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关于汉字的有趣的历史文化故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也可以密切结合识字教学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孩子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蕴藏和博大精深的非凡魅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小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终身受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兴趣 汉语文化 故事 生活情景
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象任何语言的学习过程一样,有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积累和学习过程,才能厚积薄发地提高语文素养,所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母语教育对于继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展现民族风貌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万丈高楼高地起,识字教学是读书写字的开端和根本,那么如何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以关于汉语的历史文化轶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瑰宝,是世界上少数仍在使用的最为古老而又特殊的表意文字之一,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从中保留着千百年来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信息,所以说我们的汉字一个汉字就蕴含着一个美丽的文化故事,因此在小学生初接触汉字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让学生识字的过程变成一个把中国典雅的文化精萃组成的历史画卷,象奥运会的开幕式一样向学生缓缓展开的过程,让学生尝试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不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汉字的音、形、义等语文知识,这样的语文教学,即使让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得了高分,但却让学生入宝山而空手回,无法领略到汉语言文学的美妙风光,例如可以向学生讲述关于汉字的神话传说:在我国古代遥远的黄帝时期,有个大臣叫做仓颉,他用自已的八只眼睛观察八方,把看到的世界万物的形状以简化的形式刻在乌龟和野兽的骨头上,创造了最早的文字。这个神话说明了中国最早的汉字是由象形字变化而来,比如甲骨文上的“日”和“月”字就象太阳和月亮的形状,而“木”字就象树木的样子,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用文字来记载的东西赿来赿多,象形字已满足不了要求,人们把一些象形文字组合起来,比如在“木”字旁边加上一个“人”字,意思是说人靠在树上休息,就成了“休”字,这就叫会意字。而在中国古代有避讳的习惯,比如咸丰帝名叫奕詝(zhù),“詝”的最后一笔要求省写,这就是避讳,而《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为避她母亲贾敏的讳,在写敏字时也要减一笔,更为荒谬的是,甚至唐代才高八斗的文字奇才李贺因为“晋”字和“进”同音,要避他父亲李晋的名讳,居然不能参加进士考试,埋没了一代才子。这些都可以关于汉语的历史文化轶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徜徉在语文知识的宝山中留连往返,乐不思蜀。
二、在生活情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生从一年级开始,先学习拼音,接着就学习认字和写字。 那么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汉字的字形的意义呢?在中国古代的启蒙识字教学中,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中国文学史上唐诗宋词的文学高峰的形成原因不偶然的,有社会历史和文化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与古代有着让初学的儿童就进行“对对子”训练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请看让儿童进行“花对草,蝶对蜂。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的进行对字和词,在识字教学中,把字放到具体语境环境和人文背景中进行记忆,可以给初学者以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着重对字的形意进行引导和讲解。众所周知,汉字可以分为形声字,会意字,象形字,指示字。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为了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开始学的大部分是象形字。老师可以按照字的形状,讲解它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如山,水,为了让学生学得生动,老师通过插图和在黑板上板书,板图,让学生看,读,认识以后,还要要求学生用这些字生发想象组成许多新的词语。如大山,高山,通过组词,扩展知识面和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积极性,踊跃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课程的进展,学的字越来越多。字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有的是可以用动作,方位,来表示的。如跑,走,上,下,这些字都可以让学生来演示,学生争先恐后的表演活跃了课堂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于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汉字是从生活中来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汉字的形成和特点,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愉快。要想掌握牢固,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除了加强复习,还要鼓励学生多渠道来获得。如可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在上学和放学和假期走在路上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路标,指示牌,店名等,到商店买东西时,可以注意商标等等。让小学生在认识这些字时得到成就感和增强学习汉字的自信,并且要让学生在遇到不认识字的时候,可以问身边的家长,还可以记在小本上,回来问老师,查字典。使学生养成见字就看,不认得就问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关于汉字的有趣的历史文化故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也可以密切结合识字教学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小学识字教学处于语文教学的最基础阶段,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肩上的担子非常重要,关系到影响下一代人健康成长,如果让孩子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蕴藏和博大精深的非凡魅力。能够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从小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养成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都将会使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潘新和主编《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方智范著《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广东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兴趣 汉语文化 故事 生活情景
