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情戏生活到侃生活弄情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诚勿扰Ⅰ》和《非诚勿扰Ⅱ》,都是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同样是调侃生活,风格却不尽相同,可又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非诚勿扰Ⅰ》粗糙却有生活的原味,《非诚勿扰Ⅱ》精细却是生活的佐料。它们同样以男性叙述的语调,品的是辛辣的生活,找的是甜蜜的爱情,期待的是人生的真诚。
  [关键词]《非诚勿扰Ⅰ》《非诚勿扰Ⅱ》 调侃 生活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2.012
  
  从2009年的《非诚勿扰Ⅰ》到2010年《非诚勿扰Ⅱ》,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可谓是赚足了眼球,也撑满了腰包,在笑声中却又让人若有所思。
  《非诚勿扰Ⅰ》讲的是海归秦奋用其“伟大发明”得到了天价收入,暴富的他开始了“征婚”的旅程,从而见识了各色各样的人,开始了一段啼笑皆非的相亲路,在众多相亲对象中,他唯独对笑笑倾心,可惜,美人心属已婚人士。但在他的努力下,最终是有了回转,笑笑愿意尝试接受他,秦奋带着笑笑踏上新的征程……
  《非诚勿扰Ⅱ》,笑笑还是没有答应嫁给秦奋,因为她认为互相只是好感而非爱情,但在好友李香山和芒果的离婚典礼上,俩人决定试婚。然而,相处后摩擦不断,笑笑仍然想追寻爱情。当分别后的俩人渐淡忘彼此时,却在李香山提前办的人生告别会上再次相遇,在即将离世的李的点拨之下,笑笑似乎明白……但故事的结尾却是“他们真正的结婚是在2030年,秦奋七十岁的时候……”这是冯小刚为拍续集埋下的伏笔。
  加点味精让你感觉有点甜
  《非诚勿扰Ⅰ》贯穿始终的是秦奋与梁笑笑从无到有的默默温情,俩人的对话既是调情更是在戏生活,而调侃式的对白隐现了秦奋对笑笑爱的牵挂,时而的幽默感十足的表决心也总让人感觉到丝丝甜意。特别是现代相声式的调情可谓让我们大开眼界:
  梁笑笑:你知道什么叫一见钟情吗?
  秦奋:我一见你就挺钟情的。
  ……
  秦奋:那我得收费。便宜都让他占了,让我陪怨妇喝酒,你也太不跟我见外了。
  ……
  秦奋:用顺眼这词就低估你了。你得算秀色可餐、人潮中惊鸿一瞥、嫁到皇室去也不输给戴安娜的那种。有的人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不过分的说,仇人眼里你都是西施。
  ……
  秦奋:人在我这儿,心在别处
  梁笑笑:你可以不接受,我知道这对你不公平。
  秦奋:那你能允许我,心在你这儿,身体有时候开小差吗?
  ……
  梁笑笑:你喜欢我什么?
  秦奋:我说过喜欢你吗?
  梁笑笑:要诚实,这是我们今后在一起的前提。
  秦奋:我愿意娶你的前提就是找不到比你还傻的人。
  梁笑笑:我以后不会再那么傻了。
  秦奋:你啊,想三心二意还没那本事,逢场作戏你都不会,全写在脸上了。我把话放这儿,他这一页你是还没有翻过去,一旦翻到新的这一页,你照样会一心一意。我就是看准了这一条才容忍你现在的表现。你傻,我可不傻。
  秦奋:我就是因为你长得好看想跟你玩玩,你接受吗?你玩得起吗?三心二意貌合神离你是我对手吗?你信不信,我心里装着八个女的你也看不出来。我有什么落不落空的?你不拿我当回事儿,我就把你当送上门来的一便宜给占了呗。
  ……
  秦奋:我就图他长得好看怎么了?我为我们老秦家改良后代有什么错吗?非要找一难看的,天天想着怎么越狱心里才舒服?
  梁笑笑:哎呀,真可怜!心里想的和实际见到的差距太大了。要不要给你找个心理医生阿?
  秦奋:什么医生都医治不了我心灵的创伤,你就是我最好的药。
  梁笑笑:你就不怕我是毒药?
  秦奋:毒药也得喝阿!
