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程门立雪的名贤与道南学派创始人,杨时在程朱学脉谱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但与杨时身后纯正光辉的形象相反,在两宋之际对于其晚节存在各种质疑与非议.然而以陈渊为首的杨氏门人后学,利用诸多盖棺定论性的文字材料的组织、文饰,对杨时的形象和历史地位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构建.杨时与蔡京父子的关系、高丽国主问龟山安在、《三经义辨》终结王学、“吾道南矣”说等,大量似是而非、真伪交织的材料不断层累地塑造出一个失真的杨时形象.此种失真形象不断强化并产生历史效用,更加遮蔽了诸如杨时维护蔡京之子等负面史料.此外,陈渊与胡安国还就杨时墓志的撰写产生了争论.吕本中、陈渊等为提升杨时地位,宣称胡氏传承杨时之学的说法,遭到胡安国的抵制而自墓志中删去.胡安国撰写杨时墓志时,为了突出其不卑小官,而隐去其推辞不就常州市易官的春秋笔法,也引起陈渊的强烈不满.陈渊亦曾明确致信胡安国,希望其在墓志中对杨时《三经义辨》等书再加溢美.然而陈渊种种为提升杨时历史形象的撰写要求,皆被胡安国回信明确拒绝.最后陈胡二人之争,以陈渊违背胡氏之意、改写杨时墓志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