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哪个孩子不喜欢仰望夜空?哪个孩子不被夜空的美妙景象所吸引?他们都畅想着有一天能登上宇宙飞船,去银河系遨游。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吸管火箭》单元。在这一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制作吸管火箭并挑战发射,比较谁设计的火箭飞得更远。本课适合四到五年级的学生。
在这一单元学习中,学生要學会控制和操作变量,他们要测试吸管火箭,评估每个变量,决定理想的飞行模型。这一过程将会深深吸引学生,他们会研究所收集的飞行数据,分析吸管火箭的飞行结果,并对设计的装置进行改进。
一、火箭简史
在单元开始前,我会先向学生介绍火箭的历史。从中国的烟花到现代的火箭,建造火箭的历史是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在19世纪60年代,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曾设想有一艘太空飞船能从地面射出去,并飞到月球上。再往前回顾,事实上第一个火箭是由中国人制造的。大约在公元14世纪末,有一个名叫万户的官员,他在凳子上绑烟火筒并点燃,希望借此飞上月球。火药燃烧时会发出巨大的轰鸣声,但一旦火药燃尽,就没有动力带着万户和他的椅子飞翔。1900年,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火箭发展的明显进步,许多科学家为此做出了贡献,如俄罗斯物理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戈达德、火箭设计者德国的沃纳·冯·布劳恩等。现在有许多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火箭的历史,如罗恩·米勒写的《火箭的历史》及《火箭》。
二、火箭是怎样运行的
在学生开始设计及制作吸管火箭前,他们需要理解什么是火箭,并知道火箭是如何运行的。我决定通过头脑风暴来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首先问:“什么是火箭?”有学生回答:“它是把人带到外太空的一种装置。”有的说:“它是很大、很吵的一种机器,离开地面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和气体。”第二个问题通常要比之前的问题难一点:“你认为是什么使得火箭能飞起来?”有人回答:“它使用大量的燃料。”也有人说:“是大爆炸提起火箭,使火箭离开地面。”头脑风暴结束后,我们开始讨论蕴含在火箭背后的科学。
本节课,学生将接触到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描述的是力相互作用的关系,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气球就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点。如果你向气球里吹足气,然后释放它,空气会从开口处跑出来,它会促使气球向气体跑出的反方向运动。空气从气球释放出来产生的力是一个作用力,与之相等的力,是空气从气球释放的、驱动气球向前运动的力,这是反作用力。这个活动让学生十分激动,他们都在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也可以将这个课扩展为用气球、风筝线、一个塑料吸管、一个干净的塑料包、胶带来制作一个气球火箭,如果有学生对乳胶过敏,最好购买由乙烯基、箔或塑料制成的气球。
火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能将气体从一个方向排出,当气体从火箭的尾部排出时,火箭就会被推着向上运动。火箭作用在燃烧燃料上的力,会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来推动火箭运行。促使火箭运行的反作用力也叫做推力,推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火箭喷出的气态的质量和速度。火箭离开地面时,一定要有比重力更大的推力,推力越大,则火箭运行速度越快。这里,我参考的是西蒙·布鲁姆的《保持引力》一书。火箭的能量也可以是吸管火箭的能量源,吸管火箭的发射台比较昂贵,可以自制发射台来代替,谷歌上就有制作发射台的详细步骤。有些资料书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火箭的运行原理,如《火箭是如何运行的》《火箭及其他飞行器》。
三、让我们开始吸管火箭活动
