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混凝土裂缝问题一直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的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明确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并从这些原因入手,探究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 根源 控制技术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种类较多,而且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还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只有从实际工作出发,通过合理材料的配比,明晰裂缝产生机理,然后在施工中注意温度、应力等多方面的影响,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控制裂缝的出现。
1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
水泥水热化是影响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因素,在对混凝土浇筑中很容易出现水化生熱,这种热量多数是在混凝土浇筑以后某一段时间内产生的,其中热量的产生源自放热,其中的放热速度与诸多因素有关,这样就会导致在混凝土的里外出现温差,一旦其内部出现压应力,表面也会出现拉应力,当内外力量不平衡时,就会造成裂缝的出现。楼板的一些变化也会导致裂缝的出现,例如:楼板的弹性变形以及在支座地方负筋下沉。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没有掌握好混凝土拆模的时间,以及混凝土没有达到科学的时间就被附上载荷,都有可能使混凝土楼板出现变形的状况,使混凝土在早一阶段的强度就会有所降低,或者失去强度,这必然会使混凝土要承受一定的压力与拉力,最后在拉力与压力不平衡的状态下,影响混凝土的完整性。在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来自于自然界的温度以及环境的变化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与完整性带来不利影响。混凝土所含有的温度主要包括:其浇筑中的温度,水泥水热化的温度以及结构在散热中的温度。这些温度共同构成了混凝土内部温度,来自于外界的温度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温度,双方的成正比例关系,一旦来自于外界的温度很快下降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应力,这样就会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出现,而且来自于外界的水分对混凝土裂缝也会产生极大危害,一旦外界的气候比较干燥就会影响混凝土中的水分,造成裂缝的出现。
2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使用方式
有工程实践证明,严谨地遵从施工建筑中的“抗放结合”的裂缝控制原则,可以防止混凝土出现大面积的裂缝。
2.1把好设计的关口
设计过程中要避免高强度混凝土,最好采用中、低强度混凝土。适当采取在承台表面合理增加分布钢筋用量的措施,可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收缩裂缝。谨记于一点,加大钢筋用量在本质上不能防止裂缝的产生,但是适量增加钢筋用量可以在整体上巩固整个建筑结构,减小温度产生的裂缝宽度。如果整个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允许设置水平施工缝,那么在根据温度裂缝的原则上进行分块的基础上,要建立必要的连接模式,起到整体控制的效应。抓好选择和制备材料的工作,采用合理的采购、制作方式。根据化学原理可知,混凝土的本身热量来自于水泥,要降低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热量,可以考虑选择低热水泥。还有一点就是采购水泥时,能够按照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能够有效降低水泥的水热化,从而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升、裂开的风险性。热低水泥的最佳质量效果是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仍增长、弹模低、徐徐变大、自生体变为膨胀型。施工过程中适当减少水泥用量,严格保证骨料的质量。
2.2定好组织施工的时机
怎样做到合理组织施工,这点在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首当其冲,要注意的是施工季节,要避免一些不适宜的气候,比如酷暑、严寒。二是不同混凝土块的浇筑温度,内部水化温度不同,应当考虑合理组织开展混凝土施工。降低混凝土的出机口的温度和减少运输途中仓面的温度,从而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采用间歇期,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散热温度。
2.3运用实效的施工技术
施工过程采用分块浇捣、化整为零的技术。这样可以设置合理的变形缝、后浇带、施工缝等将大体积混凝土分成多块,分块、分层浇捣,起到了巩固混凝土的形状,起来塑形作用。施工过程采用通水冷却的通用技术。这是一种有效混凝土控温措施,它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降低内部温度,减小内表温差,起到控制泥土内外温差。过程中,及时使用温点测量,掌握内部总体温度变化,调整这个通用技术冷却水的流量,控制好温差。比如上海的经贸大厦底板以及闵浦大桥承台在施工中就是采用了冷却水管,调节了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效果极好。重视混凝土表面保温环节,尽量采用自然散热方式。保温并不是单纯的保温作用,它还有保湿作用,减小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及表面混凝土的温度梯度,防止表面裂缝的发生。建议使用可以提高混凝土性能好的保温养护材料,还可以提高建筑整体的抗裂痕能力。
2.4裂缝修补技术
当混凝土建筑已经形成裂缝时,就需要对其采取修补措施,以降低混凝土裂缝对建筑物质量的影响。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措施:表面修补法。即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同时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的方法。混凝土置换法。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干净、润湿,然后涂刷结合层,最后再置换入新的高一级标号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结构加固法。 在构件上外包型钢、粘贴钢板加固;在构件上增设支撑点加固;在构件上施加预应力加固等。灌浆、嵌缝封堵法。灌浆法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人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嵌缝法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
3结语
除了本文介绍的几种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极其相对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外,在实际的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还有其他很多种因素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由于混凝土裂缝会降低建筑物的强度与抗拉抗压能力,还会加快混凝土建筑的内部腐蚀,减少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必须不断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把控混凝土材料质量,及时发现裂缝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控制手段进行解决,最大程度的减少混凝土裂缝对建筑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小娟.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初探[J].科技信息,2010 (22).
