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合作的迅速发展,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日趋明显,从而引发了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近期,美国众议院通过的“2011年货币监督法案”将矛头直指中国,逼迫人民币升值。本文将解读美国货币监督法案背后的意图,及中国应采取的系列措施。
【關键词】贸易摩擦;升值;汇率;贸易战争
2011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11年货币监督改革法案”,该法案将操纵汇率和贸易补贴绑定,要求美国政府调查主要贸易伙伴压低本国货币币值而为本国出口提供补贴的行为,并要求美国政府对“汇率被低估”的贸易伙伴的出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世界普遍认为,该法案旨在逼迫人民币升值,一方面给陷入无就业增长复苏周期和无工资增长的泥潭中的国内民众一丝希望,缓解欧美民众对经济增长放慢及治理乏力的不满;另一方面希望给靠出口和对外投资拉动经济的中国当头一击,在削弱中国出口业的同时,保护国内弱势产业,以恢复民众对当局政府的信心。
为何世界会普遍认为,该法案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呢?首先,中国现今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贸易顺差国;其次,在世界经济陷入一片低迷之中的时候,唯独中国经济在安稳度过金融危机之后,呈现了高速稳定的增长趋势;最后,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且美国也是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被认为是美国打击对象的头号目标已无疑问。
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用意何在?中美自1979年建交以来,双方经济贸易合作迅速发展;尤其自中国入世以来,中美贸易合作从货物贸易辐射到投资、服务、技术等多边领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加拿大的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随着中美贸易如火如荼的开展,彼此对外贸易依存度也越来越高。正由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日益明显,才使得今天的摩擦愈演愈烈。2010年来,就一直存在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同年3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加入公开批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队伍;多数美国政客把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并指出正是由于中国排斥性的贸易政策才使得中美贸易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他们认为人民币被严重低估,使得中国对美国出口剧增,而进口却减少,从而产生了国际贸易顺差,威胁了他们的产业安全并影响了居高不下的失业。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格局滋生了美国对中国的怨气,并试图通过逼迫人民币升值让中国经济陷入“人民币预期升值——热钱流入——外汇进一步增多——人民币升值强化”的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和“人民币预期升值——进口增加,出口减少,投资减少——贸易逆差”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环境当中。
一、改变出口结构
(1)对外贸易要从单纯的追求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和转变。我们要着手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技术含量,规模化,品牌化,不要满足于停留在劳动密集性加工贸易业为我国经济创造的辉煌,要知道低技术和劳动密集性加工出口的竞争力有限。我们要致力于将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业链拉长做起,将有优势的加工贸易企业从贴牌生产向委托设计自主品牌转型,这样既可以减少与别国的贸易摩擦,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上得声望和地位。总之,推动加工贸易加快转型,是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2)用现代化高新的技术,优化管理,提高质量监控管理效率。树立“高质量”的优质产品形象,从以前惯用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战略转变成以上乘质量、高端品味和优质服务为筹码的竞争战略。定向培养人才,保持和提升我国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的高端,分工活动对劳动密集资源的素质要求比较高,而我国素来就具有比较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是随着产业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出口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未经培训的农民工的使用,使我们的劳动力出现了低成本和低效率的资源魔咒。因此,迅速提高我国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成为我国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必经之路。(3)不能太过度依赖外资。众所周知,1997年由于短期资金大量在泰国的流进流出,引发了影响广泛的亚洲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实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效政策,为解决下岗员工就业问题,就盲目无条件引入外资,由于外国投资者内部操控即高买低卖,使得中国不少企业面临倒闭的危机,最后被吞并。因此,为避免游资的冲击,我们要做好防范措施;同时也要留意对华直接投资的企业,并同时培养自己的优势产业或企业。
二、创新多元化出口格局
