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媒体的深度报道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lin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观念中,纸媒相较于网络媒体最大的优势便是其固有的媒体资质和成熟的采编团队,这使得纸媒在网络快捷传递各类资讯的同时仍能保证其深度报道能力,并以此来保持对一部分受众的吸引力。随着媒介转型的加快,并借由抗战胜利70周年这个契机,以腾讯网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则在此次媒介转型中占得先机,成为网络媒体进入深度报道时代的“大事件”。本文旨在通过此案例分析网络媒体深度报道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网络媒体深度报道壮歌
  自去年起,纸媒主编、从业者“跳槽”以及报纸发行量的逐年下降、受众的媒介选择更倾向新媒体等消息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推崇“纸媒消亡论”。互联网思维的建立与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网络媒体的发展越发坚实,但靠着复制纸媒内容起家的网络媒体最开始的发展之路确实是依靠自身高速、便捷的发布渠道主攻实时资讯,而纸媒相对侧重于对资讯本身的来龙去脉进行挖掘。但媒介转型的今日,网络媒体也没有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将广度、深度、速度进行整合,力图在转型过程中占得先机,打造更加强势的媒体。
  一、网络媒体深度报道现状
  1994年4月20日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1995年5月正式向社会开放网络服务并提供服务,1998年新浪网和搜狐网成立。中国的网络媒体同中国的网络技术一起成长一起进步。1998年成立的腾讯公司也在2003年底开始推出新闻平台。新浪、网易、腾讯等陆续推出的新闻平台成为新闻传播的一种全新途径。
  但谈到网络媒体的定义,各种说法不绝于耳,总结下来网络媒体有两大共性,其一就是网络媒体源于互联网,核心也是互联网;其二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是有更强大的聚集与整合作用。网络媒体诞生之初主要是对传统媒体传播内容的简单复制,而后衍生为对新闻时效性的把握,网络媒体以自身高速、不受制于版面、时段的聚集作用对传统媒体发布的新闻进行整合后推出,这一度成为网络媒体的优势所在。但传统纸媒对于新闻事实的深度挖掘一直以来就是网络媒体欠缺的地方,这也成为纸媒与网媒相互竞争的博弈点所在。但随着媒介转型的不断加快,纸媒发力寻求出路的同时,网络媒体为避免同质化也充分发挥其两大特性发展深度报道。2015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此開设专题的媒体不胜枚举。腾讯新闻的《壮歌》专题隶属于深度报道中的整合报道。整合报道,也称版块式报道、组合式报道或结构式报道,即整合媒介资源,对某个重要事件或人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报道、它一般用于报道重大事件或重要新闻主题。在网络媒体中,整合报道也是最为常见的深度报道形式。由于它发挥了网络整合力大的资源优势,一般被称为“专题”。网络媒体中的翘楚腾讯新闻一开始便抢占先机对整个活动进行全方位策划,利用网络媒体自身优势,以视频、图片、文字、动画联动的形式推出正面弘扬抗战胜利精神的《壮歌》专题。在吸引受众眼球的同时,通过对史实的充分挖掘、深入理解向业界宣示着新一轮媒介转型的成果——网络媒体深度报道时代,来了!
  二、网络媒体深度报道特点
  1、依托网络资源,对报道内容进行整合
  上文中我们谈到网络媒体的一大特点就是源于互联网,它的核心也是互联网。以互联网思维为起点,网络媒体最初的采编思想更倾向于对既有内容的整合。不受版面、时长限制的网络媒体在对新闻内容的深度报道上首先可以借力便利的网络搜索引擎对新闻内容进行多方整合,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同样一则新闻,网络媒体可以通过大量有价值信息的发布使受众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以腾讯新闻对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专题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腾讯新闻此次的专题策划《壮歌》主要分为三部分,其一是“新闻资讯”板块,这个版块中下属“最新消息”、“分析评论”、“高清图集”、“视频报道”。运用网络的高度包容性对已知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并填充自己的独家内容。当然独家内容还需要媒体的权威来保证。但我们不难看出网络媒体对资源的高度占有使得网络媒体可以对各类报道内容进行整合。
  2、拓展网络思维,对表现形式进行整合
  当“互联网思维”、“互联网 ”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尝试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多重维度。同样,媒体人也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极致,互联网以其无限的包容力和建构力为我们多维度的呈现整个世界,所以网络媒体借助这样的思维在进行深度报道时对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进行整合。除了传统媒体惯常使用的文字、图片甚至视频外,网络媒体不满足于单纯的简单拼凑而是从既有资源中提取有效信息,以文字、图片为主,融合图表、动画、视频、音频。
