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城市的快慢曲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su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南站到天津站,距离115公里,京津城铁用时27分钟;北京京广中心到北京南站,距离17.28公里,驾车1小时36分钟。高铁使中国城市间 ‘对流’速度加快,但另一方面城市内部‘堵心’更加严重。
  
  关注理由:
  
  2010年,中国高铁频频高调亮相,并以其速度赢得国内外的关注,成为我国一张耀眼的新名片。据铁道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建高速铁路将超1.6万公里。有外媒曾形象地描述:“其总长度足够从北京延伸到伦敦,再从伦敦折回北京。”中国用5年时间走完了国际上40年的高速铁路发展历程。毫无疑问,中国快马加鞭进入了“高铁时代”。
  
  2010年7月1日,长三角“铁路快速动脉”——沪宁城际铁路开通运行,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同年9月28日,沪杭高铁试运行,并以416.6公里的速度,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的最高时速;2010年12月3日,京沪高铁再次刷新最高试验时速,达到时速486.1公里。中国高铁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实现了“梦幻般”跨越。
  但头顶高速度、先进技术等光环的中国高铁却没能真正征服中国数亿“囊中羞涩”的民众,高速度背后的高票价让民众“心动”大于行动,逐渐消失的普快、特快让民众感到“被高铁”的痛苦与困惑。
  有媒体报道称,2010年7月开始运营的沪宁高铁因票价过高,出现了部分车厢仅1名乘客的情况,更有甚者,有的车厢空无一人。
  临近年关,高价高铁也成为返乡学生和打工族们的一块儿心病。步入“高铁时代”的春运使得众多放假回家的学生难以承受,还有不少挣钱不易的打工族只好选择坐长途车返乡。
  同样感到困惑的还有学者。在他们看来,我国如此大面积、高标准的高铁建设有待商榷。中国到底需不需要、需要什么样的高铁,应成为有关部门需要首先面对的问题。
  “争议高铁”成为中国高铁时代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拷问着中国高铁发展之殇。
  如果要形容高铁,简单明了的数字往往是最好的方式。
  武汉与广州相距1068公里,只要你肯花490元,原本难熬的十几个小时会被高铁迅速缩短至3小时。在这一点上,“山姆大叔”也不得不为之汗颜,虽然从华盛顿特区到芝加哥的里程与此相似,但乘坐美国铁路公司的火车需要18小时。
  更让西方汗颜的还有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中国只用了5年时间就走完了国际上40年的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我国有句老话:“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曾于改革开放初期响彻中国的大江南北。如今,它正成为一种从国家到地方政府的共识。
  中国高铁的运营时速从200公里、350公里到380公里……在国家巨大投资支持和热情鼓励下,中国高铁未来还将续写更“辉煌”的历史。
  毋庸置疑,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对于缓解日益紧张的客货两运压力确有实际意义,纵能扬我国威,刺激经济发展,但在我国现有国情下,如此大规模、高标准的高铁建设对于民众的“适应”却是一个些许艰难的过程。
  通常来说,一个人的时间价值以工资额为考核标准,也就是说,收入越高,对时间越看重。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民众的收入水平与欧美等国相差10倍之多,欧美对客运速度要求尚未达到我国高铁的水平,无怪乎我国大多数民众感觉“囊中羞涩”,宁可放弃速度而追求实惠。
  追求高技术标准与高速度的背后是高昂的建设成本。以京津城际来说,两地相距120公里,考虑到两地距离并不远,时速200到250公里足矣。按每公里1亿来计算,京津城际120多个亿足矣。然而,最终确定时速为350公里,建设投入也相应提高到200多个亿。前后相差几十亿,最终将摊入票价,本可实惠的票价因此被抬高。
  一方面是遍地开花的高铁以及“高高在上”的价格;另一方面是有乘坐火车需求,经济能力却有限的普通民众。现实情况致使双方难以达成双赢局面,中国铁路提速和扩建的初衷恐难完全实现。
  如果说高铁是追求“快”而带来的烦恼,那么由“城市病”引发的“慢”同样让人苦恼。
  曾有网友打趣说,赶往火车站用1个多小时,坐高铁用40几分钟,走出火车站用30多分钟,不知道是喜还是忧。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后,井喷式增长的机动车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独特注脚,特别是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北京,被人们称为“首堵”。
  堵车更堵心,遇到上下班高峰期,管你奔驰、宝马、林肯、丰田、本田、奇瑞QQ,免不了成为拥挤车流中静止的一点,即使心情急躁,你也要耐心等待着“挪”的希望。
  要解决交通中的“快”与“慢”,其实有共通之处,那就是以何者为本。以民为本,从中国民众的实际情况与利益出发,实施有层次、有规划、理性的高铁建设,那么高铁就能为百姓带来切身好处,使其享受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同样,治堵之方如能将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从实际出发,科学地进行城市规划,以法律之利剑斩断相关利益输送渠道,那么民众自会多一份会心的微笑,少一份无奈的叹息。
  (编辑 崔银娜)
其他文献
