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903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反映社会意识形态。同时社会意识形态催生艺术的发展变化。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社会意识形态是构成艺术特殊性质的元素之一,但艺术不等于社会意识形态。如果艺术的发展被社会意识形态完全掌控,艺术家也自愿成为社会意识形态控制下的一种工具,那么艺术的魅力将不复存在。
  [关键词] 艺术 社会意识形态 干预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3.046
  
  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抽象派,是二战后兴起于美国的艺术活动。抽象表现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浪漫主义的脉络发展开始,就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通过浓缩与夸张生活妆点着人类社会。艺术在辞海中的解释为——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艺术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几乎成为半个多世纪中国学界的“共识”,在马克思著作中,“意识形态”具有四个基本的条件:利益、价值判断性,思想的倾向性,领域广泛的统领性,精神文化的引导性。我们可以认为,艺术不是单纯的意识形态,但与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抽象表现主义也不例外。
  一、艺术创作反映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家往往是依据自己对社会生活的领悟来创作艺术作品。同时,我们对艺术家的要求也是其艺术作品能全面地反映人类社会生活。即是说,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可以反映处在—定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宗教观念、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而且还可以反映人们的各种梦想、幻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可以说,人类社会生活的—切方面,都在艺术的视野之内,都可以成为艺术的表现领域与对象[1]。
  艺术不断发展,艺术家也在不断地探索艺术创作的新方式,但艺术反映创作者社会意识形态这个特点并没有改变。有的艺术家也曾试图摆脱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走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路子。但是,这些艺术创作最后并没有摆脱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因为创作者本身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下的一份子,“社会关系下的人”总是离不开意识形态的控制。抽象表现主义最初沿着浪漫主义的脉络发展,本是想发展成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们试图拒绝既有的社会秩序,试图用一种新的创作方式来反抗既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同作品直接反映社会意识形态不同,抽象表现主义创作的艺术作品反映的是“脱轨”的意识形态。只是这种意识形态的社会性被消弱,代之的是创作主体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思。
  二、社会意识形态催生艺术的发展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资讯变得快捷,完全脱离社会影响闭门造车的艺术家已经不可能出现,与大众联系的紧密使得社会意识形态在有意无意之中催生艺术发展的变化。有的艺术家为了迎合市场,将创作重心放在了分析作品的潜在买家而非作品本身,甚至努力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去寻找作品与大众社会意识形态的切合点,从而引起艺术创作与观众的共鸣,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艺术商品价值和社会地位。
  由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的不断努力,抽象表现主义终于在艺术洪流中站稳了脚跟,逐渐被社会接受,甚至成为艺术发展方向标性时尚,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作品也成为了当时美术爱好者们追捧的新宠。于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对高级艺术的垄断地位,开始把钱投向这种前卫艺术,而抽象表现主义为了维持自己对通俗文化的拒绝和对现存体制的批判,又必须依靠资产阶级的资助。这恐怕是对前卫艺术“拒绝”之维的最大讽刺。创作者意识形态的变化也可能会造成其艺术作品的差异。
  三、社会意识形态对艺术发展的干预
  社会意识形态也在繁多的艺术形式中寻找符合其特点的代言人。而被选中的代言人,往往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摆脱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强势影响,有的甚至沦为社会意识形态控制下的一种工具。画家雅克
其他文献
