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2007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核心又是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开阔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以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形式。创新思维的过程,就是从已知的条件出发,突破思维的习惯定势,向着不同方向,沿着不同途径,选取不同的角度,产生大量新颖独特的正确认识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从新的角度去理解、学、听、说的内容,想前人未想,见前人未见,从而得到既合理又与众不同的思维结果。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追求某事物,如教学《曹冲称象》一文,我先引导学生广开思路, “你们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让学生在赞叹古代人的聪明之余,同时向曹冲发起挑战。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创新的热情,学生说出了很多方法。一个学生说:“曹冲用的是石头,那我不用石头,而用沙土,因岸边有沙土取之方便。”还有一个学生说:“我不用石、沙,我用人,因为人听指挥,喊上、喊下都可以。”学生的回答都闪烁着创新的火花,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及时给予赞扬:“你真聪明,你真棒……”这一声声赞扬像一股暖流流进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催化剂,将会产生无穷的力量,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际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教学要在课前精心设计疑问,在课堂上巧妙提出疑问,让学生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又激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得到的不仅是成功的喜悦,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如教学《跳水》中“船长命令孩子跳水”这一部分,我引导学生围绕船长“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一、二!”这两句话提出假设:“假如孩子不往海里跳,船长会开枪吗?”便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气氛颇为活跃。一个学生说:“船长会开枪,因为一开枪,孩子就知道船长的话不是戏言,就会听话地往海里跳。”另一个学生说:“船长会开枪,但他只是朝天上,不会打中孩子,只会用枪声来吓唬孩子,威逼孩子跳水。”还有一个学生说:“船长不会开枪,船长说要开枪只是恐吓之言。”标新立异的观点迸射出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
  三、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探索科学时,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如《狼和小羊》一文中的最后一句“就顺着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小羊已成了狼的腹中之物,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有意设计这样的问题:“狼是不是把小羊吃了?”一部分学生回答“是”,可另一部分学生的看法则相反,有的说:“狼向前扑去的时候,由于用力过猛,会一头撞在前面的树上,晕倒了。”有的说:“狼向前扑时,会掉在前面的陷阱里。”等等。这一部分学生能突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让小羊活下去的愿望联系起来,这时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给课文换个结尾。此设计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创造性地提出新看法,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四、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机智的手段创造和谐的氛围,巧妙引导,创设一个充满自由的教学情境。
  利用儿童好动的天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许多课文可让学生进行表演,在表演中使其领会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如《倔强的小红军》中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把自己的干粮袋“一拉”、“拍了拍”。通过表演,学生掌握了“满不在乎的含义”。宽容孩子的怪问和错问。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常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倾听,不要打断或置之不理,应肯定其勇气和好奇精神,并加以引导和帮助,若教师有时一时难以回答,也万万不可搪塞敷衍,甚至“恼羞成怒”,应诚恳地和学生一起探討或说明情况,课后再给学生交代。
  课内外互相沟通,课本生活互相联系,如学习《李明珍》一文,先让学生收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海底的世界》中则用形象的比喻描绘海底鱼类发出的声音:“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这时,可以调用学生的生活积累,想象其他动物还会发出什么声音,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取决于教师平时的精心培养,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21世纪的语文老师应深刻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重要性,要把教学生学会思考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知识经济时代里成为“富翁”,而不是“乞丐”。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适度合理的课堂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能够起到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本文结合三本院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特点,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就设计、组织及开展课堂活动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英语专业 三本院校 课堂教学活动 《综合英语》  一、课堂活动在教学中的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广,教材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传统的教学观念,即
摘 要: 本文从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入手,论述了利用生物教材,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神奇的美好、坚强,大自然生物之间的和谐,以及生命的价值等。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生命教育 生命价值  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生物教学和生命教育紧密相连,因此,如何在生物课堂渗透生命教育,就成为每一名生物教师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对初中生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自1968年美国学
本文所说的设计目标,更多是指人生规划,是一个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方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趋向做出的一种预先的目标决定和为实现目标的设计与策划。张海迪说:“轮椅叫我三分矮,我叫人生步步高。”面对逆境,悲观者看到的是艰难,乐观者看到的是机遇,人只有将眼光放长远,才能胸怀万物。  一、目标制定,远近结合  制定目标要有长远的眼光,伟大的作为,崇高的境界。一个思想深邃的人不光要看到现状,还要关注未
摘 要: 本文从英语学习者之情感需要阐述培养正确学习情感态度的重要作用,旨在提高英语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是基于学生主体能动学习需要和非智力因素健康发展基础上的教学策略运用,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程教学链。在学生英语学习情感态度培养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积极情感 培养方法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积极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让时事热点贯穿思品课教学是一种时代趋势。“时事热点”是指近期发生的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和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政策等。对于思品课的学习,不仅要读好书,把书本知识学好,而且要关注时事热点,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把理论与现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许多教师面临“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教学工作中投入精力不少,花费时间也不少,但实际教学成效却长期在低位徘徊。对这一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教学环节延伸、课堂探究组织、理论联系实际及教学空间拓展等方面没有充分优化,导致高中政治教学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下,制约了教学成效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研究,寻求有效提升政治教
摘 要: 多米尼科·斯卡拉蒂是巴洛克时期的伟大音乐家,他创作的五百多首键盘奏鸣曲在钢琴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斯卡拉蒂的键盘奏鸣曲K.96为例,通过对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个案剖析,观察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对运用和发展钢琴演奏技术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 斯卡拉蒂 键盘奏鸣曲 钢琴演奏技术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二十一世纪,蓦然回首,距今两三百年的两座音乐高峰——巴洛克音乐时期和古典音乐时期,
一、引言  外语作为一门必修课,自在全国普及以来,一直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也就是教师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似乎是为防止学生听不懂,授课教师上课基本采用母语,很少甚至不说外语。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这种教学方式教出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应试能力较强,但在语言交流和写作上却成了“哑巴”,不敢开口讲话、开口就错,文章中错误百出的现象极为普遍。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摘 要: 为了更好地将行业、企业、职业的人才需求要素融入高等职业体育教育体系中,需要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完善。本文着重阐述了职业体能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构建职业体能的教学模式体系,这体现了体育教育与职业需求的高度融合,对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 职业体能 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
摘 要: 语文教学要从传统的课堂结构中解脱出来,摆脱沉闷空气的桎梏,实现师生主客的关系易位。那么,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自由天地,采用多种有效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使语文教学走出低效的困境,让语文课堂勃发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语文学科是一门富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学科。语文课堂应给学生的学习营造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自由天地。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