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早期教育(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qi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上一年本栏目以旧物为媒材,启发亲子对其进行创意改造。新的一年,编辑与主创者陆老师经过反复商讨,最后将主题定为《童谣之画》,借人们代代口耳相传的传统童谣,以生肖为线索,以美工的形式寻找亲子互动的美好时光,共融文字之意,生发图画万象。
  温馨提示:爸爸妈妈可以将孩子创作的《童谣之画》编辑成册,作为孩子成长的纪念。
  童謠简介
  猴子是中国古代童话故事里常常出现的角色,它象征了聪慧机智。关于猴的角色最负盛名的就是美猴王了,但本期童谣的主角不是英勇神武的大圣孙悟空,而是一位可爱的小猴子。这则童谣里有猴子爱生活的地方,有猴子爱吃的食物,以及猴子爱玩的游戏,展示了猴子真实的生活状态。
  童谣关键词
  猴
  1.准备卡纸(类似猴子皮毛的颜色)、剪刀、双面胶。
  2.用棕色卡纸依次剪出猴子的头部、耳朵、身体、四肢、尾巴备用。
  3.用肉色卡纸,剪出猴子的脸蛋、肚皮、内耳。
  4.将头部、耳朵、脸蛋、腮红依次固定,头部完工。
  5.依次将肚皮、身体、四肢、尾巴固定,身体完工。
  6.将头部、身体、尾巴粘贴固定,再添画出猴子的表情,猴子完工。
  7.看,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在向你眨眼。
  香蕉
  1.准备黄色、紫色卡纸,棕色、黑色马克笔,剪刀。
  2.用黄色卡纸剪出香蕉的轮廓,并用棕色笔添画出香蕉的斑纹。
  3.用紫色卡纸剪出一个对话框,并用黑色马克笔沿边划虚线。
  4.猴子想象中的香蕉完工啦。
  场景
  1.根据故事需要,剪贴出深浅绿色的树丛,备用。
  2.将树丛依次固定在大树的两侧。
  3.猴子没有吃到的香蕉,添上一双翅膀飞走了。
  4.小猴子大口吃着桃子,笑眯了眼睛真开心。
  读图唱童谣
  童谣童画
  沈芯漪小朋友选择了彩色的圆形纸,她准备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首先,她将彩色的圆纸片用遮挡的关系,分别依次粘贴在纸的中间一排。然后,她用黑色的勾线笔添画出彩色猴子们的表情。接着,她又用彩铅继续装饰了猴子们的身体和周围的环境。萌趣搞怪的圆圆猴子盛会召开啦!
  纪小雪小朋友画了猴子的一家。她用黑色笔勾画出三只猴子的轮廓,用马克笔和彩铅等装饰了每只猴子的衣服:点点猴妈妈、条纹猴爸爸、色块猴小雪。最后,她用水彩颜料添上了背景。
  看,蔚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地,猴子一家去郊游。相亲相爱的家人们站在一起,像极了之前她和爸爸妈妈一起照的全家福。
  后记
  疫情使人们对自然、对行走的渴望更为浓烈。在跟孩子们聊本期的童谣以及作品的呈现方式时,她们都能体会到童谣表现出的朴素自然的气息以及小猴子没有香蕉就吃桃的乐观心态,并且在童谣之外,她们开始有了一些辩证的思考。速食之后的素食,回归人本的起源,才是最美好的青山绿水带笑颜。
  本期点评
  猴子是一种活泼机灵、惹人喜爱的动物。孩子们在动物园里游玩往往驻足于猴山。猴子们上蹿下跳、倒挂荡秋千、追逐打闹尽情玩耍的热闹场面,以及晒太阳互相挠痒痒、小猴依偎在猴妈妈怀抱里的温馨画面……让孩子们印象深刻、流连忘返。
  这组案例中的两位小朋友创作时无拘无束,尤其是不拘泥于画得像不像,而是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地想象。芯漪小朋友表现出圆嘟嘟脸的猴子们在盛会上各不相同、有趣的搞怪表情,小雪小朋友表现出身体肥大的猴子一家三口身着美丽服饰郊游时的十足动感与快乐。
  让孩子根据童谣创作猴子的故事,需要成人躬下身来,走进孩子的世界,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绘画发展规律,带领孩子走进自然,从他们的心理和视角出发,了解猴子喜欢做什么,会在哪里,发生什么事情,会有怎样的动作、表情。鼓励孩子大胆地表现自己对猴子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像不像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故事或相关情节表现出来,从而充分释放和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形成良好的审美感受和自由表达的能力。
  让我们放下工作的烦恼,周末带上孩子远离城市的嘈杂,回归自然,亲近动物,静静地体会其中的乐趣与平静吧!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质量直接关乎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及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认可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将“教诊改”思想渗透至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及学生五个方面,抓好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诊改三个环节的教学质量保障。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保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5-6009(2018)84-0039-
