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甜的庐山水,浩瀚鄱阳湖,千百年来庐山不仅以其风景秀丽的山川和博大精深文化闻名于世,更是以那形形色色精美的小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一部《舌尖上的中国》,不知勾起多少国人对美食的渴望与期盼,中华美食源远流长,各色各样的精美小食,既像是上天赐给人们的小礼物,更似千百年来经历无数劳动人民智慧和心血的艺术结晶。
风景秀丽的庐山因为有了浩浩长江之水和中国第一湖——鄱阳湖的水在此交汇,独特的地缘文化注定了这里是一个美食的集散地。庐山不仅以文化景观闻名,同样以美食名闻天下,且不说庐山的“石鸡、石鱼、石耳”如何肉细嫩鲜美,味道香醇,遐迩闻名。我想说的是庐山当地独有的一道特色菜“庐山三杯鸡”。三杯鸡以其肉质酥嫩、原汁原味、浓香诱人、味道醇厚而闻名于世,其选料为一年生的小仔鸡,加工成块状后放在砂锅内,放入一杯酱油、一杯猪油、一杯地地道道九江陈年封缸酒,经文火焖制而成,成品色泽金黄,口感细腻,香气入鼻,配料有红椒、蒜子、姜片、葱结。焖制的时间为50 min。三杯鸡是庐山最为正宗的一道当地菜,当今来庐山旅游的游客总是少不了品尝三杯鸡,而且此菜因煨制时间比较长,还要提前预订。
据传当年蒋介石和宋美玲在庐山美庐居住时,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庐山三杯鸡”,而且这道菜是蒋夫人用来招待贵宾和政界要人的一道必备菜。说起三杯鸡,这道菜到颇有来历,传说与南宋大英雄文天祥有关,那“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罢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志不知激发了多少人的崇拜。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江西吉水人)抗元被俘,百姓十分悲痛。一天,一位七十多岁老婆婆手拄拐杖,提着竹篮,篮内装着一只鸡和一壶酒,来到关押文天祥的牢狱,祭奠文天祥。却意外地见到文天祥,悲喜交集,原来外传文天祥已被杀害。她见文丞相还活着,后悔没带只熟鸡来,只好请求狱卒帮忙。那狱卒本是江西人,心中也很钦佩文天祥,老婆婆的言行使他深受感动。想到文天祥明天就要遇害,心里也很难过,便决定用老婆婆的鸡和酒,为文天祥做一次象样的菜肴以示敬仰之情。于是,他和老婆婆将鸡宰杀,收拾好,切成块,找来一个瓦钵,把鸡块放钵内,倒上米酒,加点盐,充做调料和汤汁,用几块砖头架起瓦钵,将鸡用小火煨制。过了一个时辰,他们揭盖一看,鸡肉酥烂,香味四溢,二人哭泣着将鸡端到文天祥面前。文丞相饮酒汤,食鸡肉,心怀亡国之恨,慷慨悲歌。第二天,文天祥视死如归,英勇就义,这一天是十二月初九。
后来,那狱卒从大都回到老家江西,每逢十二月初九这一天,必用三杯酒煨鸡祭奠文天祥。因此菜味美,便在江西一带流传开来。传到江西庐山之后,逐渐成为著名的“庐山三杯鸡”这道名菜,一些大酒店小餐馆为了改善口味,又将三杯鸡稍作改动:即一杯甜酒、一杯酱油、一杯麻油。用这三杯佐料和鸡块一并倒入砂钵内,然后加入少许凉水,生火慢煨,直至肉烂为止。其色香味俱全,鲜美无比。蒋介石之所以喜欢这道菜,也许是与民族英雄人物有关吧!