在NSTA链接中,可以找到吸管火箭的一些记录及数据表。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在教室开展吸管火箭活动呢?因为这是一个融入STEM的活动,具体包括科学模型制作、数据收集、设计测试和一些数学技能。
开始制作前,我向大家展示了一个有关吸管火箭的视频,它很好地介绍了制作和测试吸管火箭的过程。
看完视频后,我问大家:“你们会如何设计一个吸管火箭让它运行最远呢?”在和学生讨论火箭的设计前,我花了一些时间了解学生对制作火箭的想法。有的学生觉得可以设计三角形或正方形火箭,另一些同学描述的火箭与NASA的火箭类似。讨论结束后,我们正式开始火箭的设计工作。由于要操作具体变量,所以需要回顾火箭的规格:吸管长10~20厘米,可以有2~5个翅片,火箭头必须在直径2厘米以内,同一火箭将会有三个不同的发射角度,学生应一一记录。然后,学生记录下他们的猜想,并动手设计火箭。他们需要画出火箭草图,然后制作火箭。在制作阶段,测量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需要用尺子去量吸管的长度和火箭头的直径,并使用三梁天平来确定火箭的质量,如果学生熟悉双盘天平的话,也可以用它来代替。这一过程中,将翅片装在吸管上可能会有一定困难,因而我建议两个同学一起合作完成。
四、吸管火箭测试
完成火箭的设计、制作及测量后,学生应在无风天气下,去空旷的室外完成测试。由于学生选择三个不同的发射角度,因此需要记录三次发射的不同距离。从记录来看,比较远的距离有39米。
测试前,我建议在地面展开30米的卷尺,这样有利于同学们看到自己火箭的飞行距离。同时提醒他们带好安全风镜,便于在发射地区能够清晰地看到火箭飞行。
接下来,让学生们带着记录表、剪贴板和一支铅笔,记录下火箭的飞行距离。当火箭释放后,学生很有可能因为激动而忘记记录数据,所以有时需要提醒学生专注自己的工作。我很期待听到火箭飞出去后学生发出的欢呼,但并不是所有的火箭都能飞得很好,作为老师,我们应安慰学生,让他们有另一次机会改进火箭的设计。
一名学生正在记录她的火箭飞行数据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分析火箭飞行的结果,测试的唯一变量是火箭发射的角度。我们希望通过控制变量来建立一个更系统的方法。之前的活动中,控制的变量是吸管的长度、翅片的个数和火箭头的大小,操作的变量是发射角度。这一次,学生没有改变火箭自身的设计,仅需控制火箭的发射角度。 五、吸管火箭的改进
在之后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操纵一个之前被控制的变量,从而控制其他变量。例如,可以被操作的变量有吸管的長度,学生可以设计、制作、测试并记录数据。火箭长度可以是10厘米、15厘米或20厘米。与此同时,翅片的数量和设计得保持不变,鼻锥的大小也得统一,发射角度45度。通过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学生能够了解每个被操纵的变量如何影响火箭的飞行。
操作的变量也可以是翅片的数量或火箭头的大小。在本单元最后,学生能够对发射最远的火箭类型达成共识。
六、一些困难
在向学生介绍火箭的制作和发射主题时,学生说出了他们脑中的一些科学概念。最初,学生们对火箭的美观更为重视,而不是考虑火箭的什么特性能使之飞得最远。在学生初次试飞火箭后,这个误解不再是个问题。第二个困难是能否精确测量、称量火箭。一些学生使用尺子的方法并不准确,从而导致测量数据有误。此外,对火箭质量的称量也是一大挑战。
对于低年级学生,让他们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下结论会很困难,而这恰恰是一个重要的技能,在他们今后的生活中会多次用到。写实验报告也令人头疼,《吸管火箭》单元开始,学生就要为实验报告做准备,他们需要检查火箭飞行的结果,然后操作一些变量使火箭飞得更好,因而准备工作至关重要,但学生在这一点上仍有困难。
七、课程评价
在《吸管火箭》单元,我用了许多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在课上,我会提问或观察学生们在火箭飞行实验中的一些具体细节。我要看学生有没有用尺子准确记录下飞行距离,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规格制作火箭,听听学生是否能说清楚他们所做的工作。最后,我想看看学生能否在第一次试飞的基础上,制作出一个更成功的火箭。对此,我会专门设计一个环节来评判学生的表现。
《吸管火箭》单元十分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学期快结束时,我问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是哪个,他们首先说到的就是吸管火箭,我感到非常欣慰。这是一个将STEM与课程相融得很好的活动,学生们充分享受了活动的过程。
八、吸管火箭制作指南
下面是对吸管火箭制作的一些简单指导:
1.拿出一根吸管,并将其长度切到10厘米到20厘米之间;
