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旅游业是扬州重要的支柱产业,依托“文化”与“生态”两张优质名片,“文化旅游产业”在扬州绽放出越来越迷人的光芒,为这座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注入了新的旅游内涵。本文对扬州文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扬州特有的旅游文化资源。
关键词: 扬州 文化旅游 创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拥有2500年历史的扬州,是全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旅游休闲名城,曾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等称号。扬州旅游资源丰富,汉隋王陵、唐宋古城、明清园林,真算得上“从古看到今,唐宋元明清”。至今扬州有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等上百个旅游景点,无不令人流连忘返。据扬州旅游部门统计,2009年仅“烟花三月旅游节”期间,扬州就吸引游客450万人次。但扬州旅游内容、旅游规模还是相对单一薄弱,很多游人来扬州只看“瘦、大、个”三个点,只注重体验“扬州三把刀”。2009年,在外国游客到访的江苏旅游城市中,扬州排在了苏州、南京、无锡、镇江之后。[1]而旅游资源与扬州相比相对匮乏的常州,2009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22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60亿元。
一个城市要发展自己的旅游事业,首先必须注重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发自己独特的、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扬州城市的旅游口号是:“人文古扬州,诗画瘦西湖,给你宁静,还你活力。”其中对“文化”的重视不言而喻。扬州最主要的旅游资源是什么?我们以为正是“文化”。
一、悠久沧桑的历史文化资源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扬州因此成为全国唯一一座与中国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2500年来,扬州几度繁华,又几度衰落。由于扬州地处长江沿岸,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在扬州留下了痕迹。她见证了夫差的兴亡,亲历了刘濞的叛乱,经历了魏吴的对峙,聆听了鲍照的《芜城赋》,目睹了隋炀帝的仓皇北顾……
2007年1月,扬州市政府出台了《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扬府发〔2007〕6号),该纲要对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以“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思路,计划用15年的时间打造109个文化博览场所。扬州旅游可以充分应用这些博览场所,开发“历史文化游”线路,可以将二王庙、汉墓、隋炀帝陵、唐城、宋夹城等旅游景点串联起来,特别是加大宣传力度,对其中的知名景点与一些新开发、相对冷清的景点进行重点推介与开发。
二、内涵丰厚的艺术文化资源
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明清时发达的社会经济,使得扬州的地方艺术特别发达。扬州曾发掘出西汉的说书人俑。唐代诗人在诗歌吟咏中对艺术的发达多有记载,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等等。明清时代,扬州文艺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正所谓“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郑燮),乾隆时期,四大徽班从扬州启程赴京,由此产生了国剧京剧;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以标新立异著称,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州弹词目前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对全国其他一些曲种的产生与发展均曾起到过重要作用;扬州木偶、扬剧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已经成为扬州对外文化交流的“金名片”。2009年,扬州市文化部门出版了《扬州艺术丛书》,首辑6册,包括扬剧、评话、弹词、民歌、木偶、绘画,第二辑已在规划中,这也反映了扬州艺术的辉煌灿烂。
目前,扬州的旅游经常仅限于景点观光,对艺术欣赏则相对滞后,文艺对推介扬州旅游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尚未成为扬州旅游的主要项目之一。而国内其他一些城市则有很成功的经验。如东北地区大力开发“二人转”,广西、云南、浙江等地创作演出了《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些项目也成为很多外地游客必选的旅游线路。扬州可以学习其他兄弟城市的经验,一是创作具有扬州地方特色与轻松愉悦的文艺节目,重点进行宣传打造;二是对扬州现有的“周周看扬剧”、“百场公益演出”、“高老庄大舞台”等活动进行补贴与奖励,提高演出质量,扩大演出影响,吸引外地游客观看演出。
三、独树一帜的休闲文化资源
到扬州旅游的,几乎没有听说过“扬州三把刀”的。狭义的“三把刀”指的是菜刀、剃头刀、修脚刀,广义的“三把刀”则是代指扬州休闲文化。扬州其实自古就是以休闲文化著称的,无论是“春风十里扬州路”,还是“十年一觉扬州梦”,抑或“夜市千灯照碧云”,都是对扬州休闲文化发达的艺术描绘。特别是清代由于盐商的豪阔,扬州休闲文化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故清代诗人汪沆感慨地说扬州“也是销金一锅子”。
