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创新能力的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_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新世纪对人的基本素质赋予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内涵。社会的发展,要求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也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已经形成的共识。但是,对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其自身所用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目前的研究却甚为缺乏。我们该如何来上好每一节课,如何才能适应新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呢?这对于我们每一个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是一个挑战。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育工作上下功夫,而且要创新。
  一、目前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缺憾
  在西方发达国家,教师历来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创造学课程或组织有关的课外活动。在这些国家,创新教育之所以能渗透乃至贯穿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是与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教育创新能力分不开的。
  而我国,由于受封建、落后的教育方式和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社会文化习俗影响,国民创新意识淡薄,创新精神受到束缚,创新能力受到影响,导致了中华民族科技文化的落伍。追根溯源,近代中国教育功能的异化,教师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的偏失,对中国近现代落伍负有一定的历史责任。尤其值得警醒的是,时至今日,尽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教师因受自身创新教育能力与素养所限,仍难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缺乏,是无法培养和造就我国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创造型人才的,这确实是当今我国教育中值得我们重视的一大缺憾。当然,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受社会思想观念、教育技术、教育实践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渐进的过程,也不能操之过急。
  二、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构成
  深入分析和探讨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构成,对培养和发展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全面、系统而科学的揭示教师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实属不易。
  教师的创新教育要素主要有背景性要素和技能性要素所组成。背景性要素是内隐的,主要指那些与开展创新教育有关的教师个体的特征或素养,一般不具操作性;而技能性要素则是外显的,是教师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或教学方式、方法。通常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特征。当然背景性要素与技能性要素本质上是相互关联的,二者共同形成并表现为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
  1、背景性要素
  创新教育精神、创新教育知识、创新心理特征及其他一些重要的相关要素是形成和发展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自主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其中,“创新教育知识”指的是教师应具备的对创新教育的理论及技巧方面的知识及涵养,这是目前不少教师在其知识结构中所缺乏的。“相关重要要素”中,至少有“人文与艺术要素”和“科研与教研要素”这两大部分。就前者来说,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身具有鲜明的人文社会性特点,无论是教师的创新教育活动还是学生未来的创新过程及行为,都必然会涉及主体的道德文化、价值伦理等诸多人文因素。因此,创新教育中教师没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养积淀,就不能对学生施以正确而有效的人文教育关怀。而广义的艺术素养对教师审美能力的提高、想象力的形成、创新激情的产生和灵感的闪现等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对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是不可缺少的。至于教师的科研与教研素养,一方面能体现教师自身创新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教师在科研与教研活动中亲身实践,增加对创新的感性认识,积累创新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能帮助教师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走“科研兴教”之路,由“拷贝型”教师转为“创造型”教师,使教学和教研相得益彰。
  2、技能性要素
  技能性要素实际上就是外显的创新教育能力要素,大体可分成“创新教育方法运用能力”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能力”两大类。
  (1)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努力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并非毫无使用价值,但在新形势下教师应在新观念的指导下,给教学方法注入新的内涵。在我看来,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把握以下几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的花时间、花精力去理解、钻研新的事物。 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的创新性行为与课堂教学气氛密切相关,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产生创新性学习行为,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必要条件。当今时代,学生与教师的社会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能够自由探索,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究,使他们能够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2)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能力
  目前,对教师该方面能力的研究较为活跃,在此只作简要的概括性说明。关于对教育对象的研究,虽然人们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但实际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往往是不足的,这对创造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合理性及实效性均会造成影响。教师应科学、深入的了解教育对象,增强对学生个性、潜能等方面的研究。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充分的发挥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能力”和“开发学生潜能的能力”。在教师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方面,“塑造学生人文精神的能力”目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创新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其理念、行为和结果均要接受社会评价。
  三、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
  1、消除发展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客观障碍
  要消除残存在教育领域的阻碍教师创新教育能力发展的陈旧观念障碍,学校管理者的认识障碍以及客观环境的导向障碍等。要从教育管理、校园氛围、人际认同等方面,给教师创新教育活动以实践和尝试的机会与空间,使教师在积极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自身的创新教育能力。
  2、调动教师增强创新教育能力的内驱力
  通过教育管理与评价等手段,培养教师的创新教育意识,激发教师的创新教育精神,努力形成一种推崇创新教育、追求创新教育的氛围和共识,促使教师产生实践创新教育的内驱力,从而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探索创新教育的方法,提高创新教育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里的民族。愿创造的甘露滋润教育的大地,愿创新的阳光照亮教育的天空。因此素质教育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只有教师角色的全方 位更新,才能主动适应创新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当前,很多初中生怕写作文,作文中有三大问题:一是不知道写什么(缺乏写作素材);二是不知道该怎么写(缺乏写作技巧);三是写出的作文平淡无奇(立意不高表达能力不强)。究其原因,学生贫乏的是知识和思想,而不是生活素材;缺乏的是训练而不是技巧;不足的是表达意愿而不是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笔者认为:用好教材,变教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应当是一条捷径。因为阅读与写作是有机的整体,阅读可以丰富心灵,提供
【摘要】本文主要谈作文立意创新的方法,即发散思维的方法。抓住发散思维中的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进行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从而让学生掌握立意创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立意多向思维逆向思维  创新是人的天性,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的,那么,作文也应该在不断创新中提高。要使作文创新,就要注重作文的立意创新。所谓立意新是指文章的观点或看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要立意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为脍炙人口的美文佳作,却让学生深感其“苦”,探究其因在于“教法死”与“学法死”。本文就如何改革教学方法,使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光彩,提出自己的尝试与见解。笔者认为,文言文的教学切忌“两死”——“教法”死、“学法”死,力争“两活”——活教活学。学习文言文就是要学得“死去活来”。  【关键词】激趣抓住兴奋点课外延伸深入阅读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
“字”是知识的外衣;“写一手好字”是交际的翅膀,是成功的阶梯,是有文化、文明的标志。然而,在当今电脑普及的社会里,写字有不被重视的趋势。许多教师认为有意识地练字显得多余,特别是在少数民族的农村地区不受重视。但新的课程标准依然要求学生写好字,在写字教学方面,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在课本的练习中,特意设置了田字格的写字练习,还每周排了一节写字课,配发了《书法》教材。从看到摹再到临写,体
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 ” 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症,究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 ” 作文教学所致。诸如:1 .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2 .教师包办。从作文命题、立意、选材、列提纲到习作的评改,教师一人包揽,学生只能按教师设计好的图纸 ” 砌砖,完全剥夺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权。3.说写脱节。学生作文光写不说,取缔了“说 ” 这一必
【摘要】学生合作活动学习的方式是丰富、多元的,我们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去开发、去创新、去改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带领学生走进一个更广阔的合作探索学习天地,多向交流,加快促进,从而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社会交往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会欣赏,学会鼓励,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方法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了。对学生来说 ——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其实,笔者以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 ,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国际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时代,又是充满诱惑,矛盾和机遇的时代,新的时代必然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跨世纪的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这是苏州市副市长,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报告中的一段话,听后我感慨颇深.是啊,教师如何才能胸怀理想,激情绽放,充满诗意呢?本人通过十几年的教学,认为要想做到激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