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uan2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全身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取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收治并完成随访的75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根据治疗措施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亚低温治疗组42例,分别在治疗前描记振幅整合脑电图,7日龄时行振幅整合脑电图和头颅MRI,14日龄时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18月龄时采用标准化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测定智力发育指数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同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无死亡病例,常规治疗组死亡6例。7日龄时亚低温治疗组头颅MRI正常的比例高于常规治疗组[43%(18/42)与18%(6/33),χ2=4.814]。存活患儿7日龄时亚低温治疗组振幅整合脑电图最高电压和最低电压分别为(31.3±2.4)和(13.5±2.1) μV,均高于治疗前[分别为(18.1±2.2)和(6.1±1.5)μV,t值分别为8.591和5.314],也均高于常规治疗组患儿7日龄时[分别为(25.2±3.1)和(9.3±3.1)μV,t值分别为6.376和4.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严重伤残发生率[21%(9/42)与45%(15/33),χ2=4.902]及病死率明显下降[0%(0/42)与18%(6/33),χ2=6.098],14日龄时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39.4±2.6)与(35.3±2.4)分,t=3.316]、18月龄时智力发育指数(96.3±13.2与84.3±10.6,t=7.893)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明显提高(98.2±16.8与85.4±13.2,t=8.7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寒冷损伤综合征,其他不良反应包括12例电解质紊乱,8例血糖异常,7例肝肾功能异常,6例感染和4例心动过缓,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全身亚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中、重度HIE患儿的病死率和严重伤残发生率,明显改善0~18月龄时的神经运动发育结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产妇分娩的新生儿的复苏情况。 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住院的高危产妇分娩的3 420例新生儿纳入研究,根据新生儿复苏情况分为不需复苏组、初步复苏组、初步复苏+气囊/T-组合正压通气复苏组(简称正压通气组)、需要气管插管和/或胸外按压和/或肾上腺素复苏组(简称气管插管组)。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各组临床情况的差异及新生儿需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末梢血17-羟孕酮的水平及影响因素。 方法2012年11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新生儿中,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儿,共18 461例纳入本研究。新生儿出生后72 h后采集末梢血,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7-羟孕酮水平。根据不同性别、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重、胎数、采血时日龄、是否住院治疗分组;18 461例中,2 997例因各种原因住院治疗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 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除外其他可能引起神经发育异常的疾病、出院后参加随访的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扭动运动阶段(0~3月龄)及不安运动阶段(3~5月龄)各至少记录1次全身运动,随访至1周岁以上采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lberta Infant Moto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及不同娩出方式新生儿生后10 min内导管前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的变化趋势及差异。 方法2014年5月至8月出生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的1 min Apgar评分≥8分的新生儿319例纳入研究。将足月儿按娩出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n=102)和剖宫产组(n=117)。将剖宫产娩出新生儿依据胎龄分为胎龄30~33+6(n=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