  在腾讯新闻的此次策划中,多样的表现形式更是赚足了眼球。从抗战版电子书到抗战小游戏的推出甚至独家策划的小型纪录片都有助于对抗战历史的深度挖掘,为受众呈现一个更加完整的抗战历史。并且将报道的基调定位在“积极抗战,战绩辉煌”上,尽力还原后的历史通过多种表现形式的呈现带给受众的实际传播效果更加强烈。全媒体时代,人们缺乏的已不是信息,反而信息是过剩的。人们也不缺乏渠道,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甚至比主流媒体更为便捷迅速。因此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始终处于向广度的扩展,碎片化信息的堆砌并不能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把握事件,因此受众缺少对于事件信息的整合和梳理,以及从更高的视角审视事件而流于信息表面,止步不前。故而全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更需要有全局观念、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流畅的逻辑思维,把握事件背后的意义与价值,这才是网络媒体深度报道的理想出路。
  3、借力网络效能,对传播方式进行整合
  网络媒体之所以被业界称为新媒体,笔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它的新颖之处,即有别于传统媒体,可以对新闻事实进行延续性的追踪,使受众更加了解整个事件的完整发展。网络媒体借力网络即时的传播效能,对传播方式的整合也是转型后的网络媒体的一大特点。网络媒体可以综合、立体、开放、动态的展示新闻事件,揭示事件背后的内涵,无限的建构能力使得网络媒体在进行新闻深度报道时更加得心应手。   腾讯新闻关于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壮歌》專题中格外抢眼的便是“独家策划”板块,其中包含的“幸存者档案”、“老兵不朽”、“一颗子弹”、“短史记”、“讲武堂”,每个版块的内容都格外新颖。其中内容或许并不是唯一的、特别的,但整体呈现上展现出了一条条完整的历史脉络。而另一个重点版块“独家影像”中的策划更是十分巧妙,无论是冲走体验二战战场的“丈量”还是重温伟大抗战精神的“坚忍”更有还原抗战经典战役的“卓绝”都是一种对资源的整合,一种对网络效能的深入理解与使用。
  三、网络媒体深度报道的不足
  1、报道更新较慢
  网络媒体诞生之初就以时效性见长,及时跟踪咨询成为网络媒体崛起的先决因素。相对于简明新闻报道来说,网络媒体做到了实时更新,但是在深度报道中,这一优点却并没有体现出来。较慢的更新速率成了网络深度报道中的一个滞后特点。
  以《壮歌》为例,整个专题中更强调时效性的是新闻资讯版块。7月20日13时51分发布的“日本三菱正式向美国二战劳工道歉”与7月24日7时52分发布的“商人自办抗战胜利博物馆,老兵称不怕牺牲怕遗忘”时隔近4天,与下一条新闻于7月28日01时45分发布的“82岁老兵忆秘密战线经历:15岁上战场负伤致残”也时隔4日。这样的事例充分体现出网络媒体进行深入报道时更加突出的是独家策划,相应的对新闻资讯的更新上速率降低。
  2、推广后劲不足
  网络媒体的深度报道想要出彩,合理的推广是必不可少的,在信息纷繁复杂的今日,如何使自己提供的信息进入受众视野并被选择便需要一定程度的推广。但网络媒体推广点变换的频繁性导致报道的内容没有完全成为议程就被忽略,显示出了推广后劲的不足。
  早在5月9日,腾讯网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对红场阅兵进行直播的媒体,就已经成功看出腾讯网在此次报道中的野心。《壮歌》专题确立的报道基调和内容表达上都与其他媒体有着较大的差异,不仅立意昂扬,而且投入重点资源制作了一系列大型视频纪录片和新媒体的互动栏目,将网络小游戏融合在整个专题中既是挑战又是创新。但强劲首推过后,推广的后劲明显呈现不足。而关于《壮歌》专题的讨论也慢慢进入一个低潮期。这种推广后劲的不足不利于网络媒体在媒介转型的当下对受众资源进行占有,反而降低了网络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3、个性化仍短缺
  如果说网络媒体的专长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来为每位受众定制属于自己的新闻,那这种分众化就同样需要运用到深度报道中去。受众想了解关于事实的哪方面细节,网络媒体就可以在可行的空间范围内满足受众的需求。
  《壮歌》专题与以往的网络媒体深度报道相比确实有很大进步,但仍旧无法摆脱网络媒体延续传统媒体思维,“只重统,不重分”的局限,在信息传递上大而统降低的受众满足感或许将是未来一次媒介转型的一次动因。
  结语
  随着技术与思想的双重发展推进,媒介转型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可当我们深入探究媒介转型的意义,笔者认为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将是一切改变的目的。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在媒体竞争中既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也存在某些弊端。它一方面为我们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新闻来源,一方面又呈现了一些流于形式的表象。但笔者认为网络媒体若要增强竞争力,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借鉴传统媒体是必不可少的。关注重大社会问题,增强深度报道的分量,是未来网络媒体屹立不倒不被更新的媒体形式淘汰的必由之路。网络媒体的深度报道竞争已然开始,如何更好的进行深度报道,每家媒体的选择不同,但整个业界的大趋势下我们不难看出,网络媒体的深度报道,势在必行。
  (作者: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 要】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节点。中国新闻事业自外报来华得到发轫后,在辛亥革命时期达到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报刊揭露了晚清政府虚伪的“立宪”新政,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引导国民探讨关于“国家再造”的猜想与假设,同时不遗余力地进行民主启蒙和民主传播,以达到破旧立新的目的。  【关键词】报刊;辛亥革命;报刊思想  一、报纸与革命宣传的关系  (一)报纸与革命宣传  辛亥革命并