[摘要]在《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里,著名喜剧演员金·凯瑞成功地演绎了一个在真实与虚妄之间迷失、错愕、挣扎的“小人物”。该片至今仍让很多影迷津津乐道,像《楚门的世界》这样优秀的电影总能给人能带来很多启发,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会生出很多新的启示。历久弥新。  [关键词]《楚门的世界》 真实 虚妄 解读  《楚门的世界》(TheTruman Show)由派拉蒙影业公司于199
[摘要]在远古原始时代,鼓广泛用于祭祀、歌舞、报时、报警、语言交流、精神寄托、舒展筋骨以及宫廷礼仪等社会生活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鼓是统治者征战的精神支持,是军事行动中必需的信号工具。  [关键词]鼓 古代 军事行动 作用    引言    观古易见今。对鼓在中国古代军事行动中作用的讨论,十分有益于军队的艺术建设,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尤其是对当今信息系统在军队作战中之重要性不无启迪意义。这是一个前人
【摘要】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处理和他人的关系,对于社会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生活内容。电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中,纳什的人生经历为我们开启了对人际关系中包容、支配与情感三种人际需要的思考。通过虚拟与现实的沟通和交战,影片引发了我们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美丽心灵》 人际关系 三维理论 现实 虚拟    电影《美丽心灵》是导演霍华德在2001年拍摄的
【摘要】从赛珍珠和林语堂之间从密切合作到情断意绝的事情可以看出,由于赛珍珠具体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使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精神还有着一定的隔膜。相比较而言,确实是“中国的事情,总是中国人做来,才可以见真相。”  【关键词】文化精神 民族心理 隔膜  【Dol】10.3969/j.issn.1002-6916.2010.18.038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曾先后三次在其书信中提
【摘要】在海外华文写作群体中,严歌苓可谓是“新移民”作家中的领军人物,她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是一个精于叙事的文本,小说试图以多个视角来为读者讲述和言说“南京大屠杀”。并且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展开历史批判和文化反恩,这在“抗战”文学中无疑具有其特别的品味和价值。  【关键词】叙事层面 女性视角 面对战争 文化反思    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发表在《小说月报·原创版》2005年第6期上,作家写这
[摘要]2008年的中国电视荧屏,一批以体育运动为核心动力,以全民参与为传播目的,将体育、娱乐、竞技融为一体的节目也在如火如荼地上演。这些节目因形态新鲜、内容新奇、全民参与、贴近观众等特征,推出后取得了骄人的收视战绩,成为在选秀节目逐渐淡出电视荧屏后,又一可以掀起大众狂欢的真人秀节目。不过在这场运动狂欢的背后,依旧没有掩饰节目热衷于审丑、片面追求身体快感等操作误区。  [关键词]身体奇观 狂欢 审
【摘 要】影片《鬼妈妈》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关于门背后的世界的故事。不过由于门背后的世界的镜像化设置,以及其中所蕴合的儿童拯救的主题,使得影片具有了现代意味的表达,并脱颖而出,一度居于北美票房排行榜的前十名。  【关键词】镜像世界 儿童拯救 现代意味    十五年前因导演《圣诞夜惊魂》而一举成名的亨利·塞利克(HenrySIick)根据英国籍美国畅销书作家尼尔·盖曼(Nell Calman)的幻想作品
[摘要]结构主义理论对于电影意义重大。采用结构主义的叙事风格,通过各种二元对立要素的展示,可揭示影片的内涵,推动情节的发展。电影《阿甘正传》用诙谐的故事情节讲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关键词]《阿甘正传》 结构主义 成功之道    一、引 言    运用于电影作品的分析,结构主义是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同时也是一种分析方法出现的。他对于作品的关注从内容分析转向形式的研究,热衷于剥离纷繁复杂的表象剖析出
【摘要】军事题材电影创作的发展,不仅关系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和电影艺术观念的演变,更关联着我们特有的文化传统、民族经历,社会价值取向和大众审美习惯,在社会转型期,如何从本身固有的特征出发,在电影市场化的大潮中积极变革,在不同的文化之间取长补短,寻找一条可行的道路,就成为我们的军事电影创作应该探讨的问题,而我们本土军事电影创作力量,应该承担这份思索。  【关键词】中国军事电影 美国军事电影 英雄主义 国
摘要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小说描写了一个富家子弟拒绝进入伪善、虚假的成人世界,愿做一个精神家园一麦田里的守望者,去守望人类纯真的童年,去守望这一块自由、欢快还未曾污染的麦田。由此,充分隐含了作者渴望回归童年、回归美好大自然的良好愿望,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健康的精神生态思想。  关键词 自然 童年 生态批评 精神生态    一、引言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