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置换术后病死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ec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病死危险因素。

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232例年龄≥70岁的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术患者,男64例,女133例。将患者依照年龄分成3组:A组70~79岁,B组80~89岁,C组>90岁。对3组患者进行了病例回顾,对比分析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的间隔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术前并发疾病、美国麻醉学会(ASA)术前身体状况分级和淋巴细胞数量与术后随访1年期间病死率的关系。

结果

14例患者病死于术后和随访1年期间,其中1例患者病死于住院期间,其余13例患者病死于随访期间。A组病死例数为3例,病死率为3.9%,B组病死例数为5例,病死率为7.2%,C组病死例数为6例,病死率为24.0%;对比显示,相比于A组和B组,C组病死率显著增高。13例病死患者ASA评分为Ⅲ级或Ⅳ级(9例为ASAⅢ级,4例为ASAⅣ级),13例患者血清白蛋白<35 g/L,11例患者血清淋巴细胞数量<1 500 /L。病死患者与存活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淋巴细胞数量AS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患者与存活患者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5 d内手术者与5 d后手术者病死患者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年龄>90岁、低血清淋巴细胞数量、合并2种以上疾病、血清白蛋白<35 g/L、血红蛋白<10 g/L和术前身体状况ASAⅢ级或Ⅳ级是老年股颈骨折患者关节置换术后和随访1年期间发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痛经与疾病分期和病变特征之间的相关系。方法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3年5至12月经腹腔镜诊断的1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痛经评分,腹腔镜下观察及记录异位病灶范围及特征,并根据r–AFS进行评分和分期。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程度痛经与临床分期以及与各种术中内异症病灶之间的关系,并对痛经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
目的探讨肺转移瘤的分布及外科治疗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98年3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外科手术治疗的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329例患者中,上皮组织来源的278例(包括结直肠癌、肾癌、乳腺癌等),肉瘤类来源的
期刊
目的探讨围孕期多种危险因素暴露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10月1日在第四军医大学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435例(患病组)幼儿及574例(健康对照组)正常体检的儿童家庭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家庭一般情况及围孕期有毒环境因素暴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采集的数据予以数量化和分级,输入SPSS 13.0数据库,经逻辑校对无误后应用χ2检验,非条件Lo
目的观察FOXP3+调节性T细胞(FOXP3+ Tregs)对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78例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FOXP3+ Tregs,分析患者FOXP3+ Tregs与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之间的关系。结果78例患者经[多西他赛(T)+吡柔比星(A)+环磷酰胺(C
目的评价PAD方案(硼替佐米+表柔吡星+地塞米松)和TAD方案(沙利度胺+表柔吡星+地塞米松)诱导治疗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并评估细胞遗传学分层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PAD诱导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191例自2008年5月至2013年12月经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血液科及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血液科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非随机进入PAD诱导治疗组(PAD组,132例)和TAD诱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下不同目标血糖管理对脓毒症患者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重症医学科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干预研究。90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30例。A组:控制血糖4.4~6.1 mmol/L、B组:控制血糖6.1~8.3 mmol/L、C组:控制血糖8.3~10.0 mmol/L,设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及分层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新诊断MM住院患者,对临床和随访资料完整的1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前观察指标包括ISS分期、乳酸脱氢酶(LDH)、髓外侵犯、淀粉样变、血钙等,细胞遗传学(CG)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5种染色体异常。其他资料包括治疗方案、疗效判断、死亡原因。结果2
目的探讨应用低管电压结合低对比剂浓度,使用5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供血血管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3–12月行全腹能谱CT扫描、体质指数(BMI)≤22 kg/m2并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恶性肿瘤58例患者进行分析。按首诊日期分为A组(管电压为80 kVp联合50% ASiR,对比剂浓度为270 mgI/ml)和B组(管电压为120 kV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