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_ju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一走出电影院,我就迫不及待地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影心得,同时暗暗期待着出现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与我进行热烈的讨论。可是,一分钟……五分钟……十五分钟,手机安静得不像话,我反复查看以确认消息通知没有延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蒋方舟那样特意避开热闹与繁华,自我享受地独行于清华园内的超然心态。总有那么一个时刻,我们那么渴望与人分享。可脑海里翻转一遍,却不知道该点开通讯录中的哪个人。
  有点失落,有点沮丧。我有点走神,被路面上一块凸起的石墩绊倒,狠狠地摔在地上,手机也飞出去老远。却在这时有一条消息在破碎的屏幕上面顽强地亮起瞬间,然后归于沉寂。我急忙捧起手机,甚至忘了膝盖处钻心的疼痛。是一个陌生人写下的留言,她的评论让我有一瞬间的错觉,竟以为是自己在手机的另一端与现在的自己对话。我们的想法,有难以言说的契合。
  自然而然的,我们逐渐熟络了起来。我们甚至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姓名,所在城市,却可以一起聊上很久很久。
  我还是一个人上学,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站在公交车上发呆。如果不是每天耳边的喧嚣吵闹和眼前的人来人往,我可能真的会以为这世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但生活又有了一点不一样,在黑夜拉开帷幕的时候,我会习惯性地告诉她我对这过分安静的生活是多么的厌倦。她会告诉我她也是一个人,但她完全活成了我向往的样子。她会一个人坐上公交车看遍整个城市;她会一个人窝在家里写出大段散发诗意的文字,然后将它们投给某个杂志社,一舒心中的感想,然后将它们投给某个杂志社,等待或许有的用稿通知;她会在夜里一个人爬上寂寥的天台,拍下一张又一张城市的夜景;她会一个人买好机票,飞向另一个城市开始自己的毕业旅行。
  我们都是一个人的世界,可是我就像秋日的枯叶,执着地拽着树枝不肯落下,却发现满树的叶子根本无暇顾及我的存在;而她却活出了“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恣意,去追求内心的“诗和远方”。
  因了她,每當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总会忍不住想:“如果是她,她会选择做什么?她会满足于现在单调的黑白灰生活吗?”
  我开始学着改变,学着像她那样享受大段独处的时光。不会再认为自己与人群格格不入,甚至渐渐不再依赖于她了。等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已经好久没有与她联系了。
  “明天郊游,你觉得我应该再带点什么?”我想,只有她会告诉我如何不让这一次的郊游无所事事。“数码相机怎么样?你不是说过喜欢摄影吗?别去想别人怎么看。”犹豫再三,我终于还是决定带上好久没用的相机。
  走在队伍的最后,我有充足的时间去寻找合适的角度来拍出自己喜欢的照片。“我能看看你拍的照片吗?”“可以帮我们拍一张吗?”不知是谁看到了我手中的相机,大家一窝蜂地围住我,热烈地讨论着,让我觉得我从未离开过这一个集体。那一天,我不知道拍了多少张照片,也不知道自己被拍了多少张照片,更不记得最后是挽着谁的手回家。只是从那之后,我不再是一个人,也不会再一整天都几乎不开口说话。校报上也时常出现我拍的风景和我的名字,走在校园里总会有熟悉的不熟悉的人跟我打招呼。
  只是我,再也没有点开过与她的对话框。
  搬家那天,妈妈不知从哪里翻出了我初中的日记,翻开的每一篇,都记录了我的心情。不知翻到哪一页时,我突然看到:“我希望的自己,是可以爱上独处时光的自己,可以坐着公交车漫无目的地逛遍整个城市,可以写下自己想写的文字去投稿,不在乎是不是被录用,拍下城市的夜景……”这样的生活,竟然丝毫不差的在另一个人身上发生过。我又想到了她,想要告诉她我们之间莫名其妙却又无比美妙的缘分,可是翻遍了手机的聊天记录和好友栏,也没有找到她。她无声无息地出现,又无声无息地消失,给了我强烈的熟悉感却让我觉得离她是那么遥远。
