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办学特色探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bsiufeuhfhk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升级,势必要求高校加快转型,培养产业需要的人才。高校转型既是落实国家政策的发展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建设的需要。以特色发展为引领,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从特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新大学建设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地方高校特色转型发展路径,进而提出要以特色学科建设、特色人才培养、特色服务社会作为高校转型发展的建设之路,以期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提供实践范例和策略建议。
  [关    键   词]  高校转型;地方本科高校;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174-02
   地方本科院校是指市、州开办的普通本科院校,占我国高校总数的90%以上,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根据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1]的要求,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产教融合,为地方本科院校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地方院校只有抓住机遇,找准定位,特色鲜明,彰显特质,才能培养有用的地方应用型人才。
   一、高校转型路径分类
   (一)通过凝练特色学科,助力高校转型
   一类高校的转型路径是通过大力发展本校优势学科,将学校优势的学科建设成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敲门砖”。例如安徽农业大学,通过大力发展农林生命学科,建立重点(培育)学科,享有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等,成为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
   一类是通过创建新兴学科,使高校在转型发展中独树一帜。例如,山东省滨州学院的航空工程学院,是在原光电工程系的基础上组建,结合现如今航空动力行业的新兴技术,2006年设置了飞行技巧本科专业,其后发展为航空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及两个专科专业,成为我国第一个地方本科高校的飞行学院,打造了航空特色品牌,使其迈向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大学之路[3]。
   一类是高校利用地方优势、当地产业发展优势,打造适应本地发展的优势学科群,使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特色。例如丽水学院,该校立足本地,发挥丽水当地的生态优势,将地方特有的民族特色融入学科建设中,利用丽水市的区域文化资源,建立民族学院、生态学院、中国(丽水)两山学院、青瓷学院,全面构建“两山”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加快建设服务和助推绿色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大学[4]。
   (二)通过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助力高校转型
   一类高校提出了培养“生产一線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例如上海电机学院200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高职高专院校,2004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为生产一线培养了一大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类高校提出了面向特定领域的培养目标,为特定领域培养专门人才。例如山东交通学院是以培养综合交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中国计量大学办学目标是培养国家质检事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类高校基于地理位置和服务面向,提出了特色目标,例如丽水学院地处“浙江绿谷”的丽水,故该校提出全面建设“两山”战略最需要的新兴大学,努力培养山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因地域优势,提出了“建设一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的目标。
   (三)通过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助力高校转型
   一类高校是通过国内外合作新模式,协同合作促进高校转型。国际交流合作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一部分高校通过建立国际合作示范基地,探索国际交流的新途径,为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示范成果。例如,据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上报国务院的“关于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和中德教育合作基金建设方案的报告”(教外〔2017〕3号),合肥学院以“一个中德教育合作示范校”“六个平台”“八大工程”建设为载体[5],几年时间建设了高水平的应用学科群、高规格的教学成果、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地方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成为典范。
   一类高校是通过建立大学科技园,在校企融合、服务社会的同时,带动了高校自身的转型发展。南昌工程学院坚持以本校水利为办学特色,建立了“巩固水特色,服务大社会”的科技园,形成生态水利产业群集,吸纳入驻企业2000多家,鼓励教师办企业,培养了“双师型”教学团队,解决了一大批就业问题,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6]
   (四)通过创建新大学,引领高校转型
   一类高校通过改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促进高校转型。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国家创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也成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倾斜方向,例如,2020年6月,枣庄市人民政府印发《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实施意见》(枣政发〔2020〕7号)[7],提出支持枣庄学院转型建设“山东科技师范大学”,这是地方本科高校利用自身发展优势积极转型的职业技术大学。
   一类高校通过创办特色产业学院,促进高校转型。例如东莞理工大学在《东莞理工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0年)》提出,将特色产业学院定位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并先后创办了华为网络学院、中兴通讯学院、西门子自动化学院等九所特色产业学院,形成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该校2019年成为广东省唯一一所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    二、高校转型发展的经验总结
   (一)以特色学科体系为指引
   学科建设是高校转型的重要路径,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特色以及区域经济环境等方面,科学定位学科发展方向。首先,着力打造一部分特色优势学科群,沿着地方产业发展方向,建立交叉学科体系的专业群集;其次,根据学校自身办学定位,创建有特色的专业发展道路,面向行业培养实践人才,在学科建设中注重多方合作,产教融合,在学科设置中要适当增加实践类课程,可适当增加同企业的“订单式”培养课程体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实训;最后,特色学科体系并非是几门课程的简单叠加,需要根据学校特色发展规划的指引,建立学科间有机融合、互通互融、协同发展的特色学科体系。
   (二)以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
   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高等院校利用自身优势,办出特色、办出优势,增强竞争力的核心。以应用型为主体的高校,人才培养应倡导能力主导,多元合作,通过政府、企业、学校、行会多方合作交流,打造新型培养体系和培养机构,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注重高校师生的科研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
   (三)以特色社会服务体系为目标
   一方面利用地方文化特色,建立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传播当地文化,通过地方特色文化传承来作为学校特色发展转型的路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建立高校特色实验室、研究基地、产业学院等产学研合作创新新平台,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实现互利共赢;最后,高校作为教学、科研、文化传承、服务社会、国际交流的高等学府,要把握时代前进的方向和经济发展路径,要引领产业需求,不能“随大流”式地发展,多考虑行业潜在发展动力和长远发展方向,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考虑社会发展的动向,使地方产业发展顺应时代变革,促进社会的进步[8]。
   三、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是现如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通过地方高校转型,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契合;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特色,多方合作,资源共享,为地方培养本科层次的應用技术型人才,发展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在全国高等教育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A/OL].[2020-12-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
  3_218942.html.