  爱情是什么?这是人们在现今社会中追问最多的。《非诚勿扰Ⅰ》实则是汇编了当今人们对爱情的几种解读。抛弃了信誓旦旦的旧模式,在调笑间让我们领悟到世间总有真爱在。不离不弃的真情,正是影片的温馨之处。
  下点胡椒让你感觉有点呛
  《非诚勿扰Ⅱ》让人感觉有点呛,王朔用其特有的调侃方式嘲弄着时下生活的林林总总,对友情、婚姻、保健、选秀等等一一闲磕,麻辣味十足,但却是有人情味的嘲讽。
  调侃中国人的卫生,采用的是反讽中故意抬高的策略:
  虽然我们的环境卫生比不上欧美发达国家,但我们的个人卫生,毕竟是已经从脚做起,我理解帝王服务,就是把脚当脸伺候着。——秦奋在足浴中心的感悟。
  调侃婚姻,据说这些话成了现代人最有共鸣并认同的:
  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香山在人生告别上的讲话。
  你是找感情的,我是找婚姻的!我们俩就走岔道了。——秦奋调侃自己与梁笑笑的关系
  一辈子很短,我愿意和你将错就错。——秦奋向梁笑笑求婚
  调侃友情,更解读了现代人友谊的功利性:
  我们就是知心不换命,能托孤不能托妻的朋友。——香山如此形容自己和秦奋的关系
  秦奋:结之前的好朋友和离之后的好朋友有本质的区别啊!
  笑笑:终于可以不负责了,是吧?
  秦奋:不是不负责任,是谁也不图谁什么了,双方都不抱幻想了,才能做到真正的包容,这朋友交的多踏实啊!
  调侃选秀、伪艺术等社会现象:
   “冒充专家,冒充上流社会,哪有上流啊?全是下流。他们有什么权利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啊!美的标准他们定的?这就是一帮寄生虫,骗吃骗喝骗炮打。” ——秦奋抨击选秀的评委
  伪艺术也是艺术,伪前卫也是前卫,它就是再二尾子,它也是艺术家生的。——香山
  而作为主角的秦奋与梁笑笑俩人的调情也与第一部不一样,少了点柔情密意多了一丝火药味。
  居家过日子犯不着肝胆相照,虚着点儿和气。——笑笑怪秦奋老撒谎,秦奋如此狡辩。
  幸福不一定在一起,倒霉一定在一起。——秦奋语。
  谁动感情谁完蛋。——秦奋得知梁笑笑对自己仅限于好感,伤心地说。
  《非诚勿扰Ⅱ》是对当今社会人在寻找情感归宿中的困惑的思考,在清醒的调侃甚至是嘲讽中,揭示了人与人关系的隔阂。
  谈情说爱却让你啼笑皆非
  《非诚勿扰Ⅰ》的剩男剩女们为了追求幸福,开始了他们的相亲征途。各色各样的女人在秦奋的身边出现,每个女人代表2009年一个时尚的话题,同性恋、婚外恋、炒股、性冷淡等等都与谈情说爱融在一起,既相映成趣又独具韵味,成了《非诚勿扰Ⅰ》的最大卖点。
  调侃同性恋:
  秦奋:那不是废话吗?我还能找一男的?我又不是同性恋。(过会)你是……
  秦奋:我也检讨自己为什么那么庸俗,心里那么大地儿,怎么就装不下一男的!
  调侃性生活:
  相亲对象:您觉得爱情的基础就是性吗?
  秦奋:不完全是,但要是没有肯定不能叫爱情,顶多叫交情。
  相亲对象:没有怎么了?照样能白头到老。当然也不是说完全不能有,只是不要太频繁。
  秦奋:那你觉得多长时间亲热一回算不频繁呢?
  相亲对象:这是我的理想,啊。
  秦奋:恩,你说。(相亲对象比手指)一个月一次?
  相亲对象:一年一次。
  调侃未婚生子:
  秦奋:孤儿我是可以接受的,父母双全就是另一回事儿了。宝马车头上插一奔驰的标,恐怕不太合适吧?
  相亲对象:能开不就行吗?
  秦奋:可要是出了故障,奔驰的零件配不上,宝马又不管修,怎么办?
  秦奋:别的事儿我可以不劳而获,娶媳妇生孩子这事儿,我还是想自力更生。
  调侃股票:
  相亲对象:其实啊,我觉得这征婚跟炒股票是一个道理,你可以同时看好几只股票,最后到底买哪只就要看它的表现,冷静地分析了……
  秦奋:我应该算支业绩怎么样的股票呢?
  相亲对象:从年龄上长相上看,应该属于跌破发行价的那种吧!
  秦奋:要是没人看得上就有摘牌的危险了是吧?
  秦奋:像我这种低价抄底收进来的,你是准备长期持有呢?还是短线玩玩?