[2]高艳梅,林亚君.混凝土裂缝控制与防治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 根源 控制技术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种类较多,而且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还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只有从实际工作出发,通过合理材料的配比,明晰裂缝产生机理,然后在施工中注意温度、应力等多方面的影响,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控制裂缝的出现。
1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
水泥水热化是影响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因素,在对混凝土浇筑中很容易出现水化生熱,这种热量多数是在混凝土浇筑以后某一段时间内产生的,其中热量的产生源自放热,其中的放热速度与诸多因素有关,这样就会导致在混凝土的里外出现温差,一旦其内部出现压应力,表面也会出现拉应力,当内外力量不平衡时,就会造成裂缝的出现。楼板的一些变化也会导致裂缝的出现,例如:楼板的弹性变形以及在支座地方负筋下沉。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没有掌握好混凝土拆模的时间,以及混凝土没有达到科学的时间就被附上载荷,都有可能使混凝土楼板出现变形的状况,使混凝土在早一阶段的强度就会有所降低,或者失去强度,这必然会使混凝土要承受一定的压力与拉力,最后在拉力与压力不平衡的状态下,影响混凝土的完整性。在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来自于自然界的温度以及环境的变化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与完整性带来不利影响。混凝土所含有的温度主要包括:其浇筑中的温度,水泥水热化的温度以及结构在散热中的温度。这些温度共同构成了混凝土内部温度,来自于外界的温度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温度,双方的成正比例关系,一旦来自于外界的温度很快下降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应力,这样就会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出现,而且来自于外界的水分对混凝土裂缝也会产生极大危害,一旦外界的气候比较干燥就会影响混凝土中的水分,造成裂缝的出现。
2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使用方式
有工程实践证明,严谨地遵从施工建筑中的“抗放结合”的裂缝控制原则,可以防止混凝土出现大面积的裂缝。
2.1把好设计的关口
设计过程中要避免高强度混凝土,最好采用中、低强度混凝土。适当采取在承台表面合理增加分布钢筋用量的措施,可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收缩裂缝。谨记于一点,加大钢筋用量在本质上不能防止裂缝的产生,但是适量增加钢筋用量可以在整体上巩固整个建筑结构,减小温度产生的裂缝宽度。如果整个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允许设置水平施工缝,那么在根据温度裂缝的原则上进行分块的基础上,要建立必要的连接模式,起到整体控制的效应。抓好选择和制备材料的工作,采用合理的采购、制作方式。根据化学原理可知,混凝土的本身热量来自于水泥,要降低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热量,可以考虑选择低热水泥。还有一点就是采购水泥时,能够按照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能够有效降低水泥的水热化,从而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升、裂开的风险性。热低水泥的最佳质量效果是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仍增长、弹模低、徐徐变大、自生体变为膨胀型。施工过程中适当减少水泥用量,严格保证骨料的质量。
2.2定好组织施工的时机
怎样做到合理组织施工,这点在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首当其冲,要注意的是施工季节,要避免一些不适宜的气候,比如酷暑、严寒。二是不同混凝土块的浇筑温度,内部水化温度不同,应当考虑合理组织开展混凝土施工。降低混凝土的出机口的温度和减少运输途中仓面的温度,从而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采用间歇期,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散热温度。
2.3运用实效的施工技术
施工过程采用分块浇捣、化整为零的技术。这样可以设置合理的变形缝、后浇带、施工缝等将大体积混凝土分成多块,分块、分层浇捣,起到了巩固混凝土的形状,起来塑形作用。施工过程采用通水冷却的通用技术。这是一种有效混凝土控温措施,它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降低内部温度,减小内表温差,起到控制泥土内外温差。过程中,及时使用温点测量,掌握内部总体温度变化,调整这个通用技术冷却水的流量,控制好温差。比如上海的经贸大厦底板以及闵浦大桥承台在施工中就是采用了冷却水管,调节了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效果极好。重视混凝土表面保温环节,尽量采用自然散热方式。保温并不是单纯的保温作用,它还有保湿作用,减小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及表面混凝土的温度梯度,防止表面裂缝的发生。建议使用可以提高混凝土性能好的保温养护材料,还可以提高建筑整体的抗裂痕能力。
2.4裂缝修补技术
当混凝土建筑已经形成裂缝时,就需要对其采取修补措施,以降低混凝土裂缝对建筑物质量的影响。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措施:表面修补法。即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同时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的方法。混凝土置换法。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干净、润湿,然后涂刷结合层,最后再置换入新的高一级标号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结构加固法。 在构件上外包型钢、粘贴钢板加固;在构件上增设支撑点加固;在构件上施加预应力加固等。灌浆、嵌缝封堵法。灌浆法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人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嵌缝法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
3结语
除了本文介绍的几种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极其相对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外,在实际的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还有其他很多种因素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由于混凝土裂缝会降低建筑物的强度与抗拉抗压能力,还会加快混凝土建筑的内部腐蚀,减少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必须不断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把控混凝土材料质量,及时发现裂缝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控制手段进行解决,最大程度的减少混凝土裂缝对建筑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小娟.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初探[J].科技信息,2010 (22).
[2]高艳梅,林亚君.混凝土裂缝控制与防治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