  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也许,她就是另一个我,平行时空中的我。我们本就是两条平行线,只能平行无法相交,虽然渐行渐远却在不断地向未知延伸。
其他文献
儿时家乡的旧戏台上,伴着声声锣鼓,才子佳人粉墨登场,光影交错之中,隐约可见佳人泪眼蒙眬胧,琵琶鼓里铜锣笙,似实似虚;西皮之下二黄声,似真似梦。  每年过端午或者重阳节的时候,在我们镇的广场上总会有演出,我听外公说,那戏台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搭建的,用来丰富人们娱乐生活的。  我们家乡的人们大都喜川剧,大家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戏台子每年都会演京戏了。我想,年年都看川剧的变脸,大家肯定也会觉得没意思
期刊
互联网的复杂应用环境中,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多样性和快速变化的特征日益明显,采用中心化的科技论文标注方法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应用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科技论文共享体
“他的背像是一张用血写着神秘富豪的羊皮纸,但那张没有表情的脸证明了一个受上帝关爱的殉教者的平静。”  主人公亚当·尤因与奥拓华的第一次见面,喻体的选择十分精妙,不仅表现奥拓华受刑的惨状,突出民族间待遇的不公,而且兼用了血对残忍羊皮纸对神秘古老的象征,“受上帝关爱”一语道出亚当希望让黑人皈依上帝以赋予种族平等的愿望,“平静”是奥拓华的神态与心理,可见其非凡之处,为后文他多难多彩的生平叙述埋下了伏笔,
期刊
学校搬到了新的校区,换了更幽静的环境。每天清晨,空旷的校园里就会响起晨曦广播,内容多是些励志的教导。若问匆匆行走在校园里的学生们,最熟悉的一句,那必定是——“不学礼,无以立”。  本是《论语》里简单的一句話,却总能引起同学们的哈哈大笑,特别是处在高二刚分完文理班的我们身上。  “哈哈,不学‘理’,无以立。”这天,一位学理的同学又哈哈笑着调侃我们学文的。  大家并无恶意,只是不知道原句出处,觉得这样
期刊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职业健康安全的呼声愈演愈烈。建筑行业长期背负着不良安全绩效的标签,不但影响行业的长远发展,还威胁着建筑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我们其实都是人生大戏中的主角,都生活在自己热烈的世界中。提前的分离逼着我去迈入新的生命中,只不过蓦然回首的一刻,多少有些舍不得,也难以忍心抛却最纯真的记忆。  在这里,我有太多可以回忆的东西,有我旧时的梦境,也有老师们的祝福,更有一群同龄人陪伴在身旁。只可惜我无法摒弃光阴的羁绊,也不能回到初一的生活,那么就用一首诗歌,遥祝三年同窗们夙愿得偿,纪念在成长路上的每一步,怀恋那一段名为初中的岁月。  这
期刊
据说福楼拜每日“拼命工作,按时看日出”。看日出确是一件惬意的事:在霭霭的清晨残留着夏虫彻夜欢歌的湿润空气中,静候白昼之神的苏醒;看那蛋壳白从东天弥漫扩散,使得几点残星悄然隐去自己的银辉;看那一轮红日以无与伦比的庄严从地平线上踱出,却将一天中最轻柔的几缕金辉小心翼翼地洒向遗梦着的大地;看万物在朦朦胧胧中睁开惺忪睡眼,感受那蓬勃生气在天地间汇聚,升腾,缭绕,弥漫……这虽是自然的觉醒,却也是灵魂的小憩,
期刊
该文以一个特殊的民族区域——甘孜藏区作为研究对象,以该区域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为研究主题.论文以实证研究作为基本研究方法,其主体包含以下几个内容:(1)对甘孜
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获取信息的新渠道。人们在拥有一个呈爆炸式增长的信息源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从中快速准确地获取与特定专题相关信息的难题。通用搜索引擎是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