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表演,不仅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实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了思维的含量,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的灵感。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课堂表演,是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全身心感受的一种创新教学手段。
关键词:课堂表演;语言;创新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课堂表演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使语文课堂的面貌焕然一新。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演、身姿运动,提高的不仅是学生对语文的深入理解程度,更是整体的语文素养。
如,《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但作者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知道故事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通过读来明白: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跟他们讲道理是不行的。怎样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呢?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感悟、想象、表演等方法来激活课堂,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全身心的感受。
一、课堂表演,为了谁
课堂表演关注的是动态的生成,表演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推敲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情感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开展的有效对话,强调的是表演主体(学生)的自我感受,提高的是学生阅读质量、阅读能力以及审美情操。语文教学的课堂表演,教师应主要着眼于促进学生对语文语言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感受。因此,确切地说,课堂表演实际上是一种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在设计课堂表演时,必须明确课堂表演的对象是学生,表演过程是为学生服务的。
二、课堂表演,演什么
我发现《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最后留有空白,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我就抓住这一空白,让学生在充分练习说的基础上表演这个空白。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学生通过切身体验,不但感受到剧本与普通文本的不同之处,而且走进了人物的内心。
三、课堂表演,怎么演
表演前,我让学生思考:当狼向小羊扑去时,小羊的命能保住吗?接下来,让学生想象说话或者续编故事,然后选择集体表演的形式,调动全班学生都参与表演。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狼的真面貌,全班学生共同设计,创作表演了“捉狼”,他们把教室当成“森林”,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狼”“小羊”“各种小动物”“森林警察”等,当“狼”向“小羊”扑去时,“小羊”连忙大叫:“救命呀,救命呀,大灰狼要吃我呀。”全班学生立刻带上自己做的动物头饰,扮演森林里大大小小的“动物”,听到了喊声,立刻赶来救“小羊”,他们一起向“狼”扑去,打得“狼”满地打滚,连连求饶:“我错了,不该吃小羊,求求你们放了我吧!”不一会儿,扮演“森林警察”的演员开着“森林110警車”赶来了,“森林警察”把狼带走了,“小羊”得救了,大家围着“小羊”又叫又喊,拍手唱道:“森林警察来得好,抓走老狼把羊保,惩治了恶狼,保护了小羊,我们大家齐欢唱。”表演时,由一名学生讲故事,全班学生配合表演。通过表演,学生知道了:狼是个凶残的家伙,存心想干坏事,它最终是没有好下场的。
四、课堂表演,收获什么
由于在课堂表演中,学生大都是以积极的态度、快乐的情感参与表演,没有外在的压力,也没有教师的强迫。所以在教室里,学生多了自由的思想、自由的想象、自由的发挥,教师也多了舒心的微笑,更多了一份对学生的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
表演中,学生自己想、自己演,学习兴趣浓厚,特别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由教师扮演“小羊”,学生扮演“狼”,大家一起向“小羊”嚷着扑来时,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学生纷纷从座位上冲到前面打“狼”,打得“狼”连连求饶。“捉狼”,学生演得入情入境,当表演到大大小小的动物打狼时,这个表演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学生个个小脸通红,兴奋至极。
课堂表演,不仅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实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了思维的含量,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的灵感。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在课堂表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教师只有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和引导,才能使课堂表演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目的,才能让学生在朗读中表演,在表演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课堂表演;语言;创新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课堂表演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使语文课堂的面貌焕然一新。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演、身姿运动,提高的不仅是学生对语文的深入理解程度,更是整体的语文素养。
如,《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但作者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知道故事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通过读来明白: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跟他们讲道理是不行的。怎样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呢?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感悟、想象、表演等方法来激活课堂,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全身心的感受。
一、课堂表演,为了谁
课堂表演关注的是动态的生成,表演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推敲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情感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开展的有效对话,强调的是表演主体(学生)的自我感受,提高的是学生阅读质量、阅读能力以及审美情操。语文教学的课堂表演,教师应主要着眼于促进学生对语文语言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感受。因此,确切地说,课堂表演实际上是一种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在设计课堂表演时,必须明确课堂表演的对象是学生,表演过程是为学生服务的。
二、课堂表演,演什么
我发现《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最后留有空白,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我就抓住这一空白,让学生在充分练习说的基础上表演这个空白。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学生通过切身体验,不但感受到剧本与普通文本的不同之处,而且走进了人物的内心。
三、课堂表演,怎么演
表演前,我让学生思考:当狼向小羊扑去时,小羊的命能保住吗?接下来,让学生想象说话或者续编故事,然后选择集体表演的形式,调动全班学生都参与表演。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狼的真面貌,全班学生共同设计,创作表演了“捉狼”,他们把教室当成“森林”,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狼”“小羊”“各种小动物”“森林警察”等,当“狼”向“小羊”扑去时,“小羊”连忙大叫:“救命呀,救命呀,大灰狼要吃我呀。”全班学生立刻带上自己做的动物头饰,扮演森林里大大小小的“动物”,听到了喊声,立刻赶来救“小羊”,他们一起向“狼”扑去,打得“狼”满地打滚,连连求饶:“我错了,不该吃小羊,求求你们放了我吧!”不一会儿,扮演“森林警察”的演员开着“森林110警車”赶来了,“森林警察”把狼带走了,“小羊”得救了,大家围着“小羊”又叫又喊,拍手唱道:“森林警察来得好,抓走老狼把羊保,惩治了恶狼,保护了小羊,我们大家齐欢唱。”表演时,由一名学生讲故事,全班学生配合表演。通过表演,学生知道了:狼是个凶残的家伙,存心想干坏事,它最终是没有好下场的。
四、课堂表演,收获什么
由于在课堂表演中,学生大都是以积极的态度、快乐的情感参与表演,没有外在的压力,也没有教师的强迫。所以在教室里,学生多了自由的思想、自由的想象、自由的发挥,教师也多了舒心的微笑,更多了一份对学生的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
表演中,学生自己想、自己演,学习兴趣浓厚,特别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由教师扮演“小羊”,学生扮演“狼”,大家一起向“小羊”嚷着扑来时,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学生纷纷从座位上冲到前面打“狼”,打得“狼”连连求饶。“捉狼”,学生演得入情入境,当表演到大大小小的动物打狼时,这个表演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学生个个小脸通红,兴奋至极。
课堂表演,不仅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实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了思维的含量,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的灵感。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在课堂表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教师只有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和引导,才能使课堂表演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目的,才能让学生在朗读中表演,在表演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