  相亲对象:短线玩玩?你有那爆发力吗?只能长线拿着有当没有了呗。
  ……
  冯式幽默在这里可谓是极具功力了。以相亲的绳索拴住了生活的各个话题,展现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幽默中带着嘲讽,直白中又透着某些含蓄,象一个披着薄纱的裸女,真实又有梦幻,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要求。
  生死离别却让你悲喜交集
  在《非诚勿扰Ⅱ》离婚、死亡这些在常人看来是悲的事,都被拿来开涮,而生死离别的场面却让人悲喜交集,而且喜要偏多些。
  在离婚典礼上,秦奋主持仪式,仿照结婚仪式的程序,只不过道具和说辞都换了,极富搞笑的能事:
  你能对着钱发誓,无论对方将来多么富有,多么健康,多么爱你,都不再和他在一起吗?——离婚典礼上证婚人秦奋问芒果的话。
  散买卖不散交情。——离婚典礼贺词。
  对于人生,影片用了秦奋的那句话作为总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而香山的一句“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却普遍被认同,引起人们的嗟叹!实则道出了现代中国人婚姻中的困惑与不满,更是对幸福感的思考。
  对于死亡,中国人大都以两种方式去表现:悲壮与哀伤。但在这里,用了轻松的调侃,却也透着生活的某种辛酸:
  把我种在花盆里,我天天对你们笑。——李香山让秦奋把自己的骨灰种在花盆里(秦奋真的这样做了,而且还在花盆前再次向笑笑求婚。)
  这不是病,这是命,我的命找我来了,我只能从命。——李香山得癌之后的感悟。
  怕,像走夜路,敲黑门,你不知道门后是五彩世界还是万丈深渊,怕一脚踏空,怕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有人问香山怕不怕死,香山如此回答。
  死是另一种存在,相对于生,只是生活的一种残缺。——香山的女儿在人生告别会上的话。
  生死离别自古以来都是人们热衷的题材,从此岸到彼岸,布满了人类寻觅的足迹。《非诚勿扰Ⅱ》既诗情画意充斥着道家的风骨,洒脱、飘逸,又在平淡中坚持儒家的实在与坚韧。
  粗糙却有生活的原味,精细却是生活的佐料
  从《非诚勿扰Ⅰ》到《非诚勿扰Ⅱ》,风格有了变化。有人说《非诚勿扰Ⅰ》比较粗糙,是大杂烩。可是无论有多少的批评,却不能挡住人们对它的喜欢,更是牢牢记住了经典的台词,而且这些句子往往让人会心一笑,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这就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我们平时只顾过生活而忘了戏生活,多一点幽默才会让生活更有滋味。 “非诚勿扰”,我们的生活需要更多的真诚,而生活更需要我们有信心,有期待:“看什么呢?”“未来!”
  《非诚勿扰Ⅰ》那则征婚启事揭示了男人心中的妻子标准,更是调侃了现代女人婚姻观。也可以说是整部电影的主心骨:
  你要想找一帅哥就别来了,你要想找一钱包就别见了,硕士学历以上的免谈,上海女人免谈,女企业家免谈(小商小贩除外),省得咱们互相都会失望。刘德华和阿汤哥那种财貌双全的郎君是不会来征你的婚的,当然我也没做诺丁山的梦。您要真是一仙女我也接不住,没期待您长得跟画报封面一样看一眼就魂飞魄散。外表时尚,内心保守,身心都健康的一般人就行,要是多少还有点婉约那就更靠谱了。心眼别太多,岁数别太小,会叠衣服,每次洗完烫平,叠得都像刚从商店里买回来的一样……
  这个心中的妻子形象,反映了千百年来中国男人选择妻子的标准,整一个贤妻良母型,而且还要入得厨房出得厅堂。而看似自谦的“岁数已经不小了,一只没有公司没有股票没有学位的“三无伪海龟”,人品五五开,不算老实的人”的话语,实则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的性别优势显示,这是现实的男人主宰的世界。
  《非诚勿扰Ⅱ》因为有王朔的加盟,较《非诚勿扰Ⅰ》精细点,且明显地有着“侃你没商量”的王氏风格,极尽调侃的能事,也有了更多文学味。语言有了许多的修辞,生活也加了更多的五颜六色的佐料,而且佐料放得大胆且味重。
   大胆设计了离婚典礼,更麻辣地弄了一出活人为自己办人生告别会的戏。调侃婚姻、死亡,而日常生活的热点美容、选秀等等也都不放过,但少了《非诚勿扰Ⅰ》征婚启事这种经典的总结性的话语,影片有点散,给人感觉是各个出击,试图弄得精细些,却落得个佐料的角色,也许这正是现代人的生活:“爱过,活过,颓过,熟悉过”。
  不管是《非诚勿扰Ⅰ》还是《非诚勿扰Ⅱ》,用的都是男性叙述的语调,只不过,《非诚勿扰Ⅰ》主要是单线的,以秦奋的视角去看问题;而《非诚勿扰Ⅱ》是双线的,从秦奋和香山的两个视角去展现。但它们要品的都是辛辣的生活,要找的都是甜蜜的爱情,期待的都是人生的真诚。
  
  
  作者简介
  颜莺(1974—),女,研究生学历,广西钦州市人,广西钦州学院中文与传媒学院讲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女性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 现如今,纪实风格的剧情片,这样一种把纪录片与剧情片的创作手法相结合的影片类型已经走进人们的视野。这其中,关于表现农村留守儿童题材的影片尤为突出。有关于这种题材的纪实风格剧情片的创作离不开真实的题材、真实的场景、对真实事件的扮演、运用非职业演员、采用方言以及纪实语言即长镜头等艺术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 纪实风格 剧情片 农村题材 留守儿童  纪实风格剧情片,这样一种将
