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情报实践的作用,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图书馆员的科研素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此更好的服务与教学,做好学生的“第二课堂”。
【关键词】信息资源;人性化;馆藏特色;职业道德素养
高职教育是一种在较高层次上实施的能力本位教育,与普通高校学生培养的方向有所不同:普通高校培养的人才方向是学科型的科学教育,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是工程与技术层次的教育。在办学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上,高职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校又与中职教育有所区别。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大多数是从普通中专或者成人高校升格或者合并设置的,极少数由高等专科学校转制而成。馆藏基础比较薄弱,载体类型单一,以印刷型为主,数字资源数量明显不足,无法满足网络环境下读者的信息需求。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读者人数大量增加,再加上学院为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兴办新专业、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等,笔者认为应抓住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特点,转变办馆理念,加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从而达到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互动的目的。
1、图书馆员的科研素质是直接影响图书馆业务工作质量的内在因素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以及计算机国际语言化技术的突破,正在把传统的分离割裂的图书馆推向全球一体化、网络化的新境地。这就对图书馆员提出了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的要求。长期的习惯性思维认为高校图书馆是服务性的机构,主管部门对图书馆的科研要求不够,馆员本人对科研热情也不高,要求也不迫切,除了评定职称时有论文要求外,平时不搞科研只要工作过得去就行,致使服务与科研出现极不平衡的发展。但科研素质的具备,成为图书馆员从事图书情报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图书馆员具备的科研素质表现为:发现图书情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敏锐性;筛选、评价、运用图书情报成果的准确性;概括升华自己图书情报实践经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及掌握图书情报科学研究方法等等。图书馆员科研素质提高,还可以将图书情报理论与图书情报实践的距离拉近,使图书情报实践的创新速度加快。同时,专业人员可以利用科学研究能力的迁移效应,提高业务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图书情报工作的质量,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
2、图书馆员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是促进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发展的需要
开展科研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吸收获取大量知识的过程。这些知识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其他专业的科学理论。它能转化为馆员的思想智慧,进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学术水平、科研潜质、业务技能。因此,科研是一所无形式、无条件的自修的大学,有愿望可以拥有她。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创建和发展,并不是自发的、自我封闭式的运动过程。它有多方含义:第一、图书馆学理论、情报学理论发展直接动力和源泉来自图书馆情报工作的实践。推动图书情报科学研究的根本力量,产生于图书情报实践的需要。第二、图书情报理论的科学性、可行性、指导性,又必须经过图书情报实践才能确定。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目前来说还不够完善和成熟,他们需要不断地、及时地从图书情报实践中获取新的反馈信息以及新的认识,不断调整和改造更新自身,使自己逐步臻于完善。最具有权威,真正能证明其正确程度的,只能是图书情报工作实践,可见图书情报理论的发展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得以形成、得以完善。因而,对于那些既从事图书情报实践,同时又进行图书情报科学理论的人,更有条件促进图书情报科学理论的成熟和完善,才能获得科学的图书情报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综上所述,培养和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培养和提高图书馆员的科研素质呢?
首先,我们要做好在职图书馆员科研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在职馆员培训要树立较长远的计划,解决馆员逐步提高科研水平的问题,使之更好发挥创造性做好工作。对于在职馆员科研素质培养和提高要从实际出发。总的来说,这样两个方面是必须注意的。第一、创造条件,更新观念,使图书馆员树立科学研究的意识。在图书情报工作实践中,最主要的还不是馆员能不能从事科学研究,而是他们有没有进行图书情报科学研究的意识。因此,我们必须确定一种全新的观念,既图书情报学研究或其他学科的研究是专业人员,尤其是中、高级人员份内的工作,专业人员应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方式进行研究。为此将专业人员的科研活动纳入管理工作的体系中,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要让科研与工资、晋级、晋职挂钩,强化科研行为。第二、加强图书馆员的继续再教育,使图书馆员有重新集中系统学习的机会,不断的提高自己。事物总是发展的,新东西是层出不穷的。在掌握了一定知识、方法等科研素质的专业人员,也应该及时吸取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方法。对于这种学习应采取多种形式和不同的方法。
其次,图书馆员队伍是不断流动的,应不断充实、补充。对于这些充实、补充的馆员科研素质的培养,应从改革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入手。第一、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研究过程的性质。第二、增设图书情报科学研究方法课,创造条件使学生在校期间从事一定量的图书情报科学研究。培养和提高这些新生力量的科研素质,对于整个图书情报专业队伍素质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新兴科学不断产生,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涌进图书馆,使得图书馆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图书馆员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树立终身学習的意识,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以优质高效的专业技术开拓服务领域新局面,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刻苦钻研,完善技能,精通业务,提高服务水平。不仅要掌握图书情报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必须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馆藏文献进行深层次开发,使自己成为一位复合型人才。并且要努力建造一种善于进行新陈代谢的开放型的知识结构,使其具有基础较宽、灵活性较强,便于同各种新知识体系联系的特点。这样图书馆员才能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使个体知识结构更具应变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信息资源;人性化;馆藏特色;职业道德素养
