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的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s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十分枯燥又十分精确的学科,特别能够挑战人们的耐性和理智。而小学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好动爱玩的时期,因此很容易对数学产生厌倦的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能够使小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老师们应该更加用心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生动活泼的教科方式,将数学知识形象化,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以此来增加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策略提出问题
  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小到买菜算账,大到国家建设,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由此可见,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二十一世纪,是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在新阶段,我国的教育事业也相应的发生了一些变化。教育机构推陈出新了新的教育方法,将情境和知识进行了有机结合,使课堂不再枯燥无味,新课改不仅增添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如何创设数学情境
  新课改以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只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不注重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而数学又是一门理性乏味的学科[1],死记硬背使小学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拓展,因此逐渐对数学知识产生厌倦,甚至会怀疑自己的智力问题。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的兴趣,使小学生不再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一)创设现实情境
  所有的学术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通过先知们的探讨总结,到今天我们可以快速的掌握学习学术知识的方式方法。为了更好的记忆与理解数学知识,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数学知识再回归于生活,利用生活实例,虚实结合[2]的讲述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理论时,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下实践作业,让学生们试着走不同的路线,观察走哪条路线才最省时省力,以亲身实践来证实这一理论。
  (二)创设比赛情境
  每个人都有好胜心理,好胜心可以提高人们的斗志,激发人们的潜能,也可以使人们在短时间内做好一件事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小比赛,给学生分好讨论小组,看哪个小组可以又快又好地解答出提问的问题,并给予奖励,以此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创设过程情境
  对于规律性知识的教学,教师创设数学情境时要注重演示知识的变算过程,不能让学生只记结论和公式,应该弄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回答为什么会变成这一结论与公式[3]。而且,在讲述过程中,教师讲述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使小学生可以很快的接受和应用规律性知识。
  二、有效地提出数学问题
  在新课改之前,学校教师一直进行“填鸭式”教育,教师们认为多看多读多记多背就可以学好知识。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是因为学习而学习,完全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很多毕业的高材生可以完美的交出一份学校答卷,但是却适应不了社会生活。教育工作者就此弊端[4]作出了教育方式的调整工作。
  学问学问,学习的同时也要提问,提出问题是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保证。学生能有效地提出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也能使教育工作者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以便改进,更好的进行教育工作。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针对学习中的知识点,主动地向学生问“为什么?”“怎么办?”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可以让就一个问题提出其它问题。
  比如:“小明想买学习用品,他有25元钱,商品店里圆珠笔2元/支,笔记本3元/本,”可以作为题干,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小明想买3支圆珠笔,2本笔记本,一共需要花多少钱?”还可以再进一步发展,“商店规定如果买笔记本超过5本包括5本就可以打九折,那么小明最多可以买多少本笔记本?”
  同样的题干,可以提出多种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小学生的智力,也可以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最终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生活。所以,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生活中的实例结合数学知识讲述出来,这样不仅使了解了日常生活问题,更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具象联想,轻松愉快的接受了学习的知识,还能举一反三,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教育工作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应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整理出新的教学方案,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丽.浅谈小学数学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4:86.
  [2]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实施策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95-100.
  [3]郑洁,王光明.数学问题提出的研究述评[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06:20-24.
  [4]夏小刚,吕传汉,汪秉彝.基于“提出问题”的数学教学实验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155-160.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由于数学是最容易创新的学科,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的思维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数学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对于学生成才具有重要作用。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
进入新世纪以来,医疗卫生行业备受关注,医疗改革、医患关系、医疗纠纷使医院频频成为新闻的焦点。医院如何摆脱困境,增强竞争力,建立和谐有序的医疗环境,成为各大公立医院思考的问
【摘要】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展开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应继续实践、研究,让学生的错误激活师生的思维,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关键词】错误资源巧用错误激发兴趣体验成功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
【摘要】新课改近年来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因此在新课改下如何有效开展教学成为我们应该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初中数学处于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在新课改下如何有效的开展数学教学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新课改下如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改课堂教学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十分关键,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
极限思想是近代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数学分析就是以极限概念为基础、极限理论(包括级数)为主要工具来研究函数的一门学科。 所谓极限的思想,是指用极限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 极限思想是微积分的基本思想,数学分析中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如函数的连续性、导数以及定积分等等都是借助于极限来定义的。 极限思想的由来与一切科学的思想方法一样,极限思想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在一些数学问题中各个元素的地位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将解决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对具体问题做出有条理的分析,理清思路,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体验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达到解题的最优化,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策略 理清思路 解题能力  攻城,不能强攻硬取,应讲究“战术”;解题,也不能生搬硬套,应讲究“策略”。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精心策划,不断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多年来的传统教学,将德育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师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效果是学生被动接受,被短暂的约束。在新理念的感悟中,我清醒的认识到,德育教育应指向社会现实,学生道德准则的践行,离不开“实践”这个大课堂,缺乏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在数学课堂上落实德育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