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专题中的感悟与体验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这四篇游记散文属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文章,既然这四篇文章编排到一起,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抓住它们在作为游记散文之外的其他方面的共同特征,将它们对比整合起来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篇目。
  【关键词】整合教学;语言美;古典情怀;与现实的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四篇文章既然属于游记散文,在教学中就要遵循游记教学的基本模式:先让学生整体进行感受,理清作者的游踪;然后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自然人文景象的;最后体会作者在写景当中表露出的思想感情,并且由情入理。除此之外,作为四篇文言散文,在教学中自然也会涉及到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翻译讲解。而针对这四篇文言文,在教学中除了要遵循游记的传统教学线索和文言词句的讲解外,还应该在将四篇文章整合起来对比讲解的同时,着重注意以下三点。
  一、重视文言散文语言的优美
  这四篇文言文作为语文课本中的传统名篇,自然在语言上有它的独特之处。细读这些作品,我们会发现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艺,体现了文言文之“言”的独特魅力。《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在描写潭水清澈见底时写道“皆若空游无所依”,不仅展现出了一幅水清鱼悠的画面,也流露出烦闷无所依的心情;《岳阳楼记》中构筑了洞庭湖上一系列能让人产生“悲”的情绪的画面;《醉翁亭记》中用了大量的对句来表现一种寓乐于醉的心情;《满井游记》中将景物人格化,展示了文章清隽洒脱的风格……
  基于这些美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原有的中规中矩教字词解释句的模式,用教现代美文的方式,让学生去体会这些文章的美点。尤其注意在讲解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使诵读贯穿其中,通过朗读与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品读语言,直接迅速地感悟到语言的优美、内容的韵味。作为写景的美文,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也应该让学生通过分析文中的句子,体会这些写法,积累写作的素材。
  二、注重作家古典情怀的反映
  新课改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言文的讲解如果仅仅局限于字词、语法是极其肤浅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体会文言文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容。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四篇文章的作者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和袁宏道在创作这些文章时都遭遇政治上的失意,前三位都遭遇了贬谪,袁宏道则是厌恶官场的腐败擅权选择了独善其身。
  贬谪文化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由于作者遭到贬谪受之触动而完成的,因此对前三篇的解读就不能脱离这一话题。这三篇分别体现了作者对儒家文化的继承,尽管他们都受到被贬的打击,但始终怀有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拳拳赤子之心,展露出了他们的人生抱负和价值取向。他们三人在最不得意的时候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最高追求,这体现出了他们的人格魅力。不同的是,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的乐是暂时的,是被动的,愁苦明显地摆在了文章的字词间;范仲淹通过文章,表达出了自己对朝廷的忠心,不管朝廷多么亏待他,不管自己是穷是达,都没有彷徨,并规劝自己的同道者,表现的是一种“超我”的人生追求境界;欧阳修则试图表现一种返璞归真雍容大度的心情,将“醉翁之意”寄托在那些山山水水、黎民百姓上,体现出了自己的“与民同乐”。
  《满井游记》的作者袁宏道生活的时代政治腐败,党派追名逐利斗争剧烈,他清廉公正的为官原则与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于是他吸取了老庄自由的生命观念,选择逃离朝廷这个是非之地,当一个无所事事的小官。鲁迅曾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说袁宏道“是一个关心世道”的人,但袁宏道生当天下无道之世,因此只能寄情山水,独善其身。文章最后带着作者的自慰、自嘲,表达了他鄙弃官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三、把握文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文言文,对文言文缺乏兴趣,他们认为文言文表达的内容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其实不然,文言文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感,对我们当今的学生是很有帮助的,只是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部分的讲述,使文言文的学习无法联系到学生自身的实际。教师在这四篇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反观现实生活,体会四位作者带给我们思想上的触动,从而获得精神力量,使这些文言散文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
  从这四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四位作者的豁达心态,即使官场失意,即使生活中遭遇许多坎坷,但是仍然对景物进行着讴歌,对理想充满着向往,这些自然都闪烁着光芒,值得学生去学习。现在的中学生从小受父母呵护,娇生惯养,他们抗压能力差,对他们进行这种豁达心态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山水景物历来是中国文人最为欣赏的对象,他们会被山水景物折服,忽略了一时的功利计较,将自己投身于山水景物之中。这四篇文章都流露出作家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体现出对美好风光的独特感受,教师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展示,要鼓励学生回到自然的怀抱,去领略山水景物的风光,引导他们去发现身边的美好,感知世界的真善美,在内心中产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
  四、总结
  总之,《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这四篇游记,不管是其极富魅力的语言,还是展现出的人生抱负,行为价值取向,在课堂中教师将这几篇联系起来讲解,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中对这四篇文章的整合对比,可以更好地达到对教学内容优化组合的作用,多管齐下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而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将四篇文章放在一起整体的学习,可以加深他们对这一单元的印象,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文章与体会作者的理想境界,提升他们的精神思想。
