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社会-情绪(第2版)》(ASQ:SE-2)中文版的效度,以期为儿童早期社会-情绪发展的评估提供工具.方法 于2020年5月22日-10月29日,在上海市儿童医院、4个区妇幼保健院(黄浦、静安、虹口、嘉定)及其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保门诊选择560名12~35个月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采用ASQ:SE-2中文版中覆盖12~35月龄儿童的12、18、24、30、36月龄的5份问卷,以中国儿童城市情绪及社会性发展量表(CITSEA)作为效标.结果 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5个月龄
【机 构】
:
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上海 200062;俄勒冈大学人类发育中心早期干预研究所;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社会-情绪(第2版)》(ASQ:SE-2)中文版的效度,以期为儿童早期社会-情绪发展的评估提供工具.方法 于2020年5月22日-10月29日,在上海市儿童医院、4个区妇幼保健院(黄浦、静安、虹口、嘉定)及其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保门诊选择560名12~35个月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采用ASQ:SE-2中文版中覆盖12~35月龄儿童的12、18、24、30、36月龄的5份问卷,以中国儿童城市情绪及社会性发展量表(CITSEA)作为效标.结果 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5个月龄组儿童ASQ:SE-2的社会、情绪、社会-情绪和量表总分与CITSEA的外化域分数、内化域分数、失调域分数、能力域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72、0.19~0.70、0.23~0.75、-0.74~-0.42(P<0.05).总样本两个量表的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在 |0.40~0.61|(P<0.01).ASQ:SE-2以高于界值为识别社会-情绪发展迟缓标准,与以接近界值为社会-情绪发展迟缓标准,敏感性分别为60.48%vs.76.61%,特异性分别为95.41%vs.82.80%,准确性分别为87.68%vs.81.43%.对ASQ:SE-2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各月龄的社会、情绪、社会-情绪和量表总分因子载荷在0.84~0.99之间.结论 ASQ:SE-2具有良好的效度,可用于中国大陆适龄儿童的社会和情绪行为发展的筛查与监测.
其他文献
目的 以病理学结果为对照,观察MSCT诊断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度.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对59例结直肠癌患者MSCT图像采用双盲法进行分析,计算MSCT检在观察结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准确率.结果 以病理结果为参照,MSCT检查在59例入选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总准确率为94.91%,与病理学结果相比,两者无明显差异(χ2=3.078,P=0.079),其中T1、T2、T3
目的 比较膝关节隐匿性骨折(OKF)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96例疑似OKF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高场强MRI、MS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高场强MRI与MSCT对OKF的诊断效能.结果 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96例疑似OKF患者中,58例OKF,38例非OKF;高场强MRI诊断结果显示,59例OKF,37例非OKF,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79%、96.55%、92.11%;MS
目的 比较经腹超声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诊断克罗恩病(CD)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CD患者96例,其中经过确诊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经腹超声与MSCT检测.统计MSCT、经腹超声对CD的诊断效能、对不同类型病变的检出率、对不同分型病变的检出率及对不同病变程度的检出率.结果 MSCT的诊断准确性、灵敏性高于经腹超声(P0.05);两种检测方式对不同类型病变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MSCT对回肠型CD检出率高
目的 分析青少年就寝时间、晨起时间及睡眠节律模式与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性,为深入理解睡眠的健康效应及预防和干预过敏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09年使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6个行政区4 932名在校中学生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采用《青少年睡眠卫生评估量表修订版》(M-ASHS)进行睡眠评估,采用青少年行为与健康问卷对过敏性疾病、个人基本信息、环境暴露等信息进行评估.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就寝时间、晨起时间、睡眠节律模式与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性.结果 青少年过敏性鼻炎总体患病率为17.5%,其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天性运动障碍,然而,其内在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脑瘫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团队对120个特发性脑瘫家庭进行了深入的遗传学分析,并在45%的患者中发现了潜在的有害遗传变异.通过对114个已知的脑瘫相关基因的整理,从遗传和功能两个方面确定了这些基因的特征,并根据这些基因的表达模式和相关的智力障碍提出二元分类系统.根据这一系统,对其中两个有代表性的基因TYW1和GPAM的致病机理进行深入探讨.综上所述,我们的发现为脑瘫病因学提供了新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