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学建议也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上,而课本内容仅仅是教学的一种“材料”,是为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我在语文这片绿地里耕耘了十几年,结合个人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问题。
  一、以培养阅读兴趣为前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语文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读书环境,为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
  根据学生的差异推荐书籍。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学段、性别、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如小学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等感兴趣,女生喜欢有故事情节的书,男生对体育、科学等方面的书有兴趣。
  教师要抓住大阅读这一活动,经常开展一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心得交流会”、“知识竞赛”、“朗读比赛”,开设书评宣传板,开设家长课堂,开展“亲子共读”等读书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定期每月举办一次读书会,会上读者交流读书体会。再如五六年级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让三四年级学生来观看比赛,就能取得双重效果,这样学生不但能增长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从中能找到学习的榜样,大大激发阅读兴趣。
  二、以指导阅读方法为手段
  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增加阅读量。
  学生阅读往往是一字一句地,既费时又费神,而且有碍于阅读量的提高。因此,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快速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有扫读、跳读、猜读等。扫读是速度的基础,要求学生一边用眼扫视文字,一边迅速接受信息、整理信息,明白文章讲了些什么内容。训练时,要求学生用垫板辅助,看一行,移一行,这样避免了因速度过快而出现漏行现象。速读仅有速度不够,还要有质量,我还设计了是非题来检测学生的速读质量,同时还安排了一个反馈方式——说,并为他们提供了说话提纲(如:(1)介绍阅读篇目;(2)介绍主要内容;(3)介绍“我”的感想),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最后请其他学生依据说话提纲来评一评,亮一亮分。
  2.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提升阅读质量。记读书笔记可以加深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帮助记忆;可以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所以记读书笔记是强化阅读效果和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措施。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的:(1)设置积累本,指导学生记什么。如记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词句,精彩描写,生动对话,精辟议论,好的开头结尾,等等;记历史、地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趣闻;记名人的事、语录、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2)设置写话本(即写读后感)指导学生怎样写。我重点作了以下指导:A.读懂原文;B.叙述原文要精练;C.要有感而发,联系实际;D.要善于联想,丰富读后感的内容。
  三、以营造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为保证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室)的作用,使图书馆(室)切实为学生服务,提高学校图书馆(室)的利用效率。可与图书管理员沟通,定期分班级开放学校图书馆(室),鼓励学生借阅图书,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如把一周的每一天都按年级分班安排出来,争取每一个班每一周至少到图书馆(室)看(借阅)一次书。另外,还可发动家长帮助和指导子女购买一些合适的图书并制定好读书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处在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中,就能积极主动地寻找阅读材料,进而兴致勃勃地阅读。
  四、以拓展阅读区域为根本
  每逢到县里听课,我总是羡慕那些老师,有这么出色的小孩子与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一个较难的问题,上课老师只需点拨一下,那些孩子们便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话从他们嘴里说出来那么有条理,词语运用得那么恰当,连听课的老师也不停地发出惊讶的赞叹声。但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点拨,在自己的班里一试,却是同曲异功,当然这里有教师素质的差异,但我想更多还是学生本身的差异。身在县城的孩子,家人的文化水平较高,而到外界接触的人文化水平也相当,所以耳濡目染之下,他们便渐渐地出口成章了。然而,在农村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阅读量小,阅读面狭窄,阅读无计划性,以致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所以,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要提高语文的文化素养,一定要靠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但能激发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营造自主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而且能扩大农村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让阅读教学在农村这块土壤里茁壮成长。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拉近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孩子也能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广大学生的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地阅读文章,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时代的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们思维的创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不断的主动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一、诱发情趣,形成向心力,使学生乐于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一切活动类型,首先是与发展智能的创造性思维联系在一起,这一工作成功的首要任务是引人入胜的学习。”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随着《课标》精神的深入人心,在语文课堂中拓展阅读资源也越来越受语文教师的关注,它为语文课堂打开了通向大千世界的一扇扇天窗。但在开发与利用拓展阅读资源的过程中,许多老师由于对于开发拓展阅读资源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不清,导致对拓展阅读资源的选择和运用出现不少问题,有些甚至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下面我就从教学实践中捕捉到的一些课例来加以探讨与分析。  误区一:无味——先入为主,束缚了思维。  【案例】  在教学
摘 要: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都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独特感受、体验和见解,从而激活并创造具有生命力的、生机勃勃的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自主探究 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阅读教学就是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其原因去获得独特感受、体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以牛为主的一种热性、急性、地方性传染病,以肌肉和深部组织发生气性坏疽为主要特征。该病主要经过皮肤及消化道创伤感染,往往来不及治疗就会导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和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决定》强调:“应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小学教育必须把美育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要求考虑,美育应是一种以精神愉
为了解氨基糖苷类药物高水平耐药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 rmtA, rmtB,rmtC, rmtD和npmA)在河南地区鸡源大肠细菌中的流行状况,对2005~2007年在河南地区9地市发病鸡的病料
本试验通过克隆测序樱桃谷鸭和麻鸭CD8αORF基因,应用生物学软件进行预测分析得出樱桃谷鸭与人的CD8α胞外区的氨基酸相似形比较大。利用克隆表达技术对樱桃谷鸭的CD8α胞外
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s)是凝集素(lectin)家族中的一员,主要包含15种碳水化合物结合蛋白,并且在动物进化中高度保守。已经有15种哺乳动物galectin被识别和鉴定,动物半乳糖凝集素是具有保守CRD(Carbohydrate-recognition domain)的S型凝集素的一部分,在动物中,galectins具有防御某些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作用。Galectins具有多种生物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