在每一个国人心目中都有一股民族的自豪感,当年正值国难当头,内战不断,外敌入侵, 1937年6月8日,共产党派周恩来为代表同蒋介石在庐山举行会谈。周恩来向蒋介石提交了中共中央关于《御侮救亡、复兴中国的民族统一纲领草案》。在谈判时蒋介石出尔反尔,完全抛开中共提出的纲领草案,几次会谈未有结果,当时蒋介石也是用“庐山三杯鸡“招待周恩来的,尽管美味当前,周恩来却食之无味,并对蒋介石说道“整个中国这只鸡已被外敌割得七零八落的,难道你还有心思在庐山之上安享三杯鸡吗?你就忘了三杯鸡的来历吗?”几句话令蒋介石默默无语,心中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随后7月7日发生了举世皆惊的芦沟桥事变。1937年7月16日,中央日报社社长程沧波正准备去庐山牯岭94号仙岩饭店吃午饭,他很庆幸今天没有轮值去陪客。当时庐山有大规模的训练班,包括军界、政界、学界,同时国民党中央邀请全国各界领袖,包括学术界、工商界等等到庐山举行谈话会。所谓谈话会,正式开会的时间很少,多半是由蒋介石邀请谈话,以吃饭或茶话形式为主,每次邀请人数约10人左右,当被邀请参加谈话时,指定若干人作陪。程沧波被指定在会见学术界时作陪客。客人陆续到达,都是大学校长及教授。蒋介石与来宾一一握手,寒暄,接着吃饭,边吃边谈。饭吃完后,客人起立告辞,程沧波正预备随着客人出去,蒋介石示意程沧波留下,待客人走完后,蒋介石坐下,对他说:“布雷先生病了,你替我写一篇稿子,针对时局的一篇稿子,预备在训练团发表。”程沧波立即会意,是要在芦沟桥事变后对时局发表声明。随后,蒋介石扼要说明这篇稿子要旨,“和平未到最后关头,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等句子,都是蒋介石口授的原句。经过下午几个小时的伏案疾书,程社长一挥而就,并送交宋美玲和蒋介石审核。
1937年7月17日上午,一身戎装的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发表讲话,讲题为《对芦沟桥事变之严正表示》,史上称“庐山抗战宣言”,郑重宣布:“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7月19日,此文稿改为《告全国军民书》,通过电讯广播,昭告全国全世界,等于是全面抗战开始的宣言。
1949年当蒋介石恋恋不舍地离开大陆去台湾后,一直没有忘记庐山三杯鸡,并把三杯鸡的做法在台湾加以改进,加入一种台湾当地盛产的叫“九层塔”的香草做佐料,再加进调料、放入锅中焖制,只是他再也没有庐山泉水和九江陈年封缸老酒的调料,无法吃出正宗的庐山三杯鸡的味道。
风景秀丽的庐山因为有了浩浩长江之水和中国第一湖——鄱阳湖的水在此交汇,独特的地缘文化注定了这里是一个美食的集散地。庐山不仅以文化景观闻名,同样以美食名闻天下,且不说庐山的“石鸡、石鱼、石耳”如何肉细嫩鲜美,味道香醇,遐迩闻名。我想说的是庐山当地独有的一道特色菜“庐山三杯鸡”。三杯鸡以其肉质酥嫩、原汁原味、浓香诱人、味道醇厚而闻名于世,其选料为一年生的小仔鸡,加工成块状后放在砂锅内,放入一杯酱油、一杯猪油、一杯地地道道九江陈年封缸酒,经文火焖制而成,成品色泽金黄,口感细腻,香气入鼻,配料有红椒、蒜子、姜片、葱结。焖制的时间为50 min。三杯鸡是庐山最为正宗的一道当地菜,当今来庐山旅游的游客总是少不了品尝三杯鸡,而且此菜因煨制时间比较长,还要提前预订。
据传当年蒋介石和宋美玲在庐山美庐居住时,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庐山三杯鸡”,而且这道菜是蒋夫人用来招待贵宾和政界要人的一道必备菜。说起三杯鸡,这道菜到颇有来历,传说与南宋大英雄文天祥有关,那“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罢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志不知激发了多少人的崇拜。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江西吉水人)抗元被俘,百姓十分悲痛。