何为发现?发现在词典中的解释为: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而“发现体教学”,则正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体验,自主发现并掌握知识的阅读教学方式。在教学《四季的脚步》这首儿童诗时,我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趣味识写,发现汉字奇妙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学生字的能力,因此在識字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检查生字,写
【文本解读】  《江南》(统编本一上)是汉乐府中脍炙人口的一篇,也是学生在统编本教材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体诗。它语言朴素自然,格调清新明朗,朗朗上口,易懂易记,其欢快的节奏深受学生喜爱。更妙的是用反复咏唱的形式,描绘人们采莲以及鱼儿在莲塘嬉戏的情景,展现了江南水乡明媚秀丽的风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学唱诗歌,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2.认识“江、南、采”等
“文本细读”原是文学批评的一种方法,运用“文本细读”方法同樣可指导阅读教学。文本细读不是“概念化”“抽象化”的阅读,而是从文本独特语言、细节、语境出发,引导学生主动认知、感悟与体验文本的过程。运用“文本细读”方法指导学生的阅读,能发展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总是脱离文本去补充所谓的创作背景、作者身世、文本立意主旨等,这种教学是一种“概念化”“抽象化”的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读与写之间是相互统一、相互作用的,如果仅仅关注学生的读,这样的课堂是没有“厚度”的。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指向表达,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习得语言表达方法,从而达到“读写双收”的目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语言细腻,老人乐观坦然、艰苦朴素、积极向上的特征在读者眼前表现得自然而丰富,是引导学生进行语用训练的有效素材。
儿童,有着儿童的天性;儿童,有着儿童独有的言语表达方式。时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广大教师普遍关心与重视的问题。其中,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统编本教材中对低年级的写话非常重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从童心、童趣、童言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多元写话能力的培养,以提
特级教师孙双金提出了“12岁以前的语文”教育主张,并推出一套6本《12岁以前的语文》校本教材,以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和儿童文学经典为主。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不但能领略声调的好处,还能熟悉诗的用字、句法、章法。诗是精粹的语言,有它独特的表现方式。学习这些方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综合,背诵便是综合的方法之一。去年我接手了一年级的教学任务,就利用《12岁以前的语文》开始了学生积累背
“限时讲授”旨在倡导教师在课堂中少讲精讲,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微课,主要是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将“限时讲授”与微课结合起来,共同构建高效课堂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课前有效预习,为“限时讲授”奠基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认认真真地听讲。可是一个问题之后,教室里面死气沉沉的。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教师不得不回归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统编本一年级下册)是一篇文质优美、轻快活泼、生动有趣的散文诗。诗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让我们感受到荷塘童趣的夏天,让我们体味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对荷叶的喜爱以及他们快乐的心情。文章语言清新淡雅,想象丰富,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真童趣。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我始终以故事性的语言来贯串始终,做到“一突出,四注重”。“一突出”突出趣味,“四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