(1)既然中美贸易摩擦现今如此厉害,而不平衡贸易关系又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寻求更多的多边或是双边贸易合作关系。在寻求合作伙伴之前,我们要认真分析目标市场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以及该国家的开放程度,然后评估进入的可能,并根据目标市场消费者需求特性制定相应的国际营销战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更有潜力的市场去开拓,把生产和出口转移到没有受到欧美限制的国家或地区,以减少与欧美国家之间的摩擦,同时也为我国的出口开拓出希望之路。(2)将原来的直接出口转变为对外直接投资,这样不仅为被投资国家或地区创造了就业机会,有助于当地经济的复苏,还可以为我国投资者避开高额的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壁垒;不仅有利于改善已经存在贸易摩擦国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3)创新原来的加工贴牌生产商品贸易,向不同国家或地区辐射服务、技术、金融等多边合作领域,保持我国在出口方面的优势。
三、积极扩大内需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三辆马车,如今由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出口处于疲软状态,为保持我国经济稳健发展,我们就不得不在消费上下功夫。我们都知道,我国是高储蓄率的国家,也许正是由于我国的高储蓄才成就了投资业的发展,但是持续攀升的储蓄率可能适得其反,即陷入一个“高储蓄,低消费——供过于求,企业产品无销路——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的经济不景气中。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有效控制过度储蓄,扩大内需,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增加进口,缩小顺差,从而减轻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有助于控制基础设施、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行为,以促使供需趋于平衡。除此之外,我国政府当局还应该对现有汇率制度、汇率形成机制及汇率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动态调整汇率制度,优化配套政策;优化海关通关模式、监管体系、管理机制、关员素质等。
其实,即使人民币升值也不会改变美国严重的贸易逆差。据调查,2005~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了20%,但同期美国对贸易逆差不但没有下降的趋势,反而出现了年均增长超过了21%的扩大态势。在外部压力下,倘若人民币在短期内大幅升值至35%左右,虽然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可以暂时减少,但由于美国的高需求,美国对其他贸易伙伴的进口将增加,即只是美国贸易逆差的跨境转移而已,总之美国总贸易逆差不会有实质上得变换。而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可能会严重打击中国出口业,从而引起失业率的增加,那么贸易战争将一触即发。
为避免不必要的、损人不利己的贸易战争,除了我们中国改变相应的方针政策外,美国还应该自省,反思其贸易逆差、财政赤字等“病根”,从高需求方面着手,改变公共部门负储蓄率的现状,以征收消费税的方式促进国内储蓄,而不是一味指责其贸易伙伴。
参 考 文 献
[1]王涛生.国际贸易前沿问题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刘慧颖.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的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2)
【關键词】贸易摩擦;升值;汇率;贸易战争
2011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11年货币监督改革法案”,该法案将操纵汇率和贸易补贴绑定,要求美国政府调查主要贸易伙伴压低本国货币币值而为本国出口提供补贴的行为,并要求美国政府对“汇率被低估”的贸易伙伴的出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世界普遍认为,该法案旨在逼迫人民币升值,一方面给陷入无就业增长复苏周期和无工资增长的泥潭中的国内民众一丝希望,缓解欧美民众对经济增长放慢及治理乏力的不满;另一方面希望给靠出口和对外投资拉动经济的中国当头一击,在削弱中国出口业的同时,保护国内弱势产业,以恢复民众对当局政府的信心。
为何世界会普遍认为,该法案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呢?首先,中国现今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贸易顺差国;其次,在世界经济陷入一片低迷之中的时候,唯独中国经济在安稳度过金融危机之后,呈现了高速稳定的增长趋势;最后,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且美国也是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被认为是美国打击对象的头号目标已无疑问。
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用意何在?中美自1979年建交以来,双方经济贸易合作迅速发展;尤其自中国入世以来,中美贸易合作从货物贸易辐射到投资、服务、技术等多边领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加拿大的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随着中美贸易如火如荼的开展,彼此对外贸易依存度也越来越高。正由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日益明显,才使得今天的摩擦愈演愈烈。2010年来,就一直存在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同年3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加入公开批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队伍;多数美国政客把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并指出正是由于中国排斥性的贸易政策才使得中美贸易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他们认为人民币被严重低估,使得中国对美国出口剧增,而进口却减少,从而产生了国际贸易顺差,威胁了他们的产业安全并影响了居高不下的失业。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格局滋生了美国对中国的怨气,并试图通过逼迫人民币升值让中国经济陷入“人民币预期升值——热钱流入——外汇进一步增多——人民币升值强化”的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和“人民币预期升值——进口增加,出口减少,投资减少——贸易逆差”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环境当中。
