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俗成与语言规范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qsams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的变化,语言在使用传承中也会发生变化,国家的语言标准也会适当改变。但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交际工具,国家通用语言又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规范性。“变与不变”是语言发展中大众使用与语言规范的必然矛盾。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认识这种矛盾,并在教学中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呢?
  让我们从成语“空穴来风”的发展变化说起。
  “空穴来风”的使用,多年来一直争议不断。它的本义是“有孔洞就会招进风来”,表示事出有因。也许是将其中的“空”理解成了“凭空”,忽略了“穴”的存在,也许是将“空穴”理解成了“空洞”,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将它当作“毫无根据”“无中生有”来用。这自然招来了学者的批评。但批评归批评,“空穴来风”的这种用法,在社会生活中仍十分普遍。在商务印书馆2005年7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空穴来风”的这种后起用法得到了承认,它对“空穴来风”注释是:“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现汉》的做法,表现了语言“约定俗成”的本质。语言是有生命的,需要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现代汉语虽然源于古代汉语,但它毕竟是现代人的语言,不能一味地维持古义,理应随着人们的需要而变化。但这种变化,却不是轻易、草率的。就如“空穴来风”,早在1941年5月29日邹韬奋、茅盾等九位爱国人士发表的《我们对国事的态度和主张》一文就把“空穴来风”当成“无中生有”来用过。可直到2005年,这种用法才进入权威辞典,这几十年的等待,表现的是语言规范变化的慎重。
  词义变化的原因可能很多,误用流传,从众从俗,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习惯成自然而已。语言规范可能从俗从众,但并不是所有的误用最终都能“合法化”,许多毫无根据、错误荒唐的误用,理应坚决纠正,以维护祖国语言的规范与纯洁。这正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着慎重与求实的态度,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将成语的误用分成三类处理。
  一、不合本义但使用广泛,且已被权威辞书认可的成语,应该引导学生在了解古义的同时接受新义。如“空穴来风”:
  (1)刀某的婚姻传闻,相信亦是“空穴来风”,必有所自。(《星河影视》1994年第3期)
  (2)副团长何慧娴补充说,中国代表团根本就没有说姚明是反面典型,这完全是空穴来风。(《人民日报》2004年8月21日)
  例(1)用的是古义,例(2)用的是新义,两种用法都是正确的。
  二、误用已较普遍但并未被国家标准认可,今后如何也未可知的成语,应依据典籍,讲清本义,引导学生规范使用。
  如“明日黄花”,第五版《现汉》的解释是:“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有人可能以为“明日”不通,改为“昨日”正合事理,于是“昨日黄花”随处可见。但无论是古代汉语词典还是现代汉语词典里,根本就没有“昨日黄花”,显然,它是“明日黄花”一词的误用。对这种现象,语文教师应保持敏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正确使用,以澄清社会上正误交错的混乱局面,维护祖国语言的规范。
  语言不仅是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正因如此,世界各国都将自己的语言视为国家、民族的纽带。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传承,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我们进行语言教学时,理应尽量讲清词语渊源,注重民族文化的渗透。
  三、对于社会上尚未形成广泛影响的成语误用,要及时纠正,防止以讹传讹;对学生行文中出现的因词义不明而造成的误用,更要随时发现,随时纠正。
  成语具有固定意义,其词义大多并不是字义的简单叠加。可生活中“望文生义”错用成语的情况却很常见。学生正处在语言学习阶段,由于文化基础有限,更容易犯“望文生义”的毛病。请看下面两个出现在中学生作文中的成语误用:
  (3)这篇文章见解深刻,切中时弊,提出了一些严峻的社会问题,读来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匪夷所思”的意思是“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在例句中显然被当成“值得深入思考”的意思误用了。
  (4)那的确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寸草不生,地老天荒,正因如此才需要我们去建设。
  “地老天荒”指的是“经过的时间很久”,在例句中被当成“贫瘠荒凉”之义误用了。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勤查词典,强化正确的语言积累,使学生在走上社会的时候,能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及良好的语言使用习惯,成为祖国语言规范的捍卫者,而不去为语言的滥用推波助澜。
其他文献