  (编辑:孟子涵)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写人的文言文课文为例,主要探寻在文言文人物教学中采用“读”的方式,让课堂灵动起来,以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关键词】文言文;人物;朗读;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背景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文言文还是一种较新的文体,读起来有些拗口,加上学生没有讲文言文的环境,所以不少学生是不喜学文言文的,笔者想拿初中文言文篇目中写人
【摘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方面,本文从新课导入,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表情;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摘要】学生,是生态课堂的主体,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人。但是仍不可否认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没有这个主导,就像断了琴弦的琵琶,再也弹不起一点音乐。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传统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本文将元认知的理论应用到生态课堂的教学研究中,提出了类化、转化和内化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生态课堂;学生;元认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方面,而是要引领学生仔细品味语言,品味文本,感受字里行间文字的独特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发挥想象,领悟语言魅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品味语言魅力的综合方法,希望能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献出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某些不能完全适应不同学校和学生的部分;而且也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特色学校的办学方向和目的,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而在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实际开展的实践模式很重要,它关系到课程开发的效果,影响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从中获益的结果。本文将就我们泰兴第三中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和语文学科的教与学谈谈开发的实践模式问
【摘要】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神奇的叶子》教学设计  【关键词】神奇、叶子、活动、贴画  实践领域:调查与研究,资料搜集与处理,设计与制作,交流与合作,创新意识。  方法引导:制作树叶贴画的方法。  活动设计:探究叶子的特点、作用,制作树叶贴画。  一、活动主题背景  在美丽的大自然中,除了色彩缤纷的花朵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应该算是千姿百态的叶子了,正是有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叶子,各种各样的植
【摘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呼唤各种理念的同时,更应从教学的对象,这一个个生命个体和他们的生命意识来把握我们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我们语文教育者更应从生命意识出发,形成快乐的语文教学、成功的语文教学、生活的语文教学,用语文特有的文化特征,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生命之间的对话和尊重。  【关键词】生命意识;回归;课堂教学;爱  【中图分类号】G633.55
【摘要】梦想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坚守信念耐得住寂寞,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我们一定可以收获梦想的果实,命运的钥匙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关键词】教育;梦想;励志  【中图分类号】I267 【文献标识码】A  我1987年出生于山东省章丘市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均以收废品为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的原因,我初中毕业后便去了一家陶瓷厂打工,现在回想起来那仍是我人生中的一段灰色岁月。15岁,本该是一个女孩的
【摘要】要做好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要理解与尊重学生,在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讲究合适的方法与技巧。班级的教育管理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进行积累创新的,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创造性地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做好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班级管理;理解与尊重;方法与技巧;积累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中小学教
【摘要】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素养课,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文化性、艺术性应是它的核心特点。因此,课程知识体系不像数理学科那样有着严密的逻辑性,需要严格的知识系统的递进式训练。本文就大学语文教学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探析  【中圖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语文的艺术性很强,许多作品是性灵的抒写,这一特征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空间,即使教学对象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也可以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