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當下的英语阅读教学较多地侧重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较少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长足发展与整体提高。本文将结合课堂实践和阅读经验,笔者从三个方面讨论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品质;思维深度;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思维等多种能力的载体,阅读课堂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落实到英语阅读教学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品质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素养,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应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在阅读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深度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语言能力提升,必然伴随思维的发展。因为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一种形态。学生学习语言,必然的就是学习思维。
例如:“读伴儿图书馆”里面有一个故事,文本中会运用了I don’t like …的句式。一般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只是机械I don’t like …句型。但是此处的绘本为什么不说I don’t like cats,而说I don’t like the cats。因为,此处the cat指的是书中的这一只猫,而不是猫,cats,这一群体。I don’t like cats指的是不喜爱猫这一类动物。实际故事中的配图可以看出这个猫很不客气地看着主人公,因此主人公说:I don’t like the cats。我们平时会学习定冠词the代表特指。但是在这里,I don’t like the cats,我们忽略了特指的是这个形态的、这个情绪下的这一只猫。这只猫很可爱的时候,主人公还是很喜欢它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小主人公不喜欢它。所以,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思维的深度。
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前的“观察封面、猜测标题”“剧透结局、猜测原因”等设疑活动,巧妙地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阅读自信心。学生会带着自己的疑问和想象猜测迫不及待地想去文本中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1.教师用“30 Seconds Non-stop Talking”的活动导入绘本,引导学生说出有关colours/food/animals/insects等单词。
2.带着问题走进绘本,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创作。
教师呈现绘本的封面图片,问:
T: Does this caterpillar look happy?
T: Can you give the story a title?(板书:The very caterpillar)
T: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is hungry caterpillar?
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如Why/What/Where/Does…?
3.带着想象走进绘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播放绘本前几页的图片和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看。放到一半时,教师跳过中间毛毛虫到处找东西吃的部分,直接播放故事结尾:毛毛虫变成了一只肥肥的大毛毛虫。
T: What happened? Can you try to guess the missing part of the story?
教师给出几个有启发性的提示:如Maybe the caterpillar goes to buy some food./ Maybe he meets a boy who gives him a lot of food every day.然后学生同桌讨论进行猜测。
学生在阅读中却能体会意思、猜测词义、模仿跟读。教师在读前触发学生已有图式和阅读欲望,给予学生必要的情境代入感,能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快速把握文本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出符合情境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渠道,在语言教学中批判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好途径。低层次思维多体现在跟读、背诵、复述这类活动中,而高层次思维是体现在比较、反思、分析、推理类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读物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其价值进行判断并作出评价,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应用,抓住批判性思维的特点与本质,以问题和活动设计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标,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质和特点,给他们创造参与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思维活动。
综上所述,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为宗旨的阅读教学活动是学生思维的脚手架,在教学活动思维的指引下,学生能够有序进行文本解读和思维训练,达成理解文本、拓展内涵、发展思维的阅读教学目标,逐步提升自我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品质;思维深度;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思维等多种能力的载体,阅读课堂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落实到英语阅读教学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品质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素养,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应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在阅读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深度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语言能力提升,必然伴随思维的发展。因为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一种形态。学生学习语言,必然的就是学习思维。
例如:“读伴儿图书馆”里面有一个故事,文本中会运用了I don’t like …的句式。一般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只是机械I don’t like …句型。但是此处的绘本为什么不说I don’t like cats,而说I don’t like the cats。因为,此处the cat指的是书中的这一只猫,而不是猫,cats,这一群体。I don’t like cats指的是不喜爱猫这一类动物。实际故事中的配图可以看出这个猫很不客气地看着主人公,因此主人公说:I don’t like the cats。我们平时会学习定冠词the代表特指。但是在这里,I don’t like the cats,我们忽略了特指的是这个形态的、这个情绪下的这一只猫。这只猫很可爱的时候,主人公还是很喜欢它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小主人公不喜欢它。所以,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思维的深度。
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前的“观察封面、猜测标题”“剧透结局、猜测原因”等设疑活动,巧妙地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阅读自信心。学生会带着自己的疑问和想象猜测迫不及待地想去文本中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1.教师用“30 Seconds Non-stop Talking”的活动导入绘本,引导学生说出有关colours/food/animals/insects等单词。
2.带着问题走进绘本,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创作。
教师呈现绘本的封面图片,问:
T: Does this caterpillar look happy?
T: Can you give the story a title?(板书:The very caterpillar)
T: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is hungry caterpillar?
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如Why/What/Where/Does…?
3.带着想象走进绘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播放绘本前几页的图片和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看。放到一半时,教师跳过中间毛毛虫到处找东西吃的部分,直接播放故事结尾:毛毛虫变成了一只肥肥的大毛毛虫。
T: What happened? Can you try to guess the missing part of the story?
教师给出几个有启发性的提示:如Maybe the caterpillar goes to buy some food./ Maybe he meets a boy who gives him a lot of food every day.然后学生同桌讨论进行猜测。
学生在阅读中却能体会意思、猜测词义、模仿跟读。教师在读前触发学生已有图式和阅读欲望,给予学生必要的情境代入感,能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快速把握文本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出符合情境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渠道,在语言教学中批判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好途径。低层次思维多体现在跟读、背诵、复述这类活动中,而高层次思维是体现在比较、反思、分析、推理类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读物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其价值进行判断并作出评价,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应用,抓住批判性思维的特点与本质,以问题和活动设计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标,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质和特点,给他们创造参与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思维活动。
综上所述,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为宗旨的阅读教学活动是学生思维的脚手架,在教学活动思维的指引下,学生能够有序进行文本解读和思维训练,达成理解文本、拓展内涵、发展思维的阅读教学目标,逐步提升自我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