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讨了自己日常教学工作中与学生在课堂上的相互沟通,引导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知识的吸收率,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领会、思路、学生
很多教师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不高,老师在讲台上十分卖力的演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云里雾里,学生有时候听不懂老师在讲些什么,导致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脱节,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思路,造成课堂效率低下。下面就我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中,一些经验,和各位同人探讨。
一、课堂上课时,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
课堂的教学思路关键就是将教师的教学思路转变为学生听课思路。其首要的一步是教师应把教材的思路转化为讲课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充分揭示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起知识体系,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突出每节课的主线和知识点,使学生的思路按照主线和知识点去展开。譬如我在教《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内容时,按照教材内容设计了这样的讲课思路:“从宏观角度看,各种元素既没有“消亡”,也没有“突现”,因此,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不变的;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抓住这个中心主线,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思索,这样既突出了教材的关键,又使学生感到思路清晰明了,一堂课下来,学生接受知识普遍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二、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编写原则。
阅读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在阅读时,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对于学生来说,在阅读时不仅要知道学习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即教材的编写原则。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材思路的教学。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把一堂所要讲的知识点一一列出,然后围绕这些知识点,突出重点讲课,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学习,去进行讨论。从中让学生潜意识地去领悟教材的编写思路。如我在教《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列出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基本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关键词:,“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然后提出“教材中是怎样讨论和分析这些问题的?”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阅读,学生有意识地领会到本节内容主要是原子的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质量守恒。通过这样阅读使学生很自然地领悟到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说明化学知识是从生活实践和化学实验中获得,又以此为基础再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分析和认识的,从而使化学知识得到深化,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研究化学的方法。
三、做练习题时,帮助学生寻找最佳解题途径。
化学习题浩如烟海。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精心选题,善于分析题目中的因果关系,让学生掌握题给条件,明确要求,并由表及里地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化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化学问题的正确思路。我的具体做法是:
1.先突出讲解知识点,把基本概念讲解清楚。
2.围绕知识点,引导性启发学生提问,打开学生的思路。
3.一题多解、多变,拓宽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
四、做化学实验时,着重培养学生观察、研究问题的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教师在搞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用对实验的观察来推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用有目的思维去指导学生观察,促进学生形成一个正确思路去研究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现象往往是复杂的,对于学生来说,怎样才能抓住现象的本质是个关键,在化学实验中应谱好“实验——观察——讨论”三步曲。
这样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便形成了“从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到解释现象,得出结论”一条研究化学实验的思路。从而达到了培养思维,发展能力的目的。实验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指导工作程序和总结的验证,出现的实践过程。最佳实验教学过程,必经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和激发学习的兴趣,发展和提高他们的能力,促使其形成正确的科学观点。
关键词:领会、思路、学生
很多教师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不高,老师在讲台上十分卖力的演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云里雾里,学生有时候听不懂老师在讲些什么,导致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脱节,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思路,造成课堂效率低下。下面就我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中,一些经验,和各位同人探讨。
一、课堂上课时,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
课堂的教学思路关键就是将教师的教学思路转变为学生听课思路。其首要的一步是教师应把教材的思路转化为讲课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充分揭示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起知识体系,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突出每节课的主线和知识点,使学生的思路按照主线和知识点去展开。譬如我在教《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内容时,按照教材内容设计了这样的讲课思路:“从宏观角度看,各种元素既没有“消亡”,也没有“突现”,因此,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不变的;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抓住这个中心主线,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思索,这样既突出了教材的关键,又使学生感到思路清晰明了,一堂课下来,学生接受知识普遍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二、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编写原则。
阅读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在阅读时,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对于学生来说,在阅读时不仅要知道学习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即教材的编写原则。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材思路的教学。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把一堂所要讲的知识点一一列出,然后围绕这些知识点,突出重点讲课,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学习,去进行讨论。从中让学生潜意识地去领悟教材的编写思路。如我在教《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列出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基本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关键词:,“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然后提出“教材中是怎样讨论和分析这些问题的?”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阅读,学生有意识地领会到本节内容主要是原子的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质量守恒。通过这样阅读使学生很自然地领悟到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说明化学知识是从生活实践和化学实验中获得,又以此为基础再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分析和认识的,从而使化学知识得到深化,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研究化学的方法。
三、做练习题时,帮助学生寻找最佳解题途径。
化学习题浩如烟海。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精心选题,善于分析题目中的因果关系,让学生掌握题给条件,明确要求,并由表及里地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化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化学问题的正确思路。我的具体做法是:
1.先突出讲解知识点,把基本概念讲解清楚。
2.围绕知识点,引导性启发学生提问,打开学生的思路。
3.一题多解、多变,拓宽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
四、做化学实验时,着重培养学生观察、研究问题的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教师在搞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用对实验的观察来推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用有目的思维去指导学生观察,促进学生形成一个正确思路去研究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现象往往是复杂的,对于学生来说,怎样才能抓住现象的本质是个关键,在化学实验中应谱好“实验——观察——讨论”三步曲。
这样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便形成了“从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到解释现象,得出结论”一条研究化学实验的思路。从而达到了培养思维,发展能力的目的。实验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指导工作程序和总结的验证,出现的实践过程。最佳实验教学过程,必经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和激发学习的兴趣,发展和提高他们的能力,促使其形成正确的科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