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unb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语文卷中的一道必考题目,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所以,要提高中考语文成绩,就必须对学生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能力 培养
  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语文卷中的一道必考题目,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所以,要提高中考语文成绩,就必须对学生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读
  学生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发现作品意义的过程。语文教学是靠作品的形象来感染、熏陶读者,引发其情感的共鸣。学生在阅读是需要自己去体验和感悟,从而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它讲究的是一个“悟”字,表现为一种“自得”。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主体,必须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所以,学生阅读,首先要通过对文字符号的认读,才能了解它所包含的表面的、直接的含义。只有学会感知和辨认大量的文字符号,才有可能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所以,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应以指导学生感知、辨认文字为主。课前教师应指导学生把课文当中的生字、疑难词句画出来,并通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出它们的音和义。平时应指导学生自觉地学会运用工具书来认识生字、词,要求学生手上都有一本读书笔记,养成积累词汇的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非常有利。
  二、理解
  理解能力是指学生对书面语言及其所蕴含的内容与情感的认识。只有理解了,学生才能达到对读物准确而深刻的认识,它是阅读的核心。但目前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偏低,主要表现在:词汇比较贫乏,往往不懂正确判断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缺乏生活体验,往往不能体会到语言所蕴含的深层意味。这些理解上的障碍都直接影响到了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于理解的句子,如文言文的句子,教师要注意从意义和语法上做好讲解和分析,二是要重视训练学生的语感,可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感受社会生活中的事物。三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词语的表面意义领会更深层的含义,文章中有些词语看似平常却表现力很强,最容易让学生忽视,更需要引导他们从中体会。四是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可想的材料。可利用图片及相关的文史材料,可放映相关的电视、电影给学生观看,让他们通过更为直观的材料对文章所描绘的形象进行更深入、准确的想象,以便他们更容易地去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鉴赏
  文学鉴赏是阅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媒介,获得对作品中艺术形象及其艺术形式的具体感受和体验,起情感反应,得到审美享受。文学鉴赏能力的要素也必然可由从事鉴赏活动所必需的鉴赏知识、技能所构成。鲁迅在《文艺的大众化》中说:“文艺本应该并非只有少数优秀者才能鉴赏,而是只有少数先天的低能者所部能鉴赏的东西。……但读者也应该有相当的程度。首先是识字,其次是具有普通大体的知识,而思想和感情,也须抵达到相当的水平线。”不“识字”,就无法体现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鉴赏诗文时,必须先从字、词开始,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问,要联系具体的语境去进行分析鉴赏。
  四、评价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评价能力的训练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对文章内容与形式作出价值判断。如引导学生去认识文章的思想观点是否正确,文章的内容是否真实,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否健康向上,其反映的事物是否具有社会意义、是否有价值等等。在上课时对学生评价能力的训练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1.把握好评价的原则
  评价作品要知人论世。这里势必涉及一些有关历史资料、背景材料和各种社会知识,不可能对初中生要求过高,但这无疑是在培养一种终身受用的基本功。
  2.选择好评价的角度
  如以作品内容作为评价重点,可从作者选择的题材有什么认识价值,刻画的形象是否真实,情节安排是否合理,作品主题有何意义,作品的思想倾向、社会效果如何等方面入手。评价的角度也可以侧重于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考查作品中采用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是否适合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需要,它们之间是否和谐、协调;还要考查作品所采用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3.恰当地运用评价的方法
  比较和质疑是评价作品的两种基本方法。通过比较可以辨别异同、权衡高下、区分美丑,通过质疑可以开拓思路、加深认识,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总之,以上四种能力是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应通过语文阅读教学系统、科学的训练,最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阅读为本,以学生自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思想,从而达到让学生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的目的,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理解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同时也是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首先是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好,导致阅读学习的困难,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的学习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而做好英语阅读教学工作又是新时期教学的根本要求,本文笔者就从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入手,结合平时的所学、所感,对提高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作一些简单的探讨。  【关键字】初中 英语 阅读理解 教学 经验 建议  一、教师要
摘要:在初中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试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思考  0引言  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不仅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提高,而且教师若能利用好这个平台,可以借此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学生高尚价值观的形成,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  1.1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本文简单的探讨小学高年级作文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年级 作文 教学 措施  小学生的童年生活是比较丰富多彩的
[摘要]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我们生活在言语的世界之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制造“言语行为”,实施的言语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中,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实施一定的施事行为,来达到一定的言后结果。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一方通过施事行为所表达的言外之意往往极容易被另一方所误解,从而导致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乃至交际的失败的问题。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跨文化交际 语用偏差  
[摘要]新课改下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不切实际、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语文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现在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关键词]课改 现状 思考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两段教学建议:“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犹如一缕春风,为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希望的春天。它在为小学数学教师开创新天地的同时,也向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突破传统的教学瓶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成为每位执教者必须深思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数学新课标》常用的几种新教学方法与相关的理论依据,分析了这几种新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使用。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求新的教学策略,方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
[摘要]以英语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他们体会学习的快乐,不断累积成就感,培养良好的心理优势,从而使学习英语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而心理优势表现为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呈现出的那种力求成功的心向,这符合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流。本文就如何培养中学生学英语的心理优势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亲和力 兴趣 鼓励成功 自信 心理优势  在现今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心理优势,提高学习的自信心,调动
摘要:教学技巧与方法是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情趣性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作者结合焦作市山阳区“科研兴课,优质达标”活动,从先学、讲授、训练和反思四个环节,对新课程下如何有效开展思品课教学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科研兴课、优质达标 自主、合作、探究 质疑、创新  “科研兴课,优质达标”活动
摘要:当前生物教学中教师满堂讲,满堂问,学生机械记忆,被动接受学习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禁锢了学生潜能的发展,消解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自主性,由此造成教师的教学效果低迷,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在教育教学中,要切实转变观念,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发展性,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使每个学生全面而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 有效
【摘 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