一、改变出口结构
(1)对外贸易要从单纯的追求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和转变。我们要着手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技术含量,规模化,品牌化,不要满足于停留在劳动密集性加工贸易业为我国经济创造的辉煌,要知道低技术和劳动密集性加工出口的竞争力有限。我们要致力于将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业链拉长做起,将有优势的加工贸易企业从贴牌生产向委托设计自主品牌转型,这样既可以减少与别国的贸易摩擦,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上得声望和地位。总之,推动加工贸易加快转型,是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2)用现代化高新的技术,优化管理,提高质量监控管理效率。树立“高质量”的优质产品形象,从以前惯用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战略转变成以上乘质量、高端品味和优质服务为筹码的竞争战略。定向培养人才,保持和提升我国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的高端,分工活动对劳动密集资源的素质要求比较高,而我国素来就具有比较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是随着产业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出口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未经培训的农民工的使用,使我们的劳动力出现了低成本和低效率的资源魔咒。因此,迅速提高我国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成为我国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必经之路。(3)不能太过度依赖外资。众所周知,1997年由于短期资金大量在泰国的流进流出,引发了影响广泛的亚洲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实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效政策,为解决下岗员工就业问题,就盲目无条件引入外资,由于外国投资者内部操控即高买低卖,使得中国不少企业面临倒闭的危机,最后被吞并。因此,为避免游资的冲击,我们要做好防范措施;同时也要留意对华直接投资的企业,并同时培养自己的优势产业或企业。
二、创新多元化出口格局
(1)既然中美贸易摩擦现今如此厉害,而不平衡贸易关系又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寻求更多的多边或是双边贸易合作关系。在寻求合作伙伴之前,我们要认真分析目标市场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以及该国家的开放程度,然后评估进入的可能,并根据目标市场消费者需求特性制定相应的国际营销战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更有潜力的市场去开拓,把生产和出口转移到没有受到欧美限制的国家或地区,以减少与欧美国家之间的摩擦,同时也为我国的出口开拓出希望之路。(2)将原来的直接出口转变为对外直接投资,这样不仅为被投资国家或地区创造了就业机会,有助于当地经济的复苏,还可以为我国投资者避开高额的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壁垒;不仅有利于改善已经存在贸易摩擦国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3)创新原来的加工贴牌生产商品贸易,向不同国家或地区辐射服务、技术、金融等多边合作领域,保持我国在出口方面的优势。
三、积极扩大内需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三辆马车,如今由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出口处于疲软状态,为保持我国经济稳健发展,我们就不得不在消费上下功夫。我们都知道,我国是高储蓄率的国家,也许正是由于我国的高储蓄才成就了投资业的发展,但是持续攀升的储蓄率可能适得其反,即陷入一个“高储蓄,低消费——供过于求,企业产品无销路——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的经济不景气中。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有效控制过度储蓄,扩大内需,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增加进口,缩小顺差,从而减轻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有助于控制基础设施、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行为,以促使供需趋于平衡。除此之外,我国政府当局还应该对现有汇率制度、汇率形成机制及汇率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动态调整汇率制度,优化配套政策;优化海关通关模式、监管体系、管理机制、关员素质等。
其实,即使人民币升值也不会改变美国严重的贸易逆差。据调查,2005~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了20%,但同期美国对贸易逆差不但没有下降的趋势,反而出现了年均增长超过了21%的扩大态势。在外部压力下,倘若人民币在短期内大幅升值至35%左右,虽然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可以暂时减少,但由于美国的高需求,美国对其他贸易伙伴的进口将增加,即只是美国贸易逆差的跨境转移而已,总之美国总贸易逆差不会有实质上得变换。而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可能会严重打击中国出口业,从而引起失业率的增加,那么贸易战争将一触即发。
为避免不必要的、损人不利己的贸易战争,除了我们中国改变相应的方针政策外,美国还应该自省,反思其贸易逆差、财政赤字等“病根”,从高需求方面着手,改变公共部门负储蓄率的现状,以征收消费税的方式促进国内储蓄,而不是一味指责其贸易伙伴。
参 考 文 献
[1]王涛生.国际贸易前沿问题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刘慧颖.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的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