[摘要]克里斯塔·沃尔夫在小说《美狄亚声音》中通过运用吉拉尔发现的替罪羊机制,颠覆了传统中的美狄亚形象,取而代之以替罪羊的形象,并以第一人称独白的形式帮助人们发掘美狄亚故事中集体暴力的存在,從而揭示人性的缺陷,尽量避免替罪羊悲剧在现代社会中重演。  [关键词]美狄亚 替罪羊机制 范式 第一人称独白    美狄亚是古希腊神话里阿耳戈英雄传说中的人物。公元前431年,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根据这个神话
[摘要]如何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全面迅速的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所有钢琴教师长期思索和研究的问题。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科学的练琴方法是提高高师钢琴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包括练琴前充分的准备;练琴中科学合理的安排;练琴后及时的总结思考。  [关键词]高师 钢琴 教学 练琴 方法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学中,钢琴演奏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学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
[摘要] 文学家常以熵来隐喻造成社会衰败和世界消亡的力量,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在作品中描述熵,体现出个体对人类普遍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和对现代社会里科学独断危险的时刻警惕。而信息学范畴里的熵,其演变趋势又是不断减少的。所以为了对抗信息熵化,品钦有意打破传统的叙事秩序,引入某种混乱而增加文本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 托马斯品钦 熵 人文关怀 不确定性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关于一切与
【摘要】把语言统计学用于作为人文学科的话语分析,可以从数理逻辑的层面上验证话语理论的一些结论,增加结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对美国涉缅话语的分析研究,不仅能对传统的话语理论作拓展和补充,而且也是我们把握美国东南亚政策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话语理论 语言统计学 涉缅话语 相关分析    缅甸作为我国近邻,是我们实施东南亚战略的桥头堡,又是西方加强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合围的触角和最前哨。近年来美国高调
[摘要]社火,是由祭祀社神的仪式综合其他祭祀及岁时仪式发展演变而来,在生存需求与艺术审美功能一体的情况下,形成了娱神娱人的民俗文化。在远古人类的主要聚居地与古代农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甘肃,社火历史非常悠久,文化极其丰厚,而各个区县又有不同。这一文化被较好地保存下来,既留有古风,也兼有发展。无论在省会兰州还是诸县农村,社火表演至今仍年年上演,老老少少有的参与其中,有的乐在观赏,是西北独有的民俗现象。 
[摘要] 《色戒》蕴含着丰富的解读空间,以《色戒》作为个案进行多重语境下的多重解读。第一个视角,叙事学语境下的主体解读;第二个视角,精神分析学语境下的主体解读;第三个视角,文化研究中的“他者视角”下的历史想象方式的解读。  [关键词] 《色戒》 主体 他者 多重解读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4.016    电影《色戒》由于是改编自张爱玲的原著,又
[摘要] 《圣诞快乐》是一部反映一战时所发生故事的影片,影片所叙述的深邃的耐人寻味的故事;所展现的战争对于人类的巨大毁灭和摧残;所传递出的对于和平的永恒呼唤;所渴望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对于当今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警示价值。  [关键词] 《圣诞快乐》 战争题材 影评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9.016  一、剧情简介  
[摘要] 在《金陵十三钗》中,张艺谋对西方的经典叙事模式非常迎合,影片中也不乏后殖民的痕迹,但影片中采取好莱坞经典人物塑造方式来表现约翰,确实为调节整部影片过于压抑的叙事节奏起到了相当的作用,而且他的丧葬师身份也为玉墨等人的变装铺垫了合理的逻辑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人道主义和“救赎”主题,本来也是原著精髓,仅从改编角度而言,该片讲述故事的方式并不影响原著的主旨和深度,甚至还调节了影片的节奏,增加了剧
[摘要] 《赵氏孤儿》是我国元杂剧中的经典剧目,与《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并成为元杂剧中的四大悲剧,陈凯歌导演于2010年将其搬上银幕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而从元杂剧经过改编成为电影使《赵氏孤儿》这一经典剧目发生了诸多变化。  [关键词] 《赵氏孤儿》 元杂剧 电影 陈凯歌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5.015    《赵氏孤儿》是我国元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