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环境监管失职罪的认定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dd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监管失职罪是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环境保护监管职责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检察院反渎部门在本罪的侦查过程中,认定环境监管工作人员不作为行为与造成的危害后果之间具有刑法因果关系,是正确认定本罪并追究刑事责任的基础,也是本罪客观方面构成要件的重要部分。因此,对环境监管失职罪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监管失职罪;因果关系;认定方法
  一、环境监管失职罪因果关系的特点
  1.本罪因果关系属于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
  所谓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是指存在于不作为犯罪行为与它所引起的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内在的、本质的、合乎规律的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有学者认为不作为不具有因果关系,也有学者认为不作为因果关系是一种法律拟制关系,当前我国理论界对不作为犯罪存在因果关系基本都是持肯定态度。“准因果关系说”认为,事实上不作为本身对结果并不具有原因力,不作为犯罪之所以有因果关系存在,只是一种假设,从而把不作为因果关系视为一种拟制的因果关系。
  环境监管失职罪以特定职责为前提,由于环境监管人员没有履行或者没有认真、全面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或者义务,为其他行为人污染环境的行为提供了有利条件,最终导致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结果的产生。因此本罪符合不作为因果关系的特点:其一,环境监管人员负有特定的环境监管义务,并且有能力履行职责,却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其职责;其二,环境监管人员的失职行为并不当然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需要与他人的污染行为相结合,外来因素的介入,致使本罪因果关系链条并不直接。
  2.危害结果的原因多样化
  环境监管失职罪往往表现为一果多因的因果关系,其并不能脱离危害结果而单独存在。环境监管失职行为依附于已经存在的一个或多个因果关系中,只有与污染行为相互结合,才能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没有其他原因存在,即使有环境监管失职行为,也不会当然导致危害结果的产生。当存在多个原因的情形下,各个原因对危害结果产生的原因力是不同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分清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在定罪量刑时予以区别对待。
  二、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司法认定
  1.环境监管失职罪与一般环境监管失职行为的区别
  一般环境监管失职行为是行为人具有环境监管失职行为,但并没有造成公私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或者虽然造成了损失但并没有达到《刑法》所规定的重大损失的程度。
  2.环境监管失职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区别
  (1)主体不同。环境监管失职罪的主体只能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虽不是国家机关人员,但代表国家机关行使环境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却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人员。
  (2)犯罪行为发生的场合不同。环境监管失职犯罪只能发生在国家机关的环境监管活动过程中;而重大责任事故罪却是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
  (3)客观表现形式不同环境监管失职罪往往表现为行为人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不正确履行法律所赋予的环境监管职责;而重大责任事故罪,则一般表现为行为人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
  三、环境监管失职罪因果关系的认定方法
  1.污染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认定
  污染者的污染行为与其造成的危害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是环境法学长期以来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是确定污染环境罪和相关犯罪以及环境污染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环境犯罪因果关系往往难以认定,其理论探讨并不局限于传统刑法因果关系,特别是在曾经遭遇“四大公害”的日本,从学理和实践中陆续出现了因果关系推定、疫学因果关系等新理论。
  疫学因果关系理论应用于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认定当中,可以表述为,某种污染因子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即使在环境科学上尚不能得到科学证明,但根据大量的统计、观察能说明该污染因子对产生危害结果具有高度的盖然性时,就可以肯定其因果关系。与因果关系推定类似的,疫学因果关系不要求当事人个体对污染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举证,只要现实中存在某种污染因子与危害结果的产生具有高度盖然性时,我们就认定其因果关系。虽说这并不能得出完全精确的结论,但是它提出了一个较为具体的标准,可以对复杂的因果关系作出有效判断,弥补了传统因果关系认定理论的不足。疫学因果关系理论因此而受到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所采用,如著名的富山痛痛病第一、第二审诉讼即是运用此理论成功的典范。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6条规定“污染者应当就……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将此举证责任赋予环境污染行为人,如果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即可推定其存在,从而要求其承担举证不能而产生不利后果的风险。在认定环境监管失职罪当中污染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时,此方法是相通适用的。
  2.失职行为与污染行为的因果关系认定
  环境监管者的失职行为与污染者的污染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也是认定本罪的一个关键环节。根据条件说“无前者即无后者”的关系,如果没有该行为,结果便不会发生,那么该行为就是原因;如果环境监管者履行了其特定职责,污染行为就不会发生,那么失职行为就是污染行为的原因。由于条件说采用了“思维排除法”,所以其得以运用的前提,是科学知识成果及经验已经揭示了行为对结果的原因力,这是一种经验上的因果关系,便于司法机关认定。
  具体到本罪而言,要确定环境监管者的失职行为与污染者污染行为是否有因果关系,关键看失职行为是否构成污染行为的必要条件。如果环境监管者在恪尽职守的前提下,仍不能避免污染行为的发生,则应当认为失职行为与污染行为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相反,如果环境监管者在认真履行职责的情况下,污染行为将不会发生或者减少发生可能性,那么应当认定失职行为与污染行为之间具备刑法上因果关系;即使环境监管者主观上并无造成危害结果发生的目的,而其失职行为却客观上起到了帮助、放纵污染行为的作用,那么也应当认定失职行为与污染行为之间因果关系存在。