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象任何语言的学习过程一样,有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积累和学习过程,才能厚积薄发地提高语文素养,所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母语教育对于继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展现民族风貌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万丈高楼高地起,识字教学是读书写字的开端和根本,那么如何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以关于汉语的历史文化轶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瑰宝,是世界上少数仍在使用的最为古老而又特殊的表意文字之一,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从中保留着千百年来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信息,所以说我们的汉字一个汉字就蕴含着一个美丽的文化故事,因此在小学生初接触汉字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让学生识字的过程变成一个把中国典雅的文化精萃组成的历史画卷,象奥运会的开幕式一样向学生缓缓展开的过程,让学生尝试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不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汉字的音、形、义等语文知识,这样的语文教学,即使让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得了高分,但却让学生入宝山而空手回,无法领略到汉语言文学的美妙风光,例如可以向学生讲述关于汉字的神话传说:在我国古代遥远的黄帝时期,有个大臣叫做仓颉,他用自已的八只眼睛观察八方,把看到的世界万物的形状以简化的形式刻在乌龟和野兽的骨头上,创造了最早的文字。这个神话说明了中国最早的汉字是由象形字变化而来,比如甲骨文上的“日”和“月”字就象太阳和月亮的形状,而“木”字就象树木的样子,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用文字来记载的东西赿来赿多,象形字已满足不了要求,人们把一些象形文字组合起来,比如在“木”字旁边加上一个“人”字,意思是说人靠在树上休息,就成了“休”字,这就叫会意字。而在中国古代有避讳的习惯,比如咸丰帝名叫奕詝(zhù),“詝”的最后一笔要求省写,这就是避讳,而《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为避她母亲贾敏的讳,在写敏字时也要减一笔,更为荒谬的是,甚至唐代才高八斗的文字奇才李贺因为“晋”字和“进”同音,要避他父亲李晋的名讳,居然不能参加进士考试,埋没了一代才子。这些都可以关于汉语的历史文化轶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徜徉在语文知识的宝山中留连往返,乐不思蜀。
二、在生活情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生从一年级开始,先学习拼音,接着就学习认字和写字。 那么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汉字的字形的意义呢?在中国古代的启蒙识字教学中,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中国文学史上唐诗宋词的文学高峰的形成原因不偶然的,有社会历史和文化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与古代有着让初学的儿童就进行“对对子”训练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请看让儿童进行“花对草,蝶对蜂。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的进行对字和词,在识字教学中,把字放到具体语境环境和人文背景中进行记忆,可以给初学者以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着重对字的形意进行引导和讲解。众所周知,汉字可以分为形声字,会意字,象形字,指示字。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为了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开始学的大部分是象形字。老师可以按照字的形状,讲解它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如山,水,为了让学生学得生动,老师通过插图和在黑板上板书,板图,让学生看,读,认识以后,还要要求学生用这些字生发想象组成许多新的词语。如大山,高山,通过组词,扩展知识面和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积极性,踊跃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课程的进展,学的字越来越多。字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有的是可以用动作,方位,来表示的。如跑,走,上,下,这些字都可以让学生来演示,学生争先恐后的表演活跃了课堂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于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汉字是从生活中来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汉字的形成和特点,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愉快。要想掌握牢固,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除了加强复习,还要鼓励学生多渠道来获得。如可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在上学和放学和假期走在路上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路标,指示牌,店名等,到商店买东西时,可以注意商标等等。让小学生在认识这些字时得到成就感和增强学习汉字的自信,并且要让学生在遇到不认识字的时候,可以问身边的家长,还可以记在小本上,回来问老师,查字典。使学生养成见字就看,不认得就问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关于汉字的有趣的历史文化故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也可以密切结合识字教学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小学识字教学处于语文教学的最基础阶段,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肩上的担子非常重要,关系到影响下一代人健康成长,如果让孩子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蕴藏和博大精深的非凡魅力。能够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从小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情感,养成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都将会使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潘新和主编《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方智范著《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广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