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背景下基于微课的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ib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 ”对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影响日渐显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互联网 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导入、自学反馈、基础强化、分组探究、进阶提升、学习小结,此外还要注重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
  [关键词]“互联网 ”;微课;翻转课堂;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90-02
  “互联网 ”作为一个全新的形态和环境,对地理教育教学的影响逐渐显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笔者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课为例,来探讨“互联网 ”背景下高中地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
  一、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基本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指导者。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仅需要规划自己的教学活动,还要策划学生的学习活动。笔者采用以下模式:首先,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等来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根据教学需要,录制相应的微课视频。再次,根据学情,编写课堂自主学习课前任务单、检测题及课后练习题,并划分学习小组。最后是课后延伸。“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课教学目标如下:①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②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空间尺度划分及分异规律;③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④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本节课笔者利用Camtasia Studio 8、PowerPoint 2016、QQ影音等软件共制作了4段视频:由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每段视频长约4~5分钟。笔者把所带班级共划分成6个小组,每组8人,制作任务单如下:
  阅读教材、观看微课和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课前自主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任务一:从互联网中查阅和收集各自然带的植被类型图片。
  任务二: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有哪些?说出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分布图的关系。
  任务三: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哪几种规律性?自然带分布为什么会有这些规律呢?
  最后写出你学习的困惑和建议。
  (二)学生准备
  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准备阶段的活动很重要,直接影响着后面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对照课前任务单完成任务。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校许多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智能手机。笔者在白天把微课视频和课前任务单通过QQ群传给学生,让学生在晚自习指定的时间打开手机且戴上耳机学习微课视频,以提高学习的效率,用时共计约为35分钟(个别没有手机的学生,等别的同学学完后借用,也需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组织互联网 课堂教学
  (一)导入(约2~3分钟)
  展示教师亲自拍摄的照片,以海南、南京、北京、呼和浩特、吐鲁番等地景观图片导入。
  提问:这些地方的景观图片为何不一样?
  (二)自学反馈
  结合学生通过QQ群反馈的困惑和建议以及所记的笔记得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困惑主要为分不清自然带和三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产生基础以及延伸变化方向。
  (三)基础强化(约10分钟)
  按地理学习能力分组,每组A、B、C三个层次学生各两人,小组成员互帮互助。
  1.展示汇报:抽签决定每组展示哪种地域,分别展示三种地域分异规律产生基础、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典型分布地区。
  2.演示:每组派一名组员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将学生课前通过互联网收集的自然带图片动手贴到世界地图中A—K不同地点和山地不同高度的相应位置(图略)。
  3.绘图:用简单的示意图绘制出这三种地域分异的规律(如图1)。
  (四)分组探究(约15分钟)
  PPT展示三组活动探究题,分组探究。每组选派一位学生来展示本组的探究结果。
  第一组活动内容:
  1.以非洲刚果盆地为起点,沿经线方向向瑞典行进,注意观察沿途看到哪些景观,有何差异。
  2.这条线路上的自然带大体上沿何方向延伸?
  3.自然带沿这条经线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第二组活动内容:
  1.以北京为起点,沿 40°N向西行经新疆、中亚到荷兰鹿特丹,沿途看到哪些景观?
  2.这条线路上的自然带大体上沿何方向延伸?
  3.自然带沿这一方向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第三组活动内容:
  從珠穆朗玛峰南坡上山,由北坡下山,比较两坡植被分布差异及形成原因。
  教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展示后,教师用PPT展示QQ群中的讲解视频和可以查阅的互联网地址,并告诉学生课后可选择性观看。
  (五)进阶提升(约10分钟)
  请学生拿出手机打开猿题库,点开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进行巩固性、迁移性、创新性训练,完成后提交。然后教师打开教师客户端,大屏幕展示, 师生共同评析, 表扬有创意的回答, 并启动统计系统, 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
  (六)学习小结(5分钟)
  由每个小组派出一个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和补充,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本节的思维导图作为板书,意图是培养学生自主归纳和梳理知识的能力。
  三、课后延伸
  课后笔者在猿题库发布课后作业,学生在线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提交,根据猿题库自动批阅统计的结果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估。对于在评估中发现问题的学生,笔者通过QQ留言的方式给其提供学习的方法和建议,在学习过程中有困惑的学生也可以通过QQ和笔者交流与答疑。
  互联网 教学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互联网 ”背景下基于微课的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也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英语阅读课中培养学生出题的习惯,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促使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巩固知识基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出题;英语阅读课;习惯培养;高中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24-02  在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学生的角色是做题者,习惯于先阅读后做题,最后听老师分析。学生运用
[摘 要]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把教育目标分为“知识”和“认知过程”二维框架。其中,知识是指学习时涉及的相关内容,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四个类别: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认知过程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基于布卢姆目标分类的学测复习模式为:事实性知识(基础知识过关)→概念性知识(基础知识整合)→程序性知识(读图能力、审题能力)。  [关键词]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模式 
[摘 要]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方法,深得广大教师的喜爱,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对分组讨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分组讨论教学法应持有的理念及要求、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分组讨论教学法 主动学习 合作 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
[摘 要]导学案通常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任务、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设计的,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在导学案中设置学习目标、解读历史概念、构建知识网络、设计探究问题、布置巩固训练和进行学法指导,可以提高历史高考备考的有效性。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历史;高考备考;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内于心、化为行,从而构建生本课堂。  [关键词]生本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5802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
[摘 要]区域地理是高三地理复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引导学生复习时要有计划有侧重地深挖有关区域地理的题型,锻炼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区域地理答题能力,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关键词]地理学科素养;区域地理;有效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93-02  高中阶段区域地理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应用高中地理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历史叙事的教学模式受到广泛的批判,小组活动轰轰烈烈,探究研究红红火火,看似热闹,但其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沈为慧在教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时,通过描述人物内心活动、分析地图和结合学术界观点等方式进行叙事,展现了历史课堂叙事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叙事教学;魅力;沈为慧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
[摘 要]传统的英语课外作业开放性、层次性、实践性不够,这样的作业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为此,初中英语教师应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层次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课外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0  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在布置了作业以后,学生或者不愿意做作业,或者彼此抄作业,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不能从
[摘 要]文章以作者参加2015年南通市初中历史评优课为起点,从参赛选手课堂教学的亮点、不足以及自己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参加活动的深刻感悟。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评优课 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92  2015年12月22—23日,笔者有幸观摩了南通市初中历史学科的评优课(部分)比赛。本次评优课是以同
[摘 要]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史始终存在紧密的关联。通过文史结合、以文释史的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借助相应的文学作品,了解历史背景,解读历史事件,触摸历史本质。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教学;文史结合;以文释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7801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引导学生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