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Gitelman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与SLC12A3基因突变分析研究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1455206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BRAFV600E基因突变、RET/PTC基因重排以及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3种因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的分布,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122例经典型PTC患者甲状腺细针穿刺样本用于基因分析,并收集所有患者手术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BRAFV600E基因突变和Taqman-qPCR检测RET/PTC基因重排。结果BRAFV600E基因突变的
探讨生长激素(GH)治疗小于胎龄(SGA)矮小患儿的疗效以及治疗前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身高增加的相关性。收集2009月9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本院儿科就诊的SGA矮小患儿共55例,对矮小患儿进行胰岛素、精氨酸两种药物激发试验,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治疗(0.15 U·kg-1·d-1)不少于12个月。GH治疗后平均身高为(120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属于脂质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研究AFABP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可为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对近年来AFABP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证据进行综述。
对1 190名体检者的多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胰腺脂肪浸润组的代谢指标比对照组升高(P<0.05);体重指数与胰腺脂肪浸润危险相关性最强(OR=5.755),其次为脂肪肝(OR=2.522);胰腺脂肪浸润组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及参数个数比非胰腺脂肪浸润组高(2.5±1.1对1.4±1.2, P<0.01)。胰腺脂肪浸润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项有意义的表现。
目的探讨移动健康平台辅助同伴教育对改善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作用。方法从社区招募2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移动健康平台辅助同伴支持教育组50例、同伴支持教育组50例和常规诊疗组100例。开展9个月的干预和观察,比较各组在试验前后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效能、教育参与度以及HbA1C的改变。结果移动健康平台辅助同伴支持教育组患者糖尿病教育的参与度、糖尿病知识改善度、糖尿病自我效能均有显著提升(P<0.01),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高血糖可引起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异常、NADPH氧化酶激活等生成活性氧簇,氧化损伤脂质、DNA、蛋白质,促进多个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典病理途径,诱导神经元和雪旺细胞凋亡,神经组织炎症,导致神经损伤。本文就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讨治疗策略提供线索。
目的研究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低下(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患者NR5A1基因新的突变位点。方法收集病例组IHH患者61例,该组患者核型正常,头颅MRI扫描正常,同时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正常对照组100名。提取两组实验对象外周血白细胞DNA,分别设计NR5A1基因2~7号外显子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其编码序列和剪接位点,采用双
目的研究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α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37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FT3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3组,测量人体参数、相关生化指标、甲状腺激素水平、空腹及糖负荷后胰岛素及胰升糖素水平。结果按照FT3水平三分位分组后,HbA1C分别为9.23%±2.48%、8.48%±1.84%、7.91%±1.51%(P<0.05);随着FT3水平的升高,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是由线粒体DNA突变所致单基因病变,为β细胞功能遗传突变的一种特殊类型糖尿病。临床上常伴中枢神经系统表现、骨骼肌表现、心肌病、视网膜色素变性、神经性耳聋等。本文详细介绍l例以心力衰竭为突出表现的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诊治经过,以使临床医师重视线粒体心肌病的诊治。
自身免疫性垂体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垂体炎症性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表现为垂体肿大和垂体功能低下,诊断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治疗目标为缩小垂体肿块、激素替代及缓解高催乳素血症。本文对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抗体相关性垂体炎和IgG4相关性垂体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