一天,一位七十多岁老婆婆手拄拐杖,提着竹篮,篮内装着一只鸡和一壶酒,来到关押文天祥的牢狱,祭奠文天祥。却意外地见到文天祥,悲喜交集,原来外传文天祥已被杀害。她见文丞相还活着,后悔没带只熟鸡来,只好请求狱卒帮忙。那狱卒本是江西人,心中也很钦佩文天祥,老婆婆的言行使他深受感动。想到文天祥明天就要遇害,心里也很难过,便决定用老婆婆的鸡和酒,为文天祥做一次象样的菜肴以示敬仰之情。于是,他和老婆婆将鸡宰杀,收拾好,切成块,找来一个瓦钵,把鸡块放钵内,倒上米酒,加点盐,充做调料和汤汁,用几块砖头架起瓦钵,将鸡用小火煨制。过了一个时辰,他们揭盖一看,鸡肉酥烂,香味四溢,二人哭泣着将鸡端到文天祥面前。文丞相饮酒汤,食鸡肉,心怀亡国之恨,慷慨悲歌。第二天,文天祥视死如归,英勇就义,这一天是十二月初九。
后来,那狱卒从大都回到老家江西,每逢十二月初九这一天,必用三杯酒煨鸡祭奠文天祥。因此菜味美,便在江西一带流传开来。传到江西庐山之后,逐渐成为著名的“庐山三杯鸡”这道名菜,一些大酒店小餐馆为了改善口味,又将三杯鸡稍作改动:即一杯甜酒、一杯酱油、一杯麻油。用这三杯佐料和鸡块一并倒入砂钵内,然后加入少许凉水,生火慢煨,直至肉烂为止。其色香味俱全,鲜美无比。蒋介石之所以喜欢这道菜,也许是与民族英雄人物有关吧!
在每一个国人心目中都有一股民族的自豪感,当年正值国难当头,内战不断,外敌入侵, 1937年6月8日,共产党派周恩来为代表同蒋介石在庐山举行会谈。周恩来向蒋介石提交了中共中央关于《御侮救亡、复兴中国的民族统一纲领草案》。在谈判时蒋介石出尔反尔,完全抛开中共提出的纲领草案,几次会谈未有结果,当时蒋介石也是用“庐山三杯鸡“招待周恩来的,尽管美味当前,周恩来却食之无味,并对蒋介石说道“整个中国这只鸡已被外敌割得七零八落的,难道你还有心思在庐山之上安享三杯鸡吗?你就忘了三杯鸡的来历吗?”几句话令蒋介石默默无语,心中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随后7月7日发生了举世皆惊的芦沟桥事变。1937年7月16日,中央日报社社长程沧波正准备去庐山牯岭94号仙岩饭店吃午饭,他很庆幸今天没有轮值去陪客。当时庐山有大规模的训练班,包括军界、政界、学界,同时国民党中央邀请全国各界领袖,包括学术界、工商界等等到庐山举行谈话会。所谓谈话会,正式开会的时间很少,多半是由蒋介石邀请谈话,以吃饭或茶话形式为主,每次邀请人数约10人左右,当被邀请参加谈话时,指定若干人作陪。程沧波被指定在会见学术界时作陪客。客人陆续到达,都是大学校长及教授。蒋介石与来宾一一握手,寒暄,接着吃饭,边吃边谈。饭吃完后,客人起立告辞,程沧波正预备随着客人出去,蒋介石示意程沧波留下,待客人走完后,蒋介石坐下,对他说:“布雷先生病了,你替我写一篇稿子,针对时局的一篇稿子,预备在训练团发表。”程沧波立即会意,是要在芦沟桥事变后对时局发表声明。随后,蒋介石扼要说明这篇稿子要旨,“和平未到最后关头,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等句子,都是蒋介石口授的原句。经过下午几个小时的伏案疾书,程社长一挥而就,并送交宋美玲和蒋介石审核。
1937年7月17日上午,一身戎装的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发表讲话,讲题为《对芦沟桥事变之严正表示》,史上称“庐山抗战宣言”,郑重宣布:“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7月19日,此文稿改为《告全国军民书》,通过电讯广播,昭告全国全世界,等于是全面抗战开始的宣言。
1949年当蒋介石恋恋不舍地离开大陆去台湾后,一直没有忘记庐山三杯鸡,并把三杯鸡的做法在台湾加以改进,加入一种台湾当地盛产的叫“九层塔”的香草做佐料,再加进调料、放入锅中焖制,只是他再也没有庐山泉水和九江陈年封缸老酒的调料,无法吃出正宗的庐山三杯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