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河北省农民工体育参与因素的调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ho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阐述了提高农民工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及其与体育健身间的关系,通过调查归纳出自身体育意识和社会生存环境是影响河北省农民工体育参与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改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体育参与 体育意识
  一、研究目的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发展壮大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2006年《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指出,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占我国总人口的10%左右,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為城镇建设、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战略性的调整,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的权益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但健康水平却很少问津。“健康是事业之母”,健康是人类劳动力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从体育学来说,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是体育锻炼的主要作用。所以关注农民工体育参与问题不仅能保障劳动力的稳定发展,还能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河北省农民工体育参与因素,以推动农民工体育的发展,呼吁其个人及社会关注其健康水平,达到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河北省保定市、石家庄市、沧州市、廊坊市等部分农民工。
  2.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对保定市、石家庄市、沧州市、廊坊市农民工较集中的街道、居委会进行访谈调查,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其结果。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调查发现影响河北省农民工体育参与的因素很多,经过整理、归纳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自身体育意识。
  人的一切行为产生于人的意识。对体育的正确认识和态度,是参与体育行为的根本动力。参与调查的农民工基本都是初中以下学历,受教育程度偏低,对体育的认识较低,对体育的健身功能及价值了解甚微。调查发现,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占调查总数的15.3%,认为平时通过紧张的劳动和上班代替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占调查人数的66.4%,认为体育锻炼是疯疯癫癫、有力没处用的占18.3%。另外,被调查的农民工大多数来自农村,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很难让体育活动贸然地融入其中。
  2.社会生存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体生存发展物质条件,农民工在城市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居住条件差、餐饮没有合理的营养搭配、工作的强度大和时间长,致使很大部分农民工不具有参与体育活动的条件。调查显示,75.5%的农民工认为日常工作强度太大,下班后无力再进行体育锻炼。67.8%的农民工认为日常工作时间太长,吃饭、作息的时间都是很紧张的,没时间再进行体育锻炼。80.2%的农民工认为居住区的公共健身场所、器械太少,满足不了体育健身的需要。91.3%的农民由于经济收入、支出问题不愿意花钱去收费健身房进行体育锻炼。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自身体育意识和社会生存环境是两个影响河北省农民工体育参与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制约了农民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还制约了全民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导致这一主要劳动力存在不稳定因素,动摇了加快城镇建设、经济发展的根基。因此,笔者针对此现象提出了以下建议。
  1.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政策,保障农民工体育参与权利。
  建立、健全以农民工为中心的法规政策,是保障农民工权利的根本所在。目前,中共中央批示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及省委、省政府下达实施的《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对农民工应有的权益问题日益重视,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却没有关于农民工体育权利的阐述。《体育运动国际宪章》规定:“参加体育运动是所有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快对农民工参与体育的立法工作,保证农民工从事体育运动的基本权利,切实维护农民工体育参与的权益。
  2.改善农民工社会生存环境。
  社会生存环境是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条件,它包括了衣食住行、经济基础及社会地位等。政府应通过宣传、媒体采访等手段确定农民工对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其社会地位,改善农民工的社会生存环境,建立农民工和城镇人平等的理念,和谐人际关系,达到互信、互认。以《全民指导纲要》为指导,加大建设农民工聚集区域的公共建设场地器械,为其参与了解、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便利条件。
  3.提高农民工体育认知水平。
  引导、提高农民工体育认知水平是农民工自愿、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原动力。加强对农民工体育知识的再教育工作,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对社会的重要性,让他们自愿、积极地融入全民健身活动中,把体育锻炼当成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健身、健康观念。政府、企业及社区多开展农民工特色体育文化活动、竞赛,举办讲座、提供体育活动指导员、定期免费开放场馆设施,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多为社会作贡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查报告[C].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蔡军.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4.
  [3]张杰.公民体育权利的内涵与法律地位[J].体育学刊,2006.5.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提问仍然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最常用的师生互动方式,但是,我们在随堂听课、日常行课中,不难发现不少教师的英语课堂提问仍然存在一些偏差或失误,需要加以克服,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质量。  一、课堂提问常常出现的偏差或失误  (一)量大质差事与愿为。有的教师对课堂“提问”本身的质量和效果或不在意或不在乎,凭经验和教学需要而简单地无节制大量提问,造成“地毯式轰炸”、“全方位出击”的高密度提
教学就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教师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主角,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配角,是知识的接受者。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特别少,这样很难让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难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要转换角色,师生加强互动,在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从而达成共识,达到共享、共進的目的。  一、语言互动  英语的学习需要大量交流,但是学生交流的机会很少,他们只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性的教育。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学生80%以上的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笔者认为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美
摘 要: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不仅包括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而且包括非主流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这些都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条件、文化背景下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而出现的。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学校德育教育 青少年心理健康 古老文化 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
摘 要: “学会生存”是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口号,而生存教育就是要发掘人的各种潜能,增强人的生存能力。体育教育就是为生存打基础的教育,体育作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其他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高校体育 生存教育 生存能力  一、惨痛的代价  校园投毒事件: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致室友黄洋死亡;1997年,北京大学王晓龙投毒致受害人江林、陆晨光“铊”中
张家港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花园式园林城市,更是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城市。千百年来,沙洲人文荟萃,在这块锦绣江南的膏腴土地,孕育了众多名贤俊杰,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产生了千百年来,从苏州第一个状元陆器(唐代)到泗港赵氏一门37位进士,到近代的著名文艺家和音乐家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再到当代的张光斗、钱人元等  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物。张家港举办本次篮球文化论坛,就是要借沙洲之底蕴、沙洲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