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法在气象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研讨式教学法的定义和实施环节,针对气象教育培训课程和在职学员学习的特点,探讨在气象教育培训工作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法,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研讨式 教学法 气象培训 应用
  
  现代气象业务工作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大规模地开展气象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新形势下气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目前气象教育培训工作还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表现在:教学模式单一,过于重视学员基础知识的灌输,缺失能力的培养;学员分析、解决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低: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少,知识解惑不够等。这些都与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为改变滞后的教学形式,近年来尝试在气象教育培训中引入了多种教学方法。笔者认为,研讨式教学法在气象教育培训教学中,凸显出较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
  
  (一)研讨式教学法概念的提出
  研讨式教学法就是研究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的组合,是一种古老而又新兴的教学法。它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1997年,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郭汉民教授为探索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大胆进行教改实践,创造了全新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研讨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研讨式教学将整个过程分为五个步骤,故又称研讨式五步教学法。这五个步骤是“指导选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总结提高”,它们是研讨教学的基本环节。“指导选题”是教师先讲清培训课程的目的、要求,介绍课程的脉络和线索,再指导学员选取研讨课题,然后系统传授查找资料、运用资料及撰写论文的方法,这是在教师指导下研讨:“独立探索”是学员自己带着课题去审阅文献、阅读资料、进行实践活动,撰写个人研究报告,这是学员个体的研讨:“小组交流”是以研讨小组为单位交流个人独立研究的成果,开展讨论,这是交互式研讨:“大班讲评”是各组推出的代表在班级以讲演和答辩的形式汇报研究成果,教师和学员共同听课评议,这是集中式的研讨;“总结提高”是通过撰写评学议教文章,将认识进一步深化,这是全班学员研讨的升华。
  
  (三)研讨式教学法的特点
  研讨式教学法不仅能使学员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还有助于师生在共同探索和研究的基础上,达到共同进步,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它的特点如下:一是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二是密切师生关系:三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即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研讨式教学法在气象教育培训中的应用基础
  
  研讨教学法实现了教学上的五个转变,即在教学方式上,完成了从“讲授式”到“研讨式”的转变;在教学形式上,完成了从“一言堂”到“群言堂”的转变:在教学目标上,完成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在师生关系上,完成了从“主一客”关系到“主一主”关系的转变;在教学评价上,完成了从“一张试卷定高下”到按学员在研讨中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来综合评定成绩的转变。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在气象教育培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优势。
  
  (一)气象业务发展的需要
  气象业务知识体系广、领域宽、服务覆盖面大。随着现代化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的推进,完整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已经建立。气象科研业务的发展更多地向纵深领域拓展,气象事业科技型、基础性的性质切合于研究和探讨工作。
  
  (二)气象职工知识水平、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客观上要求转变教学发展方式
  通过实施研讨式教学,可以激发不同类型学员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选择易感知、易接受、切合业务发展方向的实用气象业务知识让他们探讨研究,有益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得到提升。
  
  (三)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研讨式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能够满足学员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由于问题的研究具有开放性,学员可结合自身业务工作的发展需求能动地取舍,从实际工作出发进行研究和探讨。以问题为导向,以研讨为基础,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为个人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四)教与学共同提高的要求
  研讨式教学能较好地融洽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共同提高业务知识和水平。由于培养的对象是在职气象职工,他们具有一线业务实践经验、资料收集存量多、知识理解能力强的特点,教师与学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共享学习成果,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气象新知识、新业务和新技术培训工作的需要
  研讨式教学适宜于气象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通过教育培训大力推广和应用。但培训期一般较短,如按通常的培训方式开展教学,学员全部接受知识点不现实,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研讨式教学法采用问题导入、自学研究、集中交流、总结提高的方式进行学习,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三、实施研讨式教学法需要把握的主要环节
  
  在气象培训教学中实施研讨式教学法通常需要把握两个基本环节:
  
  (一)自主探研阶段
  1 探究议题
  根据本次培训对象、培训目的和要求,教师向参训学员发放调研表。如对提高预报预测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能力等焦点问题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主持该专题的教师先确定研讨题目,其原则为:一是题目要有新意、有吸引力,而且要符合本期培训目标,增加学员的兴趣及新鲜感;二是题目要难易适度,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三是要与气象业务发展工作实际相结合。
  2 分组
  将全体参训学员以学习型小组的形式组成多个课题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该课题组的组织、分工、协调等工作。由各小组的组长组成中心小组,负责各课题小组之间以及课题小组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反馈等工作。
  3 布置学习任务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培训的实施方案,并将学习的任务、形式、目标、要求、分组情况、网络通讯方式、指导教师情况等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学员手中,安排好自学探究任务。学员在自学探究阶段,可以通过网络通讯与指导老师沟通,也可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
  
