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优秀的人性和有质量的生命是我们教育的天职,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就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转变思想是实施生命化课堂教学的保证,关怀生命是实施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核心,个性评价是实施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动力。
关键词:生命化课堂 教师思想 关怀生命 个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106-01
叶澜教授说过: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生命化应该是我们的追求和期待,而课堂作为学生成长的最重要的平台,应先溶入生命化的光环之中。何谓“生命化课堂”?我认为:生命化课堂是具备蓬勃生命力的真正课堂!它能够充分释放学生天性,深刻挖掘学生潜能,给予学生收获和快乐。其实质是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就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转变思想——实施生命化课堂教学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正确发挥其主导作用,师生之间才能产生相互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成长才得到充分的保障,才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师当仁不让是主角。
有思想会使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积极地捕捉各种有意味的信息,会使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味,使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变得丰富。这样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我们会潜移默化的给予学生精神的滋养。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富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甚至用一套什么样的语言,背后都有思想的底蕴。
通过专题讲座、读书、反思、案例对比,消除教师们思想上的误区:以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增加几节活动课;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不做作业;考试就是应试教育;抓教学质量就不是素质教育了……教师必须明白: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作为同样的生命体,教育活动是生命体间的交流活动,是用一个智慧生命开启许多智慧的生命、用一个心灵唤醒许多心灵、用一种人格影响许多人格、用一种热情去温暖许多生命的活动。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丰富,智力的成长,还有情感的浸润,意志的砥砺,人格的完善,心灵的圆满,进而体验到精神上的无限幸福。所以,教师必须走出技术型专业化的误区,全面地关注学生的生命,成为生命型的教师。同时,更要超越技术型专业化背后的“知识传授”的观念,走向生命化教育——直面生命,关怀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生命是教育的核心,教师的职责就是缔造学生精神生命。这就是生命化教育和生命化教师的教育追求。
关怀生命——实施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是从事“教育”的专门职业。技术型的教师专业发展注重于怎样有效地传递知识,“知识”是教育的中心。今天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必须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生命发展”为中心。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生本性原则。以学生为本,就是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习是学生自学、自习,独自的预习、准备;是学生独立地生疑、辨疑和解疑等。
2、生命性原则。课堂要富有生命性,充满人性,呈现出生气勃勃、张弛有度的精神状态,合作愉快、探究积极、交流热烈、情理交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生活性原则。课堂必须坚持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求知、思考和体验。让学生平等地与作者、教材、教师、同伴自由对话。
4、生成性原则。课堂的生成围绕教学内容和生命成长,师生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的过程在动态多变的教与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形成、方法的总结在学习、思考、实践的渐进摸索过程中自悟。
5、生动性原则。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其次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学习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自己演练、思考、动手、体验,最后获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不断进步。
6、生长性原则。生成性基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而生长性则基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要追求“双赢”,即师生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个性评价——实施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动力。课堂个性化评价拓展了学生生命的广度。马丁·路德·金说:“生命的广度,就是我们在其中关怀其他人的层面。”课堂个性化评价能够及时予以关注,会给学生生命初始化阶段打下靓丽的底色。
课堂个性化评价提升了学生生命的高度。完整的生命应该有高度,生命的高度告诉我们,我们心中要有信仰,有信仰,才会有所畏,有所畏才不会狂妄,无论他取得多大的成就,他都会心怀感恩,善待一切。也许,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很难,但可以渗透,因为他们有一生的时间去懂。我们的课堂个性化评价可以从细微处入手,引导让孩子们去体会去感悟。
生命化教育越来越引起世人重视,生命化教育越来越关注到生命的个体。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老师心中要有学生,要有具体的鲜活的生命,要有对生命无比热爱的心灵。我想,关注生命的课堂个性化评价就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大放异彩,学生的生命也会因此评价而更有光泽,更加灵动,生命的旅途会更充满生长的快乐!
关键词:生命化课堂 教师思想 关怀生命 个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106-01
叶澜教授说过: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生命化应该是我们的追求和期待,而课堂作为学生成长的最重要的平台,应先溶入生命化的光环之中。何谓“生命化课堂”?我认为:生命化课堂是具备蓬勃生命力的真正课堂!它能够充分释放学生天性,深刻挖掘学生潜能,给予学生收获和快乐。其实质是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就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转变思想——实施生命化课堂教学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正确发挥其主导作用,师生之间才能产生相互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成长才得到充分的保障,才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师当仁不让是主角。
有思想会使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积极地捕捉各种有意味的信息,会使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味,使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变得丰富。这样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我们会潜移默化的给予学生精神的滋养。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富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甚至用一套什么样的语言,背后都有思想的底蕴。
通过专题讲座、读书、反思、案例对比,消除教师们思想上的误区:以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增加几节活动课;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不做作业;考试就是应试教育;抓教学质量就不是素质教育了……教师必须明白: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作为同样的生命体,教育活动是生命体间的交流活动,是用一个智慧生命开启许多智慧的生命、用一个心灵唤醒许多心灵、用一种人格影响许多人格、用一种热情去温暖许多生命的活动。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丰富,智力的成长,还有情感的浸润,意志的砥砺,人格的完善,心灵的圆满,进而体验到精神上的无限幸福。所以,教师必须走出技术型专业化的误区,全面地关注学生的生命,成为生命型的教师。同时,更要超越技术型专业化背后的“知识传授”的观念,走向生命化教育——直面生命,关怀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生命是教育的核心,教师的职责就是缔造学生精神生命。这就是生命化教育和生命化教师的教育追求。
关怀生命——实施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是从事“教育”的专门职业。技术型的教师专业发展注重于怎样有效地传递知识,“知识”是教育的中心。今天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必须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生命发展”为中心。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生本性原则。以学生为本,就是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习是学生自学、自习,独自的预习、准备;是学生独立地生疑、辨疑和解疑等。
2、生命性原则。课堂要富有生命性,充满人性,呈现出生气勃勃、张弛有度的精神状态,合作愉快、探究积极、交流热烈、情理交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生活性原则。课堂必须坚持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求知、思考和体验。让学生平等地与作者、教材、教师、同伴自由对话。
4、生成性原则。课堂的生成围绕教学内容和生命成长,师生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的过程在动态多变的教与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形成、方法的总结在学习、思考、实践的渐进摸索过程中自悟。
5、生动性原则。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其次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学习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自己演练、思考、动手、体验,最后获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不断进步。
6、生长性原则。生成性基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而生长性则基于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要追求“双赢”,即师生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个性评价——实施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动力。课堂个性化评价拓展了学生生命的广度。马丁·路德·金说:“生命的广度,就是我们在其中关怀其他人的层面。”课堂个性化评价能够及时予以关注,会给学生生命初始化阶段打下靓丽的底色。
课堂个性化评价提升了学生生命的高度。完整的生命应该有高度,生命的高度告诉我们,我们心中要有信仰,有信仰,才会有所畏,有所畏才不会狂妄,无论他取得多大的成就,他都会心怀感恩,善待一切。也许,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很难,但可以渗透,因为他们有一生的时间去懂。我们的课堂个性化评价可以从细微处入手,引导让孩子们去体会去感悟。
生命化教育越来越引起世人重视,生命化教育越来越关注到生命的个体。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老师心中要有学生,要有具体的鲜活的生命,要有对生命无比热爱的心灵。我想,关注生命的课堂个性化评价就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大放异彩,学生的生命也会因此评价而更有光泽,更加灵动,生命的旅途会更充满生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