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t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只有转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切实加以引导,才能使得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有以下四方面的显著特征:①有发散性思维参与。往往能从某一定的信息中,产生为数众多的信息,找到多个可能的答案、结论和假设。②有大量表象思维的参与。心理学家认为,尽管在人的思维发展中,形象思维是比较初级的形式,但是,它在创造性思维中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③直觉感受起着重要的作用。④多有灵感出现,常在百思不解中闪现思维的火花,出现豁然开朗的顿悟。创造性思维在思维品质上表现出独创性、求异性和深刻性。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上,切实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认识积极性
  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教学内容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为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积极性创作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教学中,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一方面要注重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权威式的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才可能建立一种平等关系,教学过程才可能是一种多边交流、多项流动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把自己对阅读的现存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更重要的应该在于指导学生自己在品读,并鼓励他们充分的交流思想,发表见解,从而激活思维。正如一位哲人所言:两个苹果交换还是两个苹果,两种思想交流却能激发新的思想,活跃课堂气氛,充分的多边交流,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而闪现创新思维火花的基础。
  二、从学生感知整体出发,注重在“读”上下功夫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课堂看似热闹,实则学生读书寥寥,追求表面活跃,不注重让学生深入阅读作品。另一种则是简单肢解,条分缕析,阐发微言大义。前者在阅读中忽视了阅读的主体与直觉感受;后者忽视了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作为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读”字上下功夫,是每个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并令其充分表现。思维科学家告诉我们:“直觉作为创造性思维中的一个重要思维活动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从整体上把握对象而不拘泥于细微末节;二是对问题实质的一种洞察;三是一种跳跃式思维,而不按部就班的展开思维过程。”可见,阅读中的整体感知是多么重要啊!
  三、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多角度思考问题
  学贵有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满堂灌,以传授式讲解代替思考,以死记硬背代替质疑;一切为了考试,不许学生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这种应试教育的观念,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疑难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在实际中,不管学生提出什么疑问,教师都要积极加以鼓励和肯定;要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使得质疑想深层发展。这样,学生能由疑而把握本质,有所创新发现。
  从所周知,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从品味语言入手,体会情感把握思想,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还需要读者情感的介入,这就一方面给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着重指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应该加以鼓励。
  四、运用想象和联想,开拓思维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所谓联想就是事物相互联系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常常表现在由此及彼,从乙事物联想到甲事务。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联想能力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联系,如新旧知识的联系,语言文字与生活中的联系,作品中的前后内容或人物的联系等。这样就能把握作品中的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丰富理解,获得更大的启发。
  阅读想象是阅读中对语言符号所唤起的表象加工,进而进行新形象创造性的心理过程。通过想象能唤起形象的鲜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和培养想象力很重要的是利用和调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利于实物图示,提供相关情景,唤起回忆追想,都是有效的方法。另外,培养想象力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如:古诗文改写,扩写训练等,通过想象补充和延伸情节,丰富其内容,填补作品本身的空白。
  总之,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章可循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创作因素,只有我们转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切实加以引导,就一定能够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他们注意力较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使他们喜欢这种场所,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要创情境,激热情  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话教学”这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全面运用。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顽疾,更新了学生的基本数学思维模式,巩固了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究有效实施“对话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话数学模式;实施策略;提高分析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今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启蒙教学,也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当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了,相对的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会有所提高,在学生识字阶段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识字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识字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运用好识字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语文教学,这种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学会灵活掌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提高效果  识字教学是开启学生语文学
期刊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通过生物实验教学等方式,能促进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原理和提高实验技能,特别是在积极推进新课改的条件下,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手脑并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激发兴趣;提高质量  生物工程是本世纪的热点,对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加强生物科学教育,尤其是必须加强初中生物科学教育。中生物课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个重大教学难题,害怕写作文是学生的通病,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也是作文教学。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对症下药解决语文教学中的这个难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写作时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中的一段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
期刊
摘 要:当今世界对数学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必要的数学基础和数学应用意识,能够运用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解决社会问题。新课程背景下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都要贯穿师生关系优化,主要教学场所课堂教学的多元、高效,还有对教学知识巩固的课后练习。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效率  进入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综合。教育应该面向社会,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最基本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对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会提高学习效果。但是兴趣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加以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培养;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有效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