   [2]安徽农业大学.学校简介[EB/OL].[2020-12-1].https://www.ahau.edu.cn/xxgk/xxjj.htm.
   [3]滨州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学院简介[EB/OL].[2020-12-1].https://hkgc.bzu.edu.cn/15808/list.htm.
   [4]丽水学院.学校概况[EB/OL].[2020-12-1].http://www.lsu.edu.cn/44/list.htm.
   [5]合肥学院.合肥学院“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A/OL].[2021-1-11].http://www.hfuu.edu.cn/xxgk/01/0e/c3888a65806/page.psp.
   [6]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园区简介[EB/OL].[2020-12-4].http://kjy.nit.edu.cn/yqgm/yqjj.htm.
   [7]枣庄市人民政府.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实施意见[Z].2020-7-6.
   [8]张阿樱,李志平.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范式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6(5):131-133.
  ◎编辑 司 楠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于心理学视角论述农村小学低年级后进生教育及转化对策,后进生因各种原因造成学习和智力发展的落后,教师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教育策略,付出更多关爱,以积极心态和科学方法促成后进生的转化。  [关 键 词] 心理学;农村小学;低年级;后进生;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188
[摘 要] 创新创业课设置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医学院校是高等医学人才培养的摇篮。从创新创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及创新创业课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角度,探讨课程思政在创新创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教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
[摘 要] 讲述了在“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原则指导下,将思政案例融入语言应用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实践,包括:开发设计思政元素外显、学科知识内化、师生互动充分的思政教学案例的思路与方法;将思政案例高效融入通识类外语语言应用技能型课程教学全过程的实现途径;设计实用性强、趣味性高、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的各种“项目”和“任务”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以“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为原则、“TSCA
[摘 要] 该研究提出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班级文化建设,以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培养、积极社会环境三个维度为指向,通过设计“自我认知、职业发展、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控制、挫折教育、抵制诱惑”等七个主题的辅导单元,制订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进行班级隐性文化建设,采用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方式实施班级显性文化建设,构建积极班级文化,达到学制时间内全过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以同等条件入学的
[摘 要] 目的:探讨兼职班主任制在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级临床本科实习学生43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传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兼职班主任制新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和主观问卷调查评分。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
[摘 要] 幸福作为一种主观感受,既可以体现个人的情感,又可以表现出个人对于家庭以及所处环境的感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将乡村振兴作为民生保障领域的七大重点工程之一。农场居民的幸福感来源主要体现在就业机会是否平等、自身的身体是否健康、下一代是否能够获得良好教育、政府是否关注农村居民民生、自身社会地位等。旨在通过将“幸福思政”理论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机结合,以期探索出一
[摘 要] 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品牌课程日益重要,其中课程建设是关键。课程建设是一项多要素、系统化、可动态“改进”的周期性工程。从“品牌商品”打造得到启发提出课程的全生命周期建设理念,分别从市场期、建设期、运营期三阶段结合品牌课程特点,总结在各阶段的建设要点,为高校品牌课程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 键 词] 全生命周期;品牌课程;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摘 要] 针对“装备试验初级指挥”“装备试验技术与管理”两个新开设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从装备试验类专业建设调研、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需求分析、不同装备试验类专业的差异化比较等方面进行研究,所得结论有助于确保两个专业建设“方向准、目标明、路径清、质量高”,从而为海军装备试验领域培养岗位合格人才。  [关 键 词] 装备试验类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 E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