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阅览品读的意思。对于初中生来说,无论是阅读课本内容,还是阅读课外读物,都可以起到积累丰富语言、扩展知识视野的作用。学生只有多看书、多读书,有目的地记下一些运用巧妙的句子、经典诗词、修辞手法等,才可以积累大量的名言美句,体味文章中写人、描景、叙事运用的技巧和方法,感受文章的形象美、形式美和意韵美。才能在组词造句时引经据典,写文章时将其适当穿插,收为己用。作文能游刃有余,写出来的文章不但具有新意,还能展现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功底,让人耳目一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也在做出一些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笔者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几点看法,与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进行讨论。
  一、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读
  人们都知道“强扭的瓜不甜”的道理。同样的,阅读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做的就是起引导作用。这是因为,无论我们教师带着学生学习了多少篇阅读文章,要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还是要靠他们自己体会文章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搜集感兴趣或者有价值的阅读素材,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文章。阅读文章没有定量,也没有马上见效的方法,有时学生尽管读了大量的文章,也不一定就能很快转化为自己内在的东西并能为己所用。再者阅读需要长期积累,阅读习惯培养也有个过程,阅读效果好与坏在短时间内很难鉴定。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引领学生阅读,鼓励学生自我阅读学习。对于学生的阅读进步多看积极面,多点耐心和宽容,多看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要善于发现学生阅读的微小变化,善于捕捉这些进步的瞬间,以恰到好处的表扬和赞美,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
  二、从教材出发,最终回到教材
  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利用好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的选录都是有着重要的意义。有的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生字词;有的教会学生如何掌握成语俗语的用法;有的是培养学生文字理解;上下文串联的能力;有的则是开阔学生的想象思维;有的则是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要开展好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我们要检讨教学方法是否务实,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教材。我们有些教师在诗歌鉴赏课中,只是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能够了解诗词的大致意思,但对学生是否能够懂得诗词意境、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心态方面知识要求的相对较少。诗词教学若是机械地背诵很难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殊不知学生背诵诗词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虽然能背诵或记住这些诗词篇章,但始终未能学会合理利用教材,没有挖掘教材对于学生的启发意义,因而也是不可取的。最佳的教学源于对于教材的尊重,也就是从教材出发,最终回到教材。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尽量避免让学生进行机械式的背诵,积极鼓励学生从课文的深层次中挖掘,鼓励他们“咬文嚼字”,细细品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文字理解阅读的能力。
  三、阅读创新,具有个性
  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略了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积极倡导学生阅读创新,不能只是自主阅读,也要进行合作研讨,更要进行个性创新。对此,要做好三个环节的阅读工作。
  阅读教学的第一环节要以学生阅读作为学习的基础和起点,个人自主把握文章、理解文章主旨大意。我们要带领学生反复地阅读原文,边读边想,做好阅读笔记,写出或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及如何欣赏文章等方面的阅读心得体会。
  第二环节则是合作研讨,该环节要求学生在充分阅读原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质疑启发,听听其他的学生是如何理解原文,如何理解其中的某一篇章,促进学生对于原文的深化理解。只有这种相互交流、互相研讨的阅读模式得到了正确运用,才能为下一环节的阅读打下基础。合作研讨的过程,教师要适度的参与,适时地加以引导,保证研讨的主题不空、不偏和不走过场。
  第三环节就是个性创新。对于文章的阅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只要学生理解的不是消极的,或者是反动的,都应允许他们各抒己见,还可以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阅读学生代表上台交流发言。相同的篇目,看看其他的学生是如何理解的,是如何做到上下文结合的,并赋予读者自己的个性想法的。
  要保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好的效果,不仅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间的教学关系,还要注重对教材的利用,也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培养。让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理解文章,并能在文章主旨大意的把握、写作背景的了解基础上,添加个人的想法和意见。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为学服务”已成为许多老师的共识,大家努力促使学生学会、会学,使之成为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因此要求教师关注差异,积极创设有效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又要凸现出数学的本质,起引趣、激疑和诱思的
许多大城市的企业文化建设已从浅表层的物质文化向深层次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与改进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目前就企业文化的形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首先要了解现代的高效课堂对教育的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从而提出一些合理有效的改革措施,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题型选择的重要性  (一)探究性习题。 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它并不像历史、政治学科那样具有死记硬背的特征,也不能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来实现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数学学科的程序化性质较强、逻辑性和思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世界一体化的格局逐渐形成,英语成为重要的语言工具,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我国的英语教育也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素质教育要求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因此,情境教学模式逐渐被应用到初中英语的教学当中。教师在情境教学模式中可以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探讨一下初中英语情境教学模式。
抗战期间,云集在桂林的美术家、出版家、作家、编辑等精诚合作,以书刊设计艺术的形式进行抗战宣传活动.在特殊社会历史情境下,这时期的书刊设计艺术呈现出显著特点:简洁、朴
企业竞争表面上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但在产品和服务的背后是技术和管理,在技术和管理的背后却是员工的素质和企业文化.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的与时俱
语言本身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要想充分理解、掌握和运用这种语言,离不开对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了解。传统的英语教学过于重视语法的讲解和传授,忽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往往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语用失误,缺乏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优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文化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文化差异的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信息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从谨慎性原则的角度考虑,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对存在减值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