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资源配置的均衡是一种初级均衡,而优质均衡则是以提升质量为前提的高位均衡。近年来,厦门市逐步推进基础教育快速发展,既保证均衡,又保证优质,实现了均衡发展和优质发展的统一。2014年,厦门市以高分在全省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评估认定,在计划单列市和全省率先实现市域范围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一、厦门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经验  近年来,厦门市基础教育呈现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2013年《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进一步强调了要“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  班主任评语是指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运用描述性语言在学生期末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或者成绩报告单等上面撰写的书面语言,包括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是教育
筆者借着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举办的“媒体探校”活动的机会,走进了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幼儿园。这所建园60年的北京市市级示范幼儿园坐落于北京最繁华街区——朝阳区三里屯,藏在一个名叫“吉庆里”的小区中。当时正值中午,坐车前往的笔者感到昏昏欲睡。突然听到一个非常平和柔软的男声在指挥我们的车辆停车入位,笔者以为遇上了幼儿园的男老师,不由得寻声望去,却看见一位穿着保安制服的中年保安在周到地提供着服务。我立即对这所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  我希望活得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  我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这是美国诗人梭罗的诗句,也是电影《死亡诗社》(又译《春风化雨》)中死亡诗人俱乐部的誓词(“死亡诗人俱乐部”是基丁老师在威尔顿中学上学时,一群诗歌爱好者自发组织的俱乐部;他回校任教后,学生尼尔又组织同学们重建该俱乐部)。这部影片拍摄于1989年,讲述的
阅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背影》,读者常为文章中所描述的父子之间那种挚爱亲情所感动,大多数学人也多从父子之爱的视角解读它。但亲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习见的主题,为何独有《背影》能被人传诵久远?倘若将它置于中西文化对比的开阔视野下来品评,我们就会发现,它自问世以来魅力不减,除了真情的力量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文章在不长的篇幅中,非常精妙地表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妙谛。    一、中国的情感表达方式    中
一  在“教育薪火书系·第一辑”中,由河北大学吴洪成教授等撰写的《颜元实学教育思想与实践》一书位列其中,著作对清初教育家颜元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细致书写,对颜元的教育精神进行了精要提炼。我们知道,自先秦时期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墨子、孟子及庄子等一批伟大的教育家,其后伴随着跌宕起伏的中国社会演进及教育变迁历程,先后又出现了一大批著名教育家,而以董仲舒、韩愈、朱熹、王守仁、蔡元培、黄炎培、陶行知等人为杰
“中小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1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由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学科教学论团队承担研究工作。其中,英语学科子课题—“中小学生英语学科能力表现研究”由北师大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王蔷教授任研究团队首席专家,其他核心成员包括该所陈则航副教授和十余位本专业的博硕研究生。北京市海淀区是参加该项目小学学段实验的唯一实验区。笔者作为“海淀区小学英语学
2019年9月,我成了一年级的班主任。作为一名刚刚教过一轮的教师,哪些方面做得好应该继续发扬,哪些方面应该改进,我已经做了深刻反思。暑假里我定目标、做计划、立规矩……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迎接即将入学的学生们。  一、制造“契机”:改变“怪”小孩  开学第一天,学生们带着兴奋与好奇走进教室,乖乖地坐在座位上。一个小男孩却一直站在教室的最后,叫他坐下,他不理我;叫他过来,也不理我。其他同学和他打招呼,他
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选了两封傅雷给他儿子傅聪的信,两封信都谈到了“坚强”,第一封信是这样说的:“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第二封信是这样说的:“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两封信都谈到了要儿子坚强,傅雷的思想情感在两信中是不是一样的呢?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两次谈到坚强的思想情感是有很大不同的
【摘 要】巧板类游戏历史悠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入挖掘巧板类游戏与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方面的契合点,以巧板类游戏为载体进行数学教学,可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把传统的寓言故事、古诗、成语故事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本文以九巧板教学为例,层层深入,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拼摆的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循序提升空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