民国时期《扬州风俗记》称:“扬州教场,茶馆林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倍可乐也。而抱陆羽之癖者,虽遇到烈风雷雨,不能愆期,盖亦习尚使然。至浴堂之多,与沪上相等。而好洁者亦麋集其门,时值隆冬,尤不稍却。故谚有之曰:‘早上皮包水,晚间水包皮。’”“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也许已经成为最能代表扬州休闲文化发达的俗语了,这句话形象概括了扬州美食(早点)与扬州沐浴。扬州美食是开国第一宴,扬州蛋炒饭的影响几乎遍及全球。朱自清先生在《说扬州》一文中写道:“扬州是吃得好的地方,这个保你没错儿。”扬州扬州的美食以富于文化而著称,如今扬州开发了“红楼宴”、“三头宴”等具有代表性的淮扬美食佳作,相信不仅会让游客食指大动,而且会诗兴大发。目前,扬州市每年都在“烟花三月”节开幕的前一天举行“淮扬美食节”,这对于打造扬州美食文化必将起到推动作用。而沐浴文化也绝不仅仅局限于修脚。有人这样评价:“扬州沐浴,如同扬州园林,淮扬菜肴一样,既有北方的朴直,又有南方的清婉。朴直便显诚意,清婉遂具细腻,就使扬州沐浴的服务呈现出雄秀并兼、南北咸宜的特色。扬州人而言,不仅是卫生的需要,而且是文明的标志,礼仪的盘桓,质量的尺度,精神的享受了。扬州沐浴,也就成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明和地域文化的反映了。”[2]目前,扬州美食与扬州沐浴已经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一个亮点,但如何进一步突出其文化特色,使其具有不可复制性,则是需要扬州人继续研究的课题。
四、优美宜人的生态文化资源
孙家正先生曾说:“生态环境的优良、美观、独特是一个城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扬州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付出的心血和取得的成效,最令我感动……城市是市民的家园,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对于旅游城市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自明。”[3]近年来,扬州市围绕打造“人文、生态、宜居”特色,加快旅游名城建设。所谓的“生态”,不仅仅是自然的,更是人文的,可以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美。“绿杨城郭是扬州”是生态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也是生态的。
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对旅游逐步从游览向休闲发展,扬州旅游口号中的“给你宁静,还你活力”恰是对生态游的概括。扬州市正在突出大运河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工作,追求生态的平衡与完整,来扬州可以体验高邮湖泛波、凤凰岛风情与农家乐的野趣,这些都将成为扬州生态文化游的重要内容。
文化是扬州的根、扬州的魂、扬州的脉,文化使扬州旅游个性特征更加鲜明,文化使扬州旅游产品项目更加丰富,文化使扬州旅游品质内涵更加突出。文化旅游,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旅游局统计数据[EB/OL].[2010-2-10].http://www.xinhuanet.com.
[2]扬州沐浴概述[EB/OL].[2005-4-18].http://news.yztoday.com.
[3]孙家正.城市的魅力[R].扬州:在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上的讲话,2009-9-26.
关键词: 扬州 文化旅游 创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拥有2500年历史的扬州,是全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旅游休闲名城,曾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等称号。扬州旅游资源丰富,汉隋王陵、唐宋古城、明清园林,真算得上“从古看到今,唐宋元明清”。至今扬州有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等上百个旅游景点,无不令人流连忘返。据扬州旅游部门统计,2009年仅“烟花三月旅游节”期间,扬州就吸引游客450万人次。但扬州旅游内容、旅游规模还是相对单一薄弱,很多游人来扬州只看“瘦、大、个”三个点,只注重体验“扬州三把刀”。2009年,在外国游客到访的江苏旅游城市中,扬州排在了苏州、南京、无锡、镇江之后。[1]而旅游资源与扬州相比相对匮乏的常州,2009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22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60亿元。
一个城市要发展自己的旅游事业,首先必须注重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发自己独特的、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扬州城市的旅游口号是:“人文古扬州,诗画瘦西湖,给你宁静,还你活力。”其中对“文化”的重视不言而喻。扬州最主要的旅游资源是什么?我们以为正是“文化”。
一、悠久沧桑的历史文化资源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扬州因此成为全国唯一一座与中国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2500年来,扬州几度繁华,又几度衰落。由于扬州地处长江沿岸,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在扬州留下了痕迹。她见证了夫差的兴亡,亲历了刘濞的叛乱,经历了魏吴的对峙,聆听了鲍照的《芜城赋》,目睹了隋炀帝的仓皇北顾……
2007年1月,扬州市政府出台了《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扬府发〔2007〕6号),该纲要对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以“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思路,计划用15年的时间打造109个文化博览场所。扬州旅游可以充分应用这些博览场所,开发“历史文化游”线路,可以将二王庙、汉墓、隋炀帝陵、唐城、宋夹城等旅游景点串联起来,特别是加大宣传力度,对其中的知名景点与一些新开发、相对冷清的景点进行重点推介与开发。
二、内涵丰厚的艺术文化资源