高职教育是一种在较高层次上实施的能力本位教育,与普通高校学生培养的方向有所不同:普通高校培养的人才方向是学科型的科学教育,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是工程与技术层次的教育。在办学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上,高职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校又与中职教育有所区别。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大多数是从普通中专或者成人高校升格或者合并设置的,极少数由高等专科学校转制而成。馆藏基础比较薄弱,载体类型单一,以印刷型为主,数字资源数量明显不足,无法满足网络环境下读者的信息需求。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读者人数大量增加,再加上学院为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兴办新专业、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等,笔者认为应抓住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特点,转变办馆理念,加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从而达到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互动的目的。
1、图书馆员的科研素质是直接影响图书馆业务工作质量的内在因素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以及计算机国际语言化技术的突破,正在把传统的分离割裂的图书馆推向全球一体化、网络化的新境地。这就对图书馆员提出了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的要求。长期的习惯性思维认为高校图书馆是服务性的机构,主管部门对图书馆的科研要求不够,馆员本人对科研热情也不高,要求也不迫切,除了评定职称时有论文要求外,平时不搞科研只要工作过得去就行,致使服务与科研出现极不平衡的发展。但科研素质的具备,成为图书馆员从事图书情报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图书馆员具备的科研素质表现为:发现图书情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敏锐性;筛选、评价、运用图书情报成果的准确性;概括升华自己图书情报实践经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及掌握图书情报科学研究方法等等。图书馆员科研素质提高,还可以将图书情报理论与图书情报实践的距离拉近,使图书情报实践的创新速度加快。同时,专业人员可以利用科学研究能力的迁移效应,提高业务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图书情报工作的质量,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
2、图书馆员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是促进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发展的需要
开展科研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吸收获取大量知识的过程。这些知识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其他专业的科学理论。它能转化为馆员的思想智慧,进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学术水平、科研潜质、业务技能。因此,科研是一所无形式、无条件的自修的大学,有愿望可以拥有她。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创建和发展,并不是自发的、自我封闭式的运动过程。它有多方含义:第一、图书馆学理论、情报学理论发展直接动力和源泉来自图书馆情报工作的实践。推动图书情报科学研究的根本力量,产生于图书情报实践的需要。第二、图书情报理论的科学性、可行性、指导性,又必须经过图书情报实践才能确定。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目前来说还不够完善和成熟,他们需要不断地、及时地从图书情报实践中获取新的反馈信息以及新的认识,不断调整和改造更新自身,使自己逐步臻于完善。最具有权威,真正能证明其正确程度的,只能是图书情报工作实践,可见图书情报理论的发展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得以形成、得以完善。因而,对于那些既从事图书情报实践,同时又进行图书情报科学理论的人,更有条件促进图书情报科学理论的成熟和完善,才能获得科学的图书情报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综上所述,培养和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培养和提高图书馆员的科研素质呢?
首先,我们要做好在职图书馆员科研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在职馆员培训要树立较长远的计划,解决馆员逐步提高科研水平的问题,使之更好发挥创造性做好工作。对于在职馆员科研素质培养和提高要从实际出发。总的来说,这样两个方面是必须注意的。第一、创造条件,更新观念,使图书馆员树立科学研究的意识。在图书情报工作实践中,最主要的还不是馆员能不能从事科学研究,而是他们有没有进行图书情报科学研究的意识。因此,我们必须确定一种全新的观念,既图书情报学研究或其他学科的研究是专业人员,尤其是中、高级人员份内的工作,专业人员应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方式进行研究。为此将专业人员的科研活动纳入管理工作的体系中,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要让科研与工资、晋级、晋职挂钩,强化科研行为。第二、加强图书馆员的继续再教育,使图书馆员有重新集中系统学习的机会,不断的提高自己。事物总是发展的,新东西是层出不穷的。在掌握了一定知识、方法等科研素质的专业人员,也应该及时吸取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方法。对于这种学习应采取多种形式和不同的方法。
其次,图书馆员队伍是不断流动的,应不断充实、补充。对于这些充实、补充的馆员科研素质的培养,应从改革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入手。第一、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研究过程的性质。第二、增设图书情报科学研究方法课,创造条件使学生在校期间从事一定量的图书情报科学研究。培养和提高这些新生力量的科研素质,对于整个图书情报专业队伍素质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新兴科学不断产生,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涌进图书馆,使得图书馆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图书馆员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树立终身学習的意识,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以优质高效的专业技术开拓服务领域新局面,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刻苦钻研,完善技能,精通业务,提高服务水平。不仅要掌握图书情报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必须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馆藏文献进行深层次开发,使自己成为一位复合型人才。并且要努力建造一种善于进行新陈代谢的开放型的知识结构,使其具有基础较宽、灵活性较强,便于同各种新知识体系联系的特点。这样图书馆员才能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使个体知识结构更具应变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