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语文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探索多媒体电教手段在该学科的运用,旨在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优秀教师的追求目标之一。课堂教学的低效和耗时历来困扰着很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对此更是有着深切的体会。怎样才能使传统的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更快更好地融入现代信息社会之中,使语文教学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喜欢学习,学会学习,这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
一、利用媒体,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对青少年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热爱了,乐在其中,他们才能更加勤奋地学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往往来源于老师的讲授和有目的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很快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让他们在学习中自觉主动地观察和思考,直到掌握课文。
如在教学《水乡歌》一文时,我先让同学们阅读课文,但由于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学生在阅读之后有一种迷惘的感觉。这时我播放了介绍水乡的水、船、人的录像,同学们很快进入教材之中。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讨论,同学们读着,议着,圈圈点点着,进入了“乐之”的境界,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水乡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是一个富饶的地方。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同学们模拟小导游,逐一介绍水乡不同的美。同学们积极发言,结合课文,介绍得有声有色,有的甚至加上了很多合理的想象,并进行了有感情的描述。
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机智地寻找学生兴趣的诱发点,通过运用多媒体巧导激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兴趣盎然,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媒体多样性,有利于知识自主的获得与保持
师生在课堂教学的共同活动中,通过有声语言和思维活动将无声的语言符号所描述的事物和生活场景予以再现,从而达到理解和获得的目的。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摆脱不了与感性经验的直接联系。换句话说,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周围熟悉的事物或现象,对具体的直观材料感到亲切、有趣。多媒体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它能为阅读教学提供翔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景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进而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由于现存的古桥不多,学生经历有限,很难对古桥有较为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桥栏杆上图案的认知比较模糊和抽象,不易理解。教学中,教师准备了有关赵州桥的录像,然后把“相互缠绕,嘴里吐出水花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的”龙、“双龙戏珠的”龙等几种不同姿态的龙的图片抓取下来,做成特写镜头,放在一定的界面上。课堂上,学生边阅读边观看相关的资料,直观地认识了具体事物,很快便较为准确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直观生动的形象,快速准确地还原了文章所描写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赵州桥的雄伟和美观,感受到了它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完美统一,感受到它不仅是一座古代著名的建筑,更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瑰宝。学完全文,学生对于作者的抒情“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媒体特性。有利于合作式学习的培养
让学生自己动手找知识,是现在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之一,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协作学习。学生既有听讲,又有思考、探索和练习等相关活动,从而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学习活动结构。不可否认,封闭和专断的教学氛围是消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腐蚀剂。要培养创新人才,就要打破教学的封闭和专断状态,努力创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并非只听教师的结论,还有权利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教师应以理服人,鼓励学生提出和坚持言之有理的意见,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不同的看法。这些都为学生的自由发挥创造了有效的空间。
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被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一些不足也需要引起我们注意并加以克服。诸如不顾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媒体,偏离教学目标追求形式花哨等,都背离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初衷。
四、运用媒体,激发学生自主评价
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运用多媒体正确评价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如利用媒体对学生的作业等进行现场评价,让孩子们在自评互评中获得自己行为是否正确的信息,为下一步的自主学习打好基础。对于那些评价的孩子,可以从别人那里取长补短,开阔眼界。在评价时,我也注意引导学生评价的多样性,除了口头表扬肯定外,学生的现场写话、小组合作的导学单等,对他们进行真心实意地评价表扬,让大家欣赏、评价,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实践表明,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向,让学生的眼、耳、脑、手等多种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强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江苏省太仓市城厢第一小学语文教师。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优秀教师的追求目标之一。课堂教学的低效和耗时历来困扰着很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对此更是有着深切的体会。怎样才能使传统的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更快更好地融入现代信息社会之中,使语文教学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喜欢学习,学会学习,这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
一、利用媒体,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对青少年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热爱了,乐在其中,他们才能更加勤奋地学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往往来源于老师的讲授和有目的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很快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让他们在学习中自觉主动地观察和思考,直到掌握课文。
如在教学《水乡歌》一文时,我先让同学们阅读课文,但由于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学生在阅读之后有一种迷惘的感觉。这时我播放了介绍水乡的水、船、人的录像,同学们很快进入教材之中。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讨论,同学们读着,议着,圈圈点点着,进入了“乐之”的境界,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水乡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是一个富饶的地方。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同学们模拟小导游,逐一介绍水乡不同的美。同学们积极发言,结合课文,介绍得有声有色,有的甚至加上了很多合理的想象,并进行了有感情的描述。
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机智地寻找学生兴趣的诱发点,通过运用多媒体巧导激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兴趣盎然,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媒体多样性,有利于知识自主的获得与保持
师生在课堂教学的共同活动中,通过有声语言和思维活动将无声的语言符号所描述的事物和生活场景予以再现,从而达到理解和获得的目的。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摆脱不了与感性经验的直接联系。换句话说,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周围熟悉的事物或现象,对具体的直观材料感到亲切、有趣。多媒体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它能为阅读教学提供翔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景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进而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由于现存的古桥不多,学生经历有限,很难对古桥有较为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桥栏杆上图案的认知比较模糊和抽象,不易理解。教学中,教师准备了有关赵州桥的录像,然后把“相互缠绕,嘴里吐出水花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的”龙、“双龙戏珠的”龙等几种不同姿态的龙的图片抓取下来,做成特写镜头,放在一定的界面上。课堂上,学生边阅读边观看相关的资料,直观地认识了具体事物,很快便较为准确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直观生动的形象,快速准确地还原了文章所描写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赵州桥的雄伟和美观,感受到了它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完美统一,感受到它不仅是一座古代著名的建筑,更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瑰宝。学完全文,学生对于作者的抒情“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媒体特性。有利于合作式学习的培养
让学生自己动手找知识,是现在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之一,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协作学习。学生既有听讲,又有思考、探索和练习等相关活动,从而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学习活动结构。不可否认,封闭和专断的教学氛围是消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腐蚀剂。要培养创新人才,就要打破教学的封闭和专断状态,努力创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并非只听教师的结论,还有权利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教师应以理服人,鼓励学生提出和坚持言之有理的意见,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不同的看法。这些都为学生的自由发挥创造了有效的空间。
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被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一些不足也需要引起我们注意并加以克服。诸如不顾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媒体,偏离教学目标追求形式花哨等,都背离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初衷。
四、运用媒体,激发学生自主评价
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运用多媒体正确评价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如利用媒体对学生的作业等进行现场评价,让孩子们在自评互评中获得自己行为是否正确的信息,为下一步的自主学习打好基础。对于那些评价的孩子,可以从别人那里取长补短,开阔眼界。在评价时,我也注意引导学生评价的多样性,除了口头表扬肯定外,学生的现场写话、小组合作的导学单等,对他们进行真心实意地评价表扬,让大家欣赏、评价,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实践表明,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向,让学生的眼、耳、脑、手等多种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强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江苏省太仓市城厢第一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