【摘 要】基于游戏符号产生的虚拟情境互动,虽然没有现实互动的强情感介入、社会因素影响,但是其对参与者所产生的影响已经逐步从虚拟情境向现实情境延伸,对人类认知交往和社会互动产生复杂影响。移动游戏符号互动是基于游戏符号符号化、规约符号粘性化、伴随文本表演化等动因,在此基础上的移动游戏呈现行业生态混乱、价值认同消解、移动游戏成瘾等发展乱象。符号泛化是游戏深度情境互动的产物,但也需要积极引导催生价值意义
【摘 要】突发公共事件暴发后,因其与群众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群众,对媒体的宣傳要求都更高。媒体既要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群众关切,又要防止发生次生舆情,误导群众,这对媒体自身也是一场重大考验。本文以安徽经视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的融媒传播为例,谈谈如何把握融媒体语境下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时度效”。  【关键词】融媒体;突发公共事件;时度效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
[摘要]微综艺,是一种在综艺节目与短视频火爆背景下出现的综艺节目新形式。微综艺出现后,凭借自身的优势,表现出不俗的引流能力,引起各大平台、MCN机构、综艺制作公司的重视,逐渐形成行业融合新趋势。本文对这种新的节目形式进行剖析,明确其定义、类型,分析其优势以及发展隐忧,以期对今后综艺节目的内容创作和形式创新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综艺节目;微综艺;短视频;发展隐忧  2019年10月,一档由马薇
【摘要】不同于传统阅读形态,社会化阅读强调阅读过程中的互动性。社会化阅读APP是目前读者开展社会化阅读活动的重要渠道,通常具有信息聚合、个性推荐和社交功能。本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的使用行为特征。该研究的结果对于启发社会化阅读APP服务商思考如何提高社交功能对用户的吸引力,如何提升用户在社会化阅读过程中参与评论的积极性都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社会化阅读
【关键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重庆公交坠江事件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科技学院2018年科研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XKY028。  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界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随着
【摘 要】在媒體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广播媒体的直播节目只有不断创新、提高品质,才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本文以山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的直播节目为例,从节目策划、弘扬时代主旋律、讲好抗疫故事、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对如何发挥广播直播节目的优势,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直播节目;精心策划;主题报道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新媒体迅速崛起,传统媒体面临严峻的挑战
【摘 要】典型人物报道作为新闻媒体的报道方式之一,发挥着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特别是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典型人物报道的作用更加凸显。本文试通过传统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对“中国好人”尹建平的连续报道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典型报道存在的问题以及创作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典型报道的方法。  【关键词】突发性事件;典型报道;新媒体;尹建平  所谓突发性事件,就是指某一事件毫无征兆的突然发生,并且会对公共设施和人民生命
【摘 要】鉴于自身传播特点,游泳比赛在国内的关注度显著增强。作为传播主体,比赛该由谁来解说,过程中又该说什么、怎么说,实现何种传播效果?本文从电视传播生产实践角度出发,结合播音学、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以美国广播公司游泳解说《菲尔普斯八金传奇》为研究对象,从叙事主体、叙事主题、叙事模式三方面出发简要分析游泳解说的叙事特征。  【关键词】体育解说;叙事主体;叙事主题;叙事模式  游泳比赛历史悠久,于
【摘 要】小林一博的《日本出版大崩溃》一书描写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日本出版业大崩溃的现象。本书深刻具体地分析了日本出版业的泡沫化现象以及面临的困境,试图找到解决之道。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中纵深去看,日本出版业的困境,很多方面其实并非日本所特有,中国的出版业也正面临着相似的危机。  【关键词】《日本出版大崩溃》 出版业 泡沫化  出书多,卖不动;卖不动,咬紧牙关也要继续出。日本出版业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