阅读读前、读中、读后的问题设计。该篇文章讲的是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发展,各种风格迥异的文化彼此遭遇、 碰撞, 文明之间的冲突也时有发生,而如何看待异域文化和文化差异成了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的作者通过一个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他本人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
  1. Pre-reading。读前的问题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为课文阅读做好心理和知识准备。
  例如,Unit6的标题为“The Green Banana”,在进行正式的阅读前,大部分老师首先会针对标题进行提问,如“What do you know about green banana? What is this story about?”,多數学生会给出如“A fruit;It has green peel;It’s not yet ready to eat;It’s about an introduction to this fruit”等回答。这类提问由于问题设置范围过大,学生语言和知识储备不够,容易导致他们无话可说或不知从何说起,产生畏难情绪。如果教师提问“Let’s brainstorm what green banana can be used for”或者“What questions would you like to raise from the title?”,则是将问题基于文本的核心主题,将焦点集中于文本本身,或者通过让学生提问,来激发其对文本的思考。通过这些具体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问题意识,为之后的文本学习作铺垫,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进一步提高。   2. While-reading。读中的问题设计要基于主题思想,层层递进,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恰当把握提问难度,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例如,文章的前四段是作者叙述的在巴西的一段经历。作者开车在巴西中部的路途中遭遇了汽车水箱漏水,令他意外的是,附近的村民竟然用青香蕉作为胶汁这种古老的办法帮他解决了问题。教师在此处的问题设计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作者的这段经历,如果老师直接问学生“Could you tell the story again? ”有些学生特别是基础不好的学生可能会觉得语言组织毫无头绪且缺乏逻辑性,极少可以回答得完整有条理。如果教师给学生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样提问:What happened to the author’s old jeep in Brazil? When did it happen? How did the villagers help repair it? 這些问题的设计循序渐进,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也能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在教师指导下有效地输出。
  文章后四段作者着重讲述了他的感悟。通过一系列事情,作者逐步意识到每一种文化都有自身的精妙之处, “The Green Banana”即象征着每一种文化中所蕴藏的鲜为人知的宝藏。如果老师提出“What’s the use of the green banana in the text?”这个问题,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因为这在文中显而易见,而这也是较低层次的提问,未能突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但教师若提问“What does the green banana symbolize? Do we have our own green banana in our country and what are they?”,便可以带领学生一步步揭示文章的主题,向问题本质靠拢,培养他们的分析理解能力。
  3. Post-reading。读后环节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读后提问环节要注意对阅读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对阅读内容进一步深化和巩固。
  例如,读完整篇文章,读者可以感知作者试图通过他的感悟告诉我们,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green bananas”,它们慢慢成熟,等待着我们放下偏见,以平等和尊重的眼光去欣赏和领悟,任何种族优越论或文化扩张都是不可取的。如果老师在读后提问“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passage? ”或者“What’s the attitude of the author? ”,学生可能会觉得此类问题过于贫乏,缺乏思考的动力,学生的回答基本局限于课文而不能超越文本。教师可提问:What is the right attitude towards cultural difference in your opinion? What will happen to the world if each country/culture claims that it is the center of the word? Do you agree that in the future we will see more bitter conflicts between the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eastern culture? Why?这类问题更有深度,学生可以据此激烈地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意识,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文本设问时一定要考虑到问题的关联性,即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关联度有多高,要尽量提高问题的实用价值;再者,教师需要考虑提问的方向性,即提出的问题会把学生引向何方;最后,提问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成性,即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课堂表现随时改变提问策略,从而提升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戴聪萍.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问策略[J].英语教师,2017(6):132-133,140.
  [2]胡青德.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4(6):22-27.
  [3]雷芸.中学英语阅读课有效课堂提问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吴筱明.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3(6):73-75.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出发点,设计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得到训练和培养,多措并举,把思维品质培养贯穿于教学之中。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品质;训练培养  【作者简介】沈晖茗,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  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关注英語学科的核心素养,有针对性地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经济交流都会涉及到英语内容,一方面英语交流在经济中的发展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学生可以将英语能力作为自身发展的一种出路。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更多要求,学生的英语需要具有足够的口语能力才能进行使用。因此下面就大学生自身的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进行分析。通过对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与重要性的分析,然后为大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提出
【摘要】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关注。小学是夯实学生英语基础的重要阶段,语言教学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是很有必要的。乡村小学英语教学,偏重对于单词、语法和句型等知识点的记忆,而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探索有所欠缺。本文将对转变教学方式、开展互助互学活动、结合互联网信息、创设情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课堂实践探索进行分析。  【关键词】乡村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英语。创建快乐英语学习情境,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享受不一样的英语学习,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快乐学习  【作者简介】牟瀛(1973.10-),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甘肃省兰州市第九十九中学,高级教师,本科,
【摘要】2018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颁布,并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英语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输入方式,同时作为高考必考题型,在英语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借助21世纪报刊阅读作为课本教材阅读的拓展,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报刊阅读在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核心素养;21世纪报刊阅读;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赵娜(1986-),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听力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发现听力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的听力习惯不好。本文试从提高学生听力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实际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和听力技巧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听力习惯;听力技巧;策略  【作者简介】杜利平,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   一、问题产生的背景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对英语教
【摘要】英语作为第一种国际语言,应用越来越广泛,要求也日益提高,尤其是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阐述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基础不扎实,师生重视程度不足和受大环境的影响是当前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论述了为了适应国际化需求,加强对大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改善现有的英语教育教学条件,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三方面,从改善内部和外部环境来
【摘要】以话题为线索进行的知识网络和框架的高三话题复习可以提高学生复习效率。本文通过介绍“全球变暖”的话题复习教学活动分析话题复习教学方式。  【关键词】词汇;话题;语篇  【作者简介】吴国艳,福州高级中学。  一、高三复习现状  词汇是听说之源,阅读之本,完形之根,写作之魂。高考英语成也词汇,败也词汇。但是我们发现各种的传统复习效果总是差强人意。按顺序单元复习时,单词、词组、句型及语法,重复率高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成为了全世界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必然需求。以往有很多人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并不重要,但是从目前的社会发展而言,能够发现完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对于这一专业的学生而言,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对于该专业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如果英语水平不达标,那么就难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学前教育
【摘要】 自然拼读法的基本原理是要求学生掌握代表英语基本音的字母和字母组合,以及一些英语拼写和读音关系的基本规律。自然拼读法的核心是建立英语字母或字母组合与语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它是一种兼具教发音、拼写及阅读的英语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本文笔者拟从自然拼读法应用的重要性、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法的实践应用等方面加以探索。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自然拼读法;实践应用  【作者简介】陈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