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来源 :中华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u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系统评价ICU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为相关预测模型的构建、应用及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HINA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发表的与ICU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由2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使用预测模型构建研究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清单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28个ICU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其中20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在验模过程中均>0.7.性别、年龄、糖尿病史、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是进入模型最多的预测因子.结论 ICU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研究整体质量较高、模型性能好.男性、高龄、有糖尿病史、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长是ICU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因素.护理人员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选择预测模型,尽早识别压力性损伤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其他文献
总结1例剖宫产术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继发脾破裂的护理经验.包括脾破裂后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密切监测血压、腹内压变化;减少输血时的溶血反应并做好栓塞的观察与预
目的分析我院无创基因检测对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检测效果,探讨不同检测孕周、孕妇年龄与检测效果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13年6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DNA testing,NIPT)的孕妇,对检测结果高风险者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检测低风险者行电话随访,以核型分析和随访结果判断胎儿是否异常,分析NIPT的检测效果指标。按孕妇年龄分为<30岁、30~34岁、35~39岁和≥40岁4个各组,按检测孕周分为≤13<
白血病为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评估症状群可以理解患儿经历的症状,有助于症状的联合管理。该文综述了国内外白血病患儿症状群评估工具的内容、特点及应用情况。建议根据现有普适性工具的特点并结合白血病患儿疾病特点,开发适合白血病患儿症状群的特异性评估工具,为通过有效管理提升患儿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体验,为开展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入住安徽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脊柱外科的脊髓损伤患者12例及其配偶12名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归纳并提炼主题。结果基于二元应对系统交互模型归纳出积极应对(共同面对、一致的疾病信念、转变沟通态度)、消极应对(适应困难、过度的保护行为、回避或冲突)、困难与挑战(亲密感丧失、寻求外部支持、构建新常态)共3个主题和9个亚主题。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及其配偶
目的构建社区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能力评价指标。方法基于文献研究、理论分析、质性访谈初步拟订评价指标,2020年8月—9月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平均分配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为90%、100%,有效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66;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174、0.22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终确立的社区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能力评价指标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准备能力、突
目的探讨智能握力系统在PICC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月在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行PICC的10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以智能握力球为载体的智能握力系统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传统握力球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及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置管后第14天和第28天腋静脉单位时间内平均血液流速。结果试验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