2.在卡纸上,画出你将贴在火箭上的翅片,将翅片剪下来,并用剪下的翅片做模板,接着制作剩下的翅片;
3.使用透明胶带,将翅片贴到吸管火箭上;
4.制作黏土火箭头,直径2厘米或更少;
5.将黏土火箭头放置到吸管底端。
在这一单元学习中,学生要學会控制和操作变量,他们要测试吸管火箭,评估每个变量,决定理想的飞行模型。这一过程将会深深吸引学生,他们会研究所收集的飞行数据,分析吸管火箭的飞行结果,并对设计的装置进行改进。
一、火箭简史
在单元开始前,我会先向学生介绍火箭的历史。从中国的烟花到现代的火箭,建造火箭的历史是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在19世纪60年代,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曾设想有一艘太空飞船能从地面射出去,并飞到月球上。再往前回顾,事实上第一个火箭是由中国人制造的。大约在公元14世纪末,有一个名叫万户的官员,他在凳子上绑烟火筒并点燃,希望借此飞上月球。火药燃烧时会发出巨大的轰鸣声,但一旦火药燃尽,就没有动力带着万户和他的椅子飞翔。1900年,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火箭发展的明显进步,许多科学家为此做出了贡献,如俄罗斯物理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戈达德、火箭设计者德国的沃纳·冯·布劳恩等。现在有许多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火箭的历史,如罗恩·米勒写的《火箭的历史》及《火箭》。
二、火箭是怎样运行的
在学生开始设计及制作吸管火箭前,他们需要理解什么是火箭,并知道火箭是如何运行的。我决定通过头脑风暴来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首先问:“什么是火箭?”有学生回答:“它是把人带到外太空的一种装置。”有的说:“它是很大、很吵的一种机器,离开地面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和气体。”第二个问题通常要比之前的问题难一点:“你认为是什么使得火箭能飞起来?”有人回答:“它使用大量的燃料。”也有人说:“是大爆炸提起火箭,使火箭离开地面。”头脑风暴结束后,我们开始讨论蕴含在火箭背后的科学。
本节课,学生将接触到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描述的是力相互作用的关系,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气球就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点。如果你向气球里吹足气,然后释放它,空气会从开口处跑出来,它会促使气球向气体跑出的反方向运动。空气从气球释放出来产生的力是一个作用力,与之相等的力,是空气从气球释放的、驱动气球向前运动的力,这是反作用力。这个活动让学生十分激动,他们都在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也可以将这个课扩展为用气球、风筝线、一个塑料吸管、一个干净的塑料包、胶带来制作一个气球火箭,如果有学生对乳胶过敏,最好购买由乙烯基、箔或塑料制成的气球。
火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能将气体从一个方向排出,当气体从火箭的尾部排出时,火箭就会被推着向上运动。火箭作用在燃烧燃料上的力,会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来推动火箭运行。促使火箭运行的反作用力也叫做推力,推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火箭喷出的气态的质量和速度。火箭离开地面时,一定要有比重力更大的推力,推力越大,则火箭运行速度越快。这里,我参考的是西蒙·布鲁姆的《保持引力》一书。火箭的能量也可以是吸管火箭的能量源,吸管火箭的发射台比较昂贵,可以自制发射台来代替,谷歌上就有制作发射台的详细步骤。有些资料书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火箭的运行原理,如《火箭是如何运行的》《火箭及其他飞行器》。
三、让我们开始吸管火箭活动
在NSTA链接中,可以找到吸管火箭的一些记录及数据表。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在教室开展吸管火箭活动呢?因为这是一个融入STEM的活动,具体包括科学模型制作、数据收集、设计测试和一些数学技能。
开始制作前,我向大家展示了一个有关吸管火箭的视频,它很好地介绍了制作和测试吸管火箭的过程。
