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空观念 构建知识体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ok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地使用与时空有关的概念术语、古今地图、大事件年表等阐述中国及世界进程;依据历史的纪年与时序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从历史年表、历史地图中获取所需的信息;有意识地将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进行考察。
  关键词:时空观念;古代世界;知识体系
  现行高中教材是按照政治文明、经济成长、文化发展三个专题编写的,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通史基础。但初中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历史知识储备不足,难以满足高中学习的需要,因此升入高中后普遍感到历史难学,时空观混乱,教学和考试中“关公战秦琼”的笑话屡见不鲜。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时空观,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梳理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我在高三复习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对时间延续、朝代变更、时代特征的掌握。一轮复习开始,先进行通史印象:分时段、述特征。我把整个历史划分为古代中国、古代世界、近代世界、近代中国、现代世界、现代中国六大板块。中国古代历史划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时期,引导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王朝兴替,归纳每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并在总结的基础上牢记。
  在设计“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这课的教学目标时,就不能简单笼统地设定为“通过了解秦汉大一统的史实,形成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应该将其设计为:“能够运用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明确秦汉疆域的四至;在梳理和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开疆拓土、独尊儒术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认识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的指向性很具体、明确,而且操作性与检测性都很强,学生通过学习便可达到。
  古代世界掌握希腊的民主和罗马的法律。近代世界分为15—18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三个时期。因此在世界史教学中,从时间角度讲,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大变革时期,随着新旧思想的激烈争夺和新航路的开辟,欧洲逐渐告别了黑暗而破败的中世纪,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经济基础。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翻封建腐朽统治的革命便成为历史的必然,随之,经过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逐步确立了先进的统治,从而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因此便迎来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高峰——工业革命的到来等等。从空间角度讲,工业革命的完成直接导致了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在亚非拉地区出现了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些地区与西方国家便存在着很大的地域性差异。作为历史教师,如果能深刻认识由点到线,由线到网的纵横变化规律,便能使学生克服知识的杂乱无章和零散琐碎的弊端,而且还会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体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近代中国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现代世界分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战后的世界,注意美苏两条线索。现代中国分为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四个阶段。使学生在复习之初就对历史演进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后期复习打好牢固基础。
  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经常针对不同的主题或板块,引导学生回顾、梳理知识:在高三复习中把握思想文化史之“纵”和“横”,理解思想文化现象间的传承与发展的关系;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在处理思想文化与当今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之间的关系;把握相同时空下思想文化史不同要素之间的对比关系;比较孔子和早期儒学之异同;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等可以通过对比联系,把握横向与纵向之间关联,明确时空关系。
  比如复习战后世界格局,可以给学生归纳: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两极格局形成、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出现(西欧、日本、不结盟运动、中国)、九十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一超多强)。对英国、美国、法国的国别史也可让学生总结15—20世纪各国大事件年表。以美国史为例,按照近代和现代史序构建时间观念,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构建知识体系。在复习中有意识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梳理,让时间主线在学生头脑中更为清晰,对学生良好的时空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复习中对于同时期中外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类比,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记忆,而且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在讲述17、18世纪时,我会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等方面分析欧洲启蒙运动和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异同,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出二者的相似之处,又能突出各自的特点。学生形成良好的时空观,能够从全球的角度理解近代中西方的发展变化。
  通过不斷对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形成良好的时空观,遇到问题,思路清晰,分析深刻。在历史教学中所渗透的时空观念就是搭建纵向和横向的历史网络,增强同一时期不同区域历史知识间的关联性的主要方式。只是,中学生的历史地理知识以及分析、归纳、总结和类比能力的欠缺,强化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阻力,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本着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历史兴趣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历史“时空观念”的了解、认识和掌握。
其他文献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个道理人人皆知。在“五学”课堂教学模式下,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离不开明确的目标导学,这其中就包含了精彩的导出课题。下面本人根据自己近年来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来谈谈在“五学”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目标导学”中如何导出课题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思想品德;目标导学;运用  近几年,“五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县深入展开,“五学”课堂教学模式,即“目标导学、自主探学、
摘要:法律意识是塑造青少年人格品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于高中生学情分析,依托“三贴近”原则,从生活中发现规则,培养学生的辨别意识和责任意识,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围绕周围的规则,拓展延伸到法律层面,结合教材探寻法律,凝结学生的法律意识,实现现代公民的塑造。  关键词:法律意识;生活;规则;思维空间  法律意识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
摘要:高考作文在考试中所占分值最大,也最能彰显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阅读积累,但在提升能力的同时也应探究写作技巧,同样也可以为高考作文增添许多光彩。其中有新意的作文开头就是一项重要的写作技法,能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增强读者的情感共鸣。  关键词:高考作文;开头写作;高中语文  在作文写作中有一个说法就是“凤头豹尾”,意思就是在写作文中要着重去写作文的开头与结尾,读者在读文章时
摘要:日本近海发生的九级强烈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核危机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透过此次自然灾害,引发了笔者对有关科学两面性的教学思考。实施科学两面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滲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日本强震;人文;科学两面性  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了九级强烈地震,并引发了海啸以及核危机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阿西莫夫说过,“世
摘要: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在大学生日常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既是学习的工具,也是一种交流方式。本论文主要通过文献调研法、调查法、分析法等对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并论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本篇论文的探究目的在于指出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中面临的误区,解决学生在网络交流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障碍。通过对学生新媒体使用现状的分析,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
摘要: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豐富课堂教学,教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是,开展的学生活动是否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值得商榷。在课堂教学实践与调查实践的基础上,针对中学历史教学学生活动的有效性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真实地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得到真实有效的知识能力提升。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学生活动  一、 引言  历史是镜子,知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逻辑分析、数理统计、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侧重调研将乐县初中学生对跆拳道的认识与接触程度,将乐县跆拳道场所和教练员情况及将乐县初中体育课中跆拳道的开展。以提高初中体育课效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磨炼学生团结、合作、坚强等意志为出发点,针对将乐县跆拳道现状为其发展提供参考,促进跆拳道在初中体育课中的推广。  关键词:跆拳道;教学;调查;将乐县  跆拳道具有开发人的智力、体力与精神的潜
摘 要:情境是语言滋生的土壤,是语言正确运用的基础。笔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究,采用情境教學,试图以多元而丰富的情景,而创设勃勃生机的英语课堂,论述情境教学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境教学;英语教学;课堂生机  第二语言的学习与习得与母语的学习与习得有所不同,母语的习得,不需要语境,有先天的语境优势,学习者一般是自我的习惯灌输,第二语言不同,需要语言的情境与氛围,情境和语
摘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深入研究学生教育管理活动体系与教学模式的匹配程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推进使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在內容、活动开展时间空间以及活动载体形式与效果考核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应当从内容凝练度、项目师资团队、活动为主教学方法、以赛促练考核等方面构建衡量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匹配的多个维度。  关键词:构建;教学模式;匹配;学生教育管理体
摘 要:学业成绩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学习进展和变化的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调整学习和教师改进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论文采用访谈法、文献分析法、课堂观察法对山西省高平市东方红小学的语文学业成绩评价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评价理念滞后、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形式与评价主体单一四方面的问题和误区并相应地提出了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尝试多样化评价方式、师评与他评相结合和突出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