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 突破万次充放电循环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_joh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2千瓦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成功实现1万次充/放电循环,电池模块的能量效率未见明显衰减。这是继日本住友电工公司之后,世界上第二套成功突破1万次充放电循环耐久性实验考核的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
  从中科院了解到,2千瓦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是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华民研究员领导的团队自主研发的,自2007年7月6日运行以来,每天进行7次充放电循环,截至2011年6月4日已无故障运行1429天,累计运行时间超过3.4万小时,成功实现1万次充/放电循环,电池模块的能量效率未见明显衰减。目前该电池耐久性快速评价试验系统仍在继续运行。
  从2006年起,大连化物所储能电池研究团队先后与大连银河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和博融(大连)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在液流储能电池系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8项,其中国际专利2项,已授权13项,形成了较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并开发出国内首套260千瓦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目前,液流储能电池在光伏电站、电动车充电站、分布式供电、风电场并网的商业化应用示范正在进行。
  液流储能电池具有储能容量大、可根据需要实现输出功率和蓄能容量的灵活独立设计、充放电转换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电解质溶液可反复再生使用、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特点。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耐久性试验突破1万次充放电循环,为其大规模实用化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支撑。
  据专家介绍,液流储能电池技术的发展,对推进风能、太阳能的普及应用,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和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日报)
其他文献
通过生态理念、水系建设、生态开发区建设、生态农村建设四个方面,对西安市近十年来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分析,总结了西安市将来生态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得出了生态建设的启示。
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粤西专业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分析了粤西专业镇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和经验,提出更好地推进专业镇平台建设工作、增强平台公
拳击运动作为一项世界性的运动,彰显着人类向大自然、向命运、向困难和人类极限挑战的精神。虽然中国拳击事业与世界拳击事业一直有一定的差距,但是2008年我国在北京奥运会上
目的:分析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结肠壁病理结构及结肠肌间神经丛内血管活性肠肽能(VIP)神经元表达变化,探讨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的病理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假手
电力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求生存、求发展,应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从物资管理的角度,对目前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如何加强电力企业物
针对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冲突,提出了一种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分析方法。通过引入TRIZ理论中的矛盾分析和发明原理,对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主要的矛盾
永优21是贵州省铜仁地区种子管理站与重庆吨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利用自育的三系不育系永ⅠA与恢复系DLR1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2009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介绍钢铁企业高炉矿槽振动筛使用棒条筛板的良好效果,为高炉生产的顺行提供了前期工艺保障。
以蒙古莸种子为对象,研究人工加速老化对其发芽的影响。将蒙古莸种子分别置于40℃和45℃,100%相对湿度下进行人工加速老化,老化处理时间为0(ck)、12、24、36、48、60、72h。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