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初探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on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小学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从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与学就能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说开发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激发兴趣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对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能达到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双赢效果。
  一、高效课堂的前提——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小学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这是时代的产物。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小学语文素养,一个要点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一个要点是全面提高小学语文素养。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小学语文兴趣。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多致力于如何去教懂学生,如何去教会学生。学生则常常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和书记员。老师无意中把他们的大脑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的巨大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小学语文令人厌烦,他们对小学语文没有好感,甚至反感,常常因此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方法。这正如先贤朱熹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然而即使学生愿学,我们在课堂上,通过有限的几本书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又有多少呢?这些知识能使他们可以面对未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有限的几节课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他们要学的东西却是无限的,这一点在如今这知识决定一切的时代表现尤为明显。那么如果我们要开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源动力,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高效课堂的关键——教育的特点
  小学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小学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小学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小学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小学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另外,不要让作文教学流于形式。如今,我也利用我们学校的班班通把学生们平时的习作一篇篇都保存起来,然后一一比较从中发现学生们的进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对写作的兴趣。新课程夸大“以报酬本”,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发自心田的、主动而踊跃地巴望去抒写,日积月累的写作,又何愁写不出好作文?
  三、高效课堂的精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小学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小学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小学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语文不仅是人文教育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小学语文智慧关系到一个人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未来的时代将是人们终身学习的时代,知识量的不断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去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在新课程改革中,高效课堂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小学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有限的课堂内我们只能传授方法,把课本当学习的范例,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即让他们把课本作为学习的引擎,举一反三,而不是把课本当成学习的终极目的。既要完成举一反三的任务,也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更多地学习、实践、体会,才能达到学会自我学习的目的。
其他文献
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义外”的内涵进行了阐释。解释了其与家庭和市场之间存在的关系。义主要适用在家庭之外。涵盖了外界的商业关系和非商业关系。此外,并深刻阐述了“义外
期刊
中学思品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内容繁杂设计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由于其专业性不强,考试分数偏少,加之内容相对枯燥,曾令许多教师困惑。因此,学生学习本学科内容时常出现厌学、精神不集中、逃课等现象,如何有效减少差生,有针对针对性加强对学生学习思品的转化工作,这是摆在思品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做了以下一些尝试工作:  一、引导学生从思想和心理上重视本学科学习  学生不一定每一个都
摘 要:我国养老化问题日益突出。对此,我国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来承担了众多养老服务方面的工作,然而,这一模式不能很好地解决养老问题,为此,笔者探究引入公益信托的模式承接居家养老的可能,然而,至少从目前的实践看来,这一模式并无可取性,但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义工组织;居家养老;公益信托  一、養老服务的急迫性  (一)人口结构老龄化:多元养老需求扩大化  中国已于 1999 年迈入
本文证明了一类二阶拟线性混合型方程Frankl边值问题解的唯一性与存在性.文中先给出解的一种表示式,据此证明边值问题解的唯一性.进而求得解的估计式,据此再使用复分析理论与
期刊
住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只有70年,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会面临许多产权到期的房屋归属问题。从目前的立法状况看,自动续期是主要的方向。但是,很在很多具体的问题上,法律还没有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