“鼠标点点,财源滚滚”、“穿着睡衣,坐在家里,也能赚钱!”……当人们登录互联网,往往会被一些不起眼的电子小广告所吸引。殊不知,在这些暴富“神话”的背后,网络传销的黑手正伸向有可能上钩的网民,快速致富的“诱饵”将成为害人害己的毒药。对此,公安、工商部门和专业人士不断地提醒广大网民,警惕暴富背后的网络传销陷阱。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联合中国反传销协会今年3月发布的《2010中国网络传销调查报告》显示
10月8日,记者慕名来到山东省汶上县。作为记者此行的目的地——汶上县人民检察院,就坐落在这个古城北角。  汶上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宏武告诉记者,出于保稳定、促和谐的想法,该院快速推进派驻检察室建设,使检察室真正成为基层检察院的一线“侦察兵”、督促基层组织依法履责的“助推器”和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桥头堡”。  一线“侦察兵”  据了解,自去年该院第一个派驻南站(开发区)检察室成立以来,
近日,网络词汇“败”在互联网上出现的频率超高,“败”一词有心甘情愿被人“宰”之意。而网友们“败”的最多的是各种瓶瓶罐罐的化妆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埃及皇朝贵族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使用动植物油脂、矿物油和植物花朵对皮肤作单纯的物理防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化妆品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化妆品已经不再是令人望尘莫及的贵族专属“奢侈品”,而正逐渐成为与每个人的“面子工程”息息相关的日用
年秋冬季,都是呼吸道感染高发时期,无论白天黑夜,儿科门诊里都挤满了发热的宝宝们。特殊时期,我们先把安全就医提醒放在最前面。  带宝宝安全就医  医院是多种病原体混合的场所。就医的过程中,宝宝免不了接触新的病原体。因此,建议父母尽量缩短带宝宝在医院停留的时间。  ● 可以请一位家长提前到医院挂号、排号,等快叫到宝宝的号的时候,再让宝宝进入就诊区。  ● 就诊后,马上请其他家人带宝宝离开小病号和家长们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茅兰沟乡五家村村民梁跃告诉本刊记者:“我一家5口人,过去一直都以种玉米为主业,一年下来收入不到3000元。这两年开始种植黑木耳,如今每年都能收入5万多元,做梦都没有想到能挣这么多钱,还是要感谢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呀!”  像梁跃这样靠发展高效农业实现“脱贫梦”的农民,在承德有43万人。  承德市委书记杨 说:“改善民生一定要首先解决农民贫穷的现状。只有农民致富了民生才能改善。而要
在“稳增长”调控之下,今年二季度以来,一些地方竞相扩大投资规模。天津、山西、黑龙江、江苏、重庆、贵州等十余省市陆续发布累计超过10万亿元的地方经济刺激计划。  对于部分省市累计超过10万亿元的地方经济刺激计划,财政部科研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认为,要意识到这10万亿元更多是“象征意义”,部分地方发布的投资计划实际为长期计划,并非当年实际投资规模。  有专家表示,在适度增加投资的过程中,警惕低效益的
今年8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的新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国标”)在经过一年过渡期后正式实施。相较于2003年的旧标准,新国标的最大变化在于对婴幼儿纺织品中“婴幼儿”年龄段范围的扩大,规定3岁以下婴幼儿服装必须符合A类安全标准,否则将被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新国标发布已经两个月,各大市场的执行情况如何?消费者及业内人士如何看待童装新标准?《民生周刊》记者走
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文化产业大发展与大繁荣,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作为首都北京,更是首当其冲。本期“科学发展 保障民生”系列报道走进北京,关注其在文化创新方面的“非常路”。  随着十七届六中全会、“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一系列扶持政策让文化创意产业这片蕴藏巨大投资机遇的沃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生机。  有着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积淀
三月的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大地乍暖还寒。当笔者走进土右旗花苑园小区中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屋里暖融融的,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下象棋,原内蒙古土右旗化肥厂工程师退休干部张振声高兴地告诉笔者,“今年旗政府继续为企业退休人员提高养老金待遇,人均每月增加221元,我有高级职称,每月能增加340元,连老伴的一起一个月能增加近600元,我们挺高兴的。”  近年来,内蒙古土右旗认真落实国家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十一
武汉全市5000多個建设工地遍地开花,交通堵塞,扬尘笼罩。当市民拥堵在回家的马路上时,抱怨、责难之声一片。武汉市某领导对此表示,建设不会停止,如果不这样做,对不起这座城市,将顶着骂名继续下去。(荆楚网2月15日)  放眼全国,大搞建设的其实不止武汉这样的大城市。2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有655个城市正计划“走向世界”,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  客观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