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明清时发达的社会经济,使得扬州的地方艺术特别发达。扬州曾发掘出西汉的说书人俑。唐代诗人在诗歌吟咏中对艺术的发达多有记载,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等等。明清时代,扬州文艺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正所谓“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郑燮),乾隆时期,四大徽班从扬州启程赴京,由此产生了国剧京剧;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以标新立异著称,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州弹词目前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对全国其他一些曲种的产生与发展均曾起到过重要作用;扬州木偶、扬剧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已经成为扬州对外文化交流的“金名片”。2009年,扬州市文化部门出版了《扬州艺术丛书》,首辑6册,包括扬剧、评话、弹词、民歌、木偶、绘画,第二辑已在规划中,这也反映了扬州艺术的辉煌灿烂。
目前,扬州的旅游经常仅限于景点观光,对艺术欣赏则相对滞后,文艺对推介扬州旅游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尚未成为扬州旅游的主要项目之一。而国内其他一些城市则有很成功的经验。如东北地区大力开发“二人转”,广西、云南、浙江等地创作演出了《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些项目也成为很多外地游客必选的旅游线路。扬州可以学习其他兄弟城市的经验,一是创作具有扬州地方特色与轻松愉悦的文艺节目,重点进行宣传打造;二是对扬州现有的“周周看扬剧”、“百场公益演出”、“高老庄大舞台”等活动进行补贴与奖励,提高演出质量,扩大演出影响,吸引外地游客观看演出。
三、独树一帜的休闲文化资源
到扬州旅游的,几乎没有听说过“扬州三把刀”的。狭义的“三把刀”指的是菜刀、剃头刀、修脚刀,广义的“三把刀”则是代指扬州休闲文化。扬州其实自古就是以休闲文化著称的,无论是“春风十里扬州路”,还是“十年一觉扬州梦”,抑或“夜市千灯照碧云”,都是对扬州休闲文化发达的艺术描绘。特别是清代由于盐商的豪阔,扬州休闲文化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故清代诗人汪沆感慨地说扬州“也是销金一锅子”。
民国时期《扬州风俗记》称:“扬州教场,茶馆林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倍可乐也。而抱陆羽之癖者,虽遇到烈风雷雨,不能愆期,盖亦习尚使然。至浴堂之多,与沪上相等。而好洁者亦麋集其门,时值隆冬,尤不稍却。故谚有之曰:‘早上皮包水,晚间水包皮。’”“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也许已经成为最能代表扬州休闲文化发达的俗语了,这句话形象概括了扬州美食(早点)与扬州沐浴。扬州美食是开国第一宴,扬州蛋炒饭的影响几乎遍及全球。朱自清先生在《说扬州》一文中写道:“扬州是吃得好的地方,这个保你没错儿。”扬州扬州的美食以富于文化而著称,如今扬州开发了“红楼宴”、“三头宴”等具有代表性的淮扬美食佳作,相信不仅会让游客食指大动,而且会诗兴大发。目前,扬州市每年都在“烟花三月”节开幕的前一天举行“淮扬美食节”,这对于打造扬州美食文化必将起到推动作用。而沐浴文化也绝不仅仅局限于修脚。有人这样评价:“扬州沐浴,如同扬州园林,淮扬菜肴一样,既有北方的朴直,又有南方的清婉。朴直便显诚意,清婉遂具细腻,就使扬州沐浴的服务呈现出雄秀并兼、南北咸宜的特色。扬州人而言,不仅是卫生的需要,而且是文明的标志,礼仪的盘桓,质量的尺度,精神的享受了。扬州沐浴,也就成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明和地域文化的反映了。”[2]目前,扬州美食与扬州沐浴已经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一个亮点,但如何进一步突出其文化特色,使其具有不可复制性,则是需要扬州人继续研究的课题。
四、优美宜人的生态文化资源
孙家正先生曾说:“生态环境的优良、美观、独特是一个城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扬州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付出的心血和取得的成效,最令我感动……城市是市民的家园,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对于旅游城市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自明。”[3]近年来,扬州市围绕打造“人文、生态、宜居”特色,加快旅游名城建设。所谓的“生态”,不仅仅是自然的,更是人文的,可以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美。“绿杨城郭是扬州”是生态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也是生态的。
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对旅游逐步从游览向休闲发展,扬州旅游口号中的“给你宁静,还你活力”恰是对生态游的概括。扬州市正在突出大运河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工作,追求生态的平衡与完整,来扬州可以体验高邮湖泛波、凤凰岛风情与农家乐的野趣,这些都将成为扬州生态文化游的重要内容。
文化是扬州的根、扬州的魂、扬州的脉,文化使扬州旅游个性特征更加鲜明,文化使扬州旅游产品项目更加丰富,文化使扬州旅游品质内涵更加突出。文化旅游,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旅游局统计数据[EB/OL].[2010-2-10].http://www.xinhuanet.com.
[2]扬州沐浴概述[EB/OL].[2005-4-18].http://news.yztoday.com.
[3]孙家正.城市的魅力[R].扬州:在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上的讲话,200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