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情感因素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学习。学生良好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有助于克服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浓厚的兴趣和相互合作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和个性,是中学英语教师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调动学生积极情感因素的措施
1.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信心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如果喜欢某位教师,就常常喜欢他所教的课程。英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时刻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消除对英语学科的惧怕感。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解决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指导的正确性和高效性,使学生从内心佩服教师、信赖教师。再次,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注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情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信。
(2)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立场思考,要包容学生,善待学生的错误,让所有学生在同一节课中都有所收获,有一种成就感。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挖掘教材潜能。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积极的情感因素,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相联系,模拟真实生活情景,力求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电话对话、购物、谈论自己的爱好、谈论自己喜欢的电影类型、介绍自己的家人等。
(2)游戏教学。如击鼓传花、蒙眼猜物、听音辨人、满堂笑等,甚至还可以模仿“幸运52”节目中的猜词游戏。但要注意,游戏活动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应由教师组织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周密计划,让其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3)利用多媒体教学。课文中的角色变得鲜活起来。课本上静止的人都动了起来,黑白的画面变得五颜六色,学生上英语课就象看动画片,感觉新奇,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会随着加快。
3.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合作者双方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语言交流。如果合作者中有一方参加活动不够积极,另一方会帮助、鼓励、带动他一起完成任务。合作使学生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彼此了解并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互相促进。
二、课堂教学的对策
1. 重视综合知识的渗透
以内容为依托的课堂教学活动(Content-based Activities),实际上就是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综合知识,可以使学生心理上去除为英语而学英语的畏惧感和枯燥感,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当然,综合知识的渗透应该充分注意难度和量度的调控。在难度方面应做到浅尝辄止,切不可过于深入;在量度方面应注意以英语知识传播为主,综合知识渗透为辅,不可主次颠倒。
2. 注重备课中心的转移
传统的备课方式往往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实际上,学习动机已经成为近年来外语学习中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学校也应把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正式列入教师教案必须涉及的硬性任务。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引导教师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以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培养课外学习的能力
电脑网络检索已经成为一种现实而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使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不再成为遥不可及的事情。教师应适当利用课堂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语言与文化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上课时进行讨论。这样不但能激发有条件进行网络查询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堂讨论,还能让没有条件的学生共享知识。
4. 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事实证明,不少中学英语教师要么对一些教改理论不求甚解,要么没有很好地把理论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很多教师偶尔关注一些教改理论,也只是为了写论文,以应付职称评聘或是学校布置的教改任务。要切实做好教改,除了教师自身要真正做到终身学习以外,学校也应该进行充分调研,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引导教师认真做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工作。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自信、兴趣、合作等积极情感因素时,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从视觉、听觉等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加强交流,消除胆怯、隔阂的心理,鼓励他们通过互帮互助达到同一目的,从而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魏文琦
一、调动学生积极情感因素的措施
1.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信心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如果喜欢某位教师,就常常喜欢他所教的课程。英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时刻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消除对英语学科的惧怕感。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解决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指导的正确性和高效性,使学生从内心佩服教师、信赖教师。再次,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注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情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信。
(2)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立场思考,要包容学生,善待学生的错误,让所有学生在同一节课中都有所收获,有一种成就感。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挖掘教材潜能。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积极的情感因素,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相联系,模拟真实生活情景,力求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电话对话、购物、谈论自己的爱好、谈论自己喜欢的电影类型、介绍自己的家人等。
(2)游戏教学。如击鼓传花、蒙眼猜物、听音辨人、满堂笑等,甚至还可以模仿“幸运52”节目中的猜词游戏。但要注意,游戏活动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应由教师组织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周密计划,让其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3)利用多媒体教学。课文中的角色变得鲜活起来。课本上静止的人都动了起来,黑白的画面变得五颜六色,学生上英语课就象看动画片,感觉新奇,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会随着加快。
3.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合作者双方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语言交流。如果合作者中有一方参加活动不够积极,另一方会帮助、鼓励、带动他一起完成任务。合作使学生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彼此了解并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互相促进。
二、课堂教学的对策
1. 重视综合知识的渗透
以内容为依托的课堂教学活动(Content-based Activities),实际上就是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综合知识,可以使学生心理上去除为英语而学英语的畏惧感和枯燥感,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当然,综合知识的渗透应该充分注意难度和量度的调控。在难度方面应做到浅尝辄止,切不可过于深入;在量度方面应注意以英语知识传播为主,综合知识渗透为辅,不可主次颠倒。
2. 注重备课中心的转移
传统的备课方式往往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实际上,学习动机已经成为近年来外语学习中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学校也应把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正式列入教师教案必须涉及的硬性任务。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引导教师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以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培养课外学习的能力
电脑网络检索已经成为一种现实而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使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不再成为遥不可及的事情。教师应适当利用课堂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语言与文化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上课时进行讨论。这样不但能激发有条件进行网络查询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堂讨论,还能让没有条件的学生共享知识。
4. 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事实证明,不少中学英语教师要么对一些教改理论不求甚解,要么没有很好地把理论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很多教师偶尔关注一些教改理论,也只是为了写论文,以应付职称评聘或是学校布置的教改任务。要切实做好教改,除了教师自身要真正做到终身学习以外,学校也应该进行充分调研,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引导教师认真做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工作。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自信、兴趣、合作等积极情感因素时,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从视觉、听觉等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加强交流,消除胆怯、隔阂的心理,鼓励他们通过互帮互助达到同一目的,从而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