  (二)集中交流阶段
  1 小组讨论
  小组成员拿出各自的研究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分析交流,讨论研究后归纳总结出本小组的研究成果。
  2 班级讨论
  各小组推选一到两名代表,由一名代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全体学员汇报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详细说明课题研究条件和思路、运用的分析方法,并采用多媒体形式演示本小组的研究成果,由其他小组的学员或老师对演示代表进行现场提问。
  3 总结讲评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与教师共同组成考核小组,由教师代表考核小组对每一小组的工作进行总结,这一环节是比较重要的,不仅要肯定成绩,更要指出不足之处。这种有针对性的讲评,对加深学员的理解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考核小组根据各小组汇报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定,作为小组各学员的学习成绩。
  
  四、结语
  
  在气象教育培训教学中,研讨式教学模式还在探索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交流和总结。现今中国气象局为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提出了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对气象教育培训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在充分了解现代气象业务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在教学方式上创造性地融入研讨式教学模式,激发在职气象学员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变“我要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搜集、整理有价值的资料,培养出更多能力型、创新性的现代气象业务发展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90后”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的社会急剧变革时期,这注定了他们身上会呈现出很多个性特征。对此,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思想行为特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回归生活  一、“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  “90后”大学生的成长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急剧变革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最剧烈、科技进步最迅速、人的
叶澜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求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生成的意外更彰显出课堂的生命力,演绎出“不可预约的精彩”。  一、精心预设,积蓄生成  1.巧留空白,启迪思维  如在突破“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这一教学难点时,笔者就利用教材中的“相关链接”,设置了以下四个小环节:①让学生自主感悟古代墨子与学
近年来,朱小蔓教授的情感教育研究受到了基础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许多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基层学校主动学习和积极实践情感教育。基于此,70岁的朱教授再次扛起重担,主持了特别针对当前基础教育特点的“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项目。项目的落实途径之一就是建立种子学校、遴选种子教师,再进一步在全国各地开展实验和推广。基于该项目,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申报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普通中学情感德育的
当前,关于爱,一个最令人头疼或费解的问题是:为什么“爱”的付出并没有“换来”爱的回报?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道题我都讲了8遍了,还不会,我真没办法了!”“瞅你们考的这点分,对得起我吗?”甚至,学校曾辑录的教师忌语中其实很多也是在这样的无奈下的一种渲泄,进而出言不慎。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教师自认为是爱学生的,而学生却不大认同。看来,我们需要反思,给予孩子的“爱”究竟是怎样的“爱”?什么是教师所
一、“度”的把握  实验教学中的“度”是指教学尺度,讲究的是适度,追求的是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把握教学、调控教学。生物教学中的“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铺垫应具有“高效度”  每次做实验前,教师都应帮助学生复习与实验有关的基础知识,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这里的复习,应遵循平中见奇、快速切入的原则,直接触及实验的实际需要。如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前,教师应帮
喜欢歌剧的人不会对魏松陌生。魏松,上海市歌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这只是魏松对外的头衔,人们更多记住的可能还是“活跃在当今中国和世界歌剧舞台上的著名华人男高音歌唱家”, “声音里充满激情,典型的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演唱”。 世界歌王帕瓦罗蒂生前访华时,曾在媒体前对魏松说,“我的话筒可以传给你了”,对于这样一个正处于艺术生涯巅峰的歌唱演员,不难想象,遭遇车祸、口唇受伤将是多么毁灭性的打击。然而一年来,
“厌学”即“厌烦学习”,这一现象在当前小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学习不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畏惧教师、没有耐心、作业拖拉、字迹潦草、作业错误率高等,严重时甚至还会出现说谎、逃学、离家出走等现象。“厌学”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病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教师应及时分析与研究学生出现厌学心理的根源,并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小学生厌学的原
原瑞典皇家科学院院长E. Lundberg指出:“正是这条经济研究路线——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代表了最近几十年这个学科的发展。”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ames Mirrcless开玩笑说:“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家的份,不过,数学家已找到了摘取诺贝尔桂冠的途径——那就是把自己变成经济学家!”  一、经济研究需要数学参与  现代经济学越来越多地借助严密的数学语言、复杂的数学工具和先进的数学方法,表现出
六六三十六计,数中有术,术中有数。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了一些既实用,又有趣的解题技巧,在这里一一阐述,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借刀杀人计”——特值法  对于部分选择题和填空题,用常规方法解答可能会费时费力。如果通过特殊的数据、式子、模型、图像、位置、函数等去处理,往往会柳暗花明。  例1:(2013年高考陕西卷〈理〉)设[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 则对任意实数x,y,有( )  A.[-x
陈珍,四川省成都西川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获“成都市特级教师”荣誉称号,被成都市教育局遴选为“成都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担任成都市骨干教师培训导师。所撰写的二十多篇论文和课例获得市级及以上奖励或科研成果奖,担任多项课题研究负责人和主研人,并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实验优秀校长”称号。  [摘 要]针对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