  参考文献:
  [1]宋海鸥,朴光洙,秦纪祥.如何认定环境监管失职罪,《环境保护》,2009年23期
  [2]季明珠.浅析环境监管失职犯罪.《人民检察》,2003年5期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要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提高建筑的质量,必须切实的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优化项目管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成本控制、进度管理以及施工安全管理四个方面。  关键词:优化;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措施  1 优化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打造企业优质的品牌  1.1建立健全建筑施工质量保障制度和体系,做好建
期刊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改善方案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园林施工;养护管理;现状;策略  一、园林施工现存问题  (1)对于植物的种类、施肥、树坑等要求,是依据各地土壤、气候以及交通等条件的不同而决定的,另外,施工过程也不是完全相同的,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然而,人们普遍认为园林施工技术水平远低于建筑施工技术,使得很少有人去学习
期刊
摘 要:文章根据自己多年建筑行业施工经验,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以加强对建筑的质量管理,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我国建筑质量监管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以期对同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存在问题;质量管理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有其独特的特点,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工程,建筑工程的样
期刊
摘 要:在实际的工作中,根据园林工程学的原理将园林施工管理和后期的养护工作相结合。要讲究科学方法,将园林绿化工程科学化,建设出经济实用美观的园林景观作品。  关键词:园林景观工程;问题;对策  一、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绿化苗木成活率低  绿化苗木的成活率直接影响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园林绿化工程中投入的苗木材料是有生命的绿化植物,不同的绿化苗木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栽植季节和
期刊
摘 要:本文就几个不同的方面提出了提高建筑给排水利用率的节能措施。  关键词:给排水;问题;节能  一、建筑用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1)管道锈蚀、用水设备的质量差等导致大量的水消失于无形。  (2)建筑给水系统设计欠合理,超压出流浪费水量巨大。生活给水系统按规定竖向分区后仍然存在着部分卫生器具配水点水压偏大的问题,据调查部分卫生器具的实际出水流量是额定流量的4倍~5倍,带来了水量浪费、水压过高、漏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园林施工企业也发展很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园林施工企业在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必须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运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为创造经济效益留出最大的空间。  关键词:园林;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引言  园林施工企业要想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强化成本管理,实施低成本的竞争策略,走质量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当谈到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时,人们自然想到的答案是:多读。这当然没错,熟能生巧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但,读也要讲求质量。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浅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兴趣,让阅读的种子在学生心田
期刊
摘 要:行政自由裁量权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并且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它是一种极易被错用的权力,如果控制不当,就会造成侵害到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降低政府信用、降低行政管理的效率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完善行政自由裁量权司法控制与司法审查制度,使其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行政自由裁量权;司法控制;司法审查  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概念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国家赋予行政
期刊
【摘 要】依法治国战略中,全民法治思维的养成尤为重要,司法公正,幼年养成,自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促相生,法治社会的形成才不会遥远。  【关键词】法治;全民;思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就是依法治国,并强调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发展。这在中国的法治史上,确实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法治是对“人治”的否定,更是对人民合法权益的尊重。全会在提到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时,
期刊
意思自治也称为私法自治,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在法定范围内的广泛的行为自由,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产生、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1]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原则跨越了民法的生产领域和交换领域,贯穿于整个民法之中,体现民法的最基本精神。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意思自治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原理的观点逐步在我国确立,但是也应当看到,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思维模式的固化,两千年封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