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疼痛相关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lservermainten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疼痛作为大多数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调节机制涉及多种生物分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广泛分布于人体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伤害性通路中,其受体也在疼痛通路中表达.CGRP及其受体通过激活谷氨酸受体和第二信使系统参与中枢敏化,且CGRP本身作为促炎神经肽,还与其他炎症介质相互作用参与外周神经系统敏化,进而传递伤害性疼痛信息.目前较多研究表明CGRP参与疼痛发生,而阻断CGRP受体及抑制CGRP表达与疼痛缓解存在一定联系,本文将综述CGRP通过参与神经系统敏化诱导疼痛发生的相关机制及抑制其表达后对疼痛缓解的影响,为今后寻找新的疼痛靶向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群体研究证据所提供的治疗方案对改善胰腺癌的预后效果有限.究其原因,还是由于胰腺癌高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以及个体间的异质性造成了其治疗效果的差异.精准治疗模式在癌症领域的蓬勃发展也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胰腺癌在靶向治疗、分子分型、个体化肿瘤模型等方面都有了一些进展,为精准治疗模式在胰腺癌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胰腺癌的四大驱动突变(KRAS、TP53、CDKN2A、SMAD4)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还缺乏相对应的靶向药物.Ⅱ期临床试验证实AMG51
背景与目的:Gasdermin (GSDM)家族由6个重要分子组成,主要负责调控细胞焦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近来不断有研究表明GSDM家族的表达失调参与多种癌症进程,然而GSDM家族成员在胃癌中的表达、预后、功能和潜在机制研究尚待阐明.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性的分析GSDM基因家族各成员在胃癌中的作用.方法:使用ONCOMINE、GEPIA2、UALCAN、Kaplan-Meier Plotter、cBioPortal、TIMER 2.0、DiseaseMeth等多个数据库对GSDM家族分子在胃癌
随着癌症发病率与治愈率不断上升,癌症本身及其治疗带来的疼痛发病率也不断攀升.同时癌症病人生存期的延长,使癌痛成为康复和生活质量的一大阻碍,癌痛的治疗亟需更完善的发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脊髓电刺激治疗癌痛的文献,以及3例脊髓电刺激治疗癌痛的病例报告,进一步阐述脊髓电刺激对于癌痛治疗的疗效,为癌痛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于脊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 再活化、大量复制并沿感觉神经纤维向所支配的皮节扩散,造成相应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纤维发生炎症、出血,甚至坏死 [1].虽然部分带状疱疹病人的神经痛及神经炎性反应发生早于疱疹出现,但目前带状疱疹神经痛的规范治疗往往始于出现疱疹时 [2].有研究表明早期应用加巴喷丁可缩短病人疼痛缓解时间、改善病人睡眠及生存质量 [3,4].10%~25%的病人在疱疹及神经愈合后仍存在疼痛,进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