看完视频后,我问大家:“你们会如何设计一个吸管火箭让它运行最远呢?”在和学生讨论火箭的设计前,我花了一些时间了解学生对制作火箭的想法。有的学生觉得可以设计三角形或正方形火箭,另一些同学描述的火箭与NASA的火箭类似。讨论结束后,我们正式开始火箭的设计工作。由于要操作具体变量,所以需要回顾火箭的规格:吸管长10~20厘米,可以有2~5个翅片,火箭头必须在直径2厘米以内,同一火箭将会有三个不同的发射角度,学生应一一记录。然后,学生记录下他们的猜想,并动手设计火箭。他们需要画出火箭草图,然后制作火箭。在制作阶段,测量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需要用尺子去量吸管的长度和火箭头的直径,并使用三梁天平来确定火箭的质量,如果学生熟悉双盘天平的话,也可以用它来代替。这一过程中,将翅片装在吸管上可能会有一定困难,因而我建议两个同学一起合作完成。
四、吸管火箭测试
完成火箭的设计、制作及测量后,学生应在无风天气下,去空旷的室外完成测试。由于学生选择三个不同的发射角度,因此需要记录三次发射的不同距离。从记录来看,比较远的距离有39米。
测试前,我建议在地面展开30米的卷尺,这样有利于同学们看到自己火箭的飞行距离。同时提醒他们带好安全风镜,便于在发射地区能够清晰地看到火箭飞行。
接下来,让学生们带着记录表、剪贴板和一支铅笔,记录下火箭的飞行距离。当火箭释放后,学生很有可能因为激动而忘记记录数据,所以有时需要提醒学生专注自己的工作。我很期待听到火箭飞出去后学生发出的欢呼,但并不是所有的火箭都能飞得很好,作为老师,我们应安慰学生,让他们有另一次机会改进火箭的设计。
一名学生正在记录她的火箭飞行数据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分析火箭飞行的结果,测试的唯一变量是火箭发射的角度。我们希望通过控制变量来建立一个更系统的方法。之前的活动中,控制的变量是吸管的长度、翅片的个数和火箭头的大小,操作的变量是发射角度。这一次,学生没有改变火箭自身的设计,仅需控制火箭的发射角度。 五、吸管火箭的改进
在之后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操纵一个之前被控制的变量,从而控制其他变量。例如,可以被操作的变量有吸管的長度,学生可以设计、制作、测试并记录数据。火箭长度可以是10厘米、15厘米或20厘米。与此同时,翅片的数量和设计得保持不变,鼻锥的大小也得统一,发射角度45度。通过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学生能够了解每个被操纵的变量如何影响火箭的飞行。
操作的变量也可以是翅片的数量或火箭头的大小。在本单元最后,学生能够对发射最远的火箭类型达成共识。
六、一些困难
在向学生介绍火箭的制作和发射主题时,学生说出了他们脑中的一些科学概念。最初,学生们对火箭的美观更为重视,而不是考虑火箭的什么特性能使之飞得最远。在学生初次试飞火箭后,这个误解不再是个问题。第二个困难是能否精确测量、称量火箭。一些学生使用尺子的方法并不准确,从而导致测量数据有误。此外,对火箭质量的称量也是一大挑战。
对于低年级学生,让他们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下结论会很困难,而这恰恰是一个重要的技能,在他们今后的生活中会多次用到。写实验报告也令人头疼,《吸管火箭》单元开始,学生就要为实验报告做准备,他们需要检查火箭飞行的结果,然后操作一些变量使火箭飞得更好,因而准备工作至关重要,但学生在这一点上仍有困难。
七、课程评价
在《吸管火箭》单元,我用了许多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在课上,我会提问或观察学生们在火箭飞行实验中的一些具体细节。我要看学生有没有用尺子准确记录下飞行距离,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规格制作火箭,听听学生是否能说清楚他们所做的工作。最后,我想看看学生能否在第一次试飞的基础上,制作出一个更成功的火箭。对此,我会专门设计一个环节来评判学生的表现。
《吸管火箭》单元十分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学期快结束时,我问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是哪个,他们首先说到的就是吸管火箭,我感到非常欣慰。这是一个将STEM与课程相融得很好的活动,学生们充分享受了活动的过程。
八、吸管火箭制作指南
下面是对吸管火箭制作的一些简单指导:
1.拿出一根吸管,并将其长度切到10厘米到20厘米之间;
2.在卡纸上,画出你将贴在火箭上的翅片,将翅片剪下来,并用剪下的翅片做模板,接着制作剩下的翅片;
3.使用透明胶带,将翅片贴到吸管火箭上;
4.制作黏土火箭头,直径2厘米或更少;
5.将黏土火箭头放置到吸管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