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来源 :大众商务·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w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1979年我国对外开放以来,经济金融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最突出的是,我国从农业为主和中央计划体系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发展成为快速成长、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型经济。金融体系在支持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金融发展及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并初步探讨了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经济金融体制;金融发展;居民收入分配
  中图分类号:F8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6-0072-02
  
  1 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金融总量迅速增加,金融体系逐渐完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也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但金融发展的总体水平仍较低,滞后于金融总量的不断扩张。
  1978年,我国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155亿元,贷款余额为1809亿元。到2007年底存款余额为389371亿元,贷款余额为261691亿元。金融资产已经达到50多万亿元。全国城乡人民币储蓄余额由1978年的210。6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61587.3亿元,增长了766倍。信用体系逐步建立,金融产品不断丰富,直接融资比例逐渐提高,股票市值占GDP得比率迅速提高。尽管如此,我国金融市场仍处于市场化初期阶段,银行垄断市场的格局尚未打破,信贷配给现象依然存在;股票债券市场很不完善,参与的积极性有限,金融衍生品市场也较落后。在拥有健全社会心有体制的市场中,针对金融体制改革的效果显著。但在信用约束的市场中,改革效果有限。目前我国金融发展相对落后,社会信用体制很不完善,在有信用约束的条件下,金融发展直接影响到社会资金的获取和配置,对居民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金融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金融总量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间接进入总量超长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GDP比率在1991年已经为0.9,2003年该比率提高到1.89。远远超过美国和日本目前分别为0.5和1.0的水平,可以说我国金融总量超长速度扩张。
  2 收入分配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宏观国民收入分配逐渐向居民个人倾斜。原国家计委的调查报告(尹艳林主编,2000年)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宏观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呈现由政府向个人转移的特点。1978年国民收入分配比例为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各占31.6%、17.9%、和50.5%。其后,政府所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不断下降,而居民个人所占的比例则不断上升。到1994年,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所占比例变为10.9%、19.5%和69.6%、二是收入分配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虽然在收入分配差距到底有多大及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影响等问题上存在很大争议,不过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是不争的事实。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反映收入分配差距水平的基尼系数1999年已达0.397,接近国际通用的警戒水平。近几年国家统计局一直没有再发布新的基尼系数,但一般认为近几年收入分配差距仍在继续扩大。
  从绝对水平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反映收入分配差距水平的基尼系数1999年已达0.397,超过0.4时,收入差距偏大,超过0.5时,就表明收入分配出现两极分化,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已超过国际公认的承受线。从分布结构上看,收入差距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的各主要方面。一是城乡差别。2006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了3.53:1。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享有各种补贴和社会保障等隐性收入等,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真实水平应该超过5:1。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全国是4140元,东部5855元,中部3844元,西部3028元;东部比全国高1715元,是1.41倍,比中部高2011元,是1.52倍,比西部高2827元,是1.93倍。无论是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值还是相对倍数都呈逐步扩大趋势。 二是区域差距。近年来,我国区域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据统计数据表明,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是348元,东部372元,中部317元,西部346元;东部比全国高24元,是1.07倍,比中部高55元,是1.17倍,比西部高26元,是1.07倍。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是13786元,东部16974元,中部11634元,西部11309元;东部比全国高3188元,是1.23倍,比中部高5340元,是1.46倍,比西部高5665元,是1.50倍。无论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值还是相对倍数都是呈逐步扩大趋势。同时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全国是150元,东部182元,中部134元,西部128元;东部比全国高32元,是1.21倍,比中部高48元,是1.36倍,比西部高54元,是1.42倍。三是行业差距。我国行业收入差距最高与最低的比值在逐年拉大,今年一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最高的证券业是全国平均的5.9倍。其次,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和福利待遇上的差距,行业收入最高与最低的比例扩大到了11∶1。
  3 金融业的发展导致收入分化加大的原因如下
  (1)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转轨以来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资本形成的推动的特点,高的资本形成比率是“中国奇迹”的主要解释原因,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年平均速度近10%,其中资本投放的贡献为4.59%,劳动投入的贡献为2.57%,经济增长的70%多是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带来的。所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本投入的增加。由于资本在中国属于稀缺资源,在广大的农村和西部更是如此。资本大多掌握在少数人和少数垄断企业手里,带来的利润最终也只就掌握在这少数人手里,这就加剧了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
  (2)转轨时期的中国,金融因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的金融改革滞后于企业改革,形成中国独特的体制性金融风险源泉,同时残缺的体制又反过来影响金融的发展,中国经济转轨时期中国政府通过对金融机构的控制,利用信贷倾斜,利率管制,保值补贴,资本市场准入管制等政策聚集了大量的金融剩余,刺激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顺利转轨主要依赖体制内产出的平稳增长,为了实现平稳增长,中国政府采用了利用高额储蓄对国有企业的大量补贴。国有企业占据了大量的资本,同時许多国企由于管理体制僵化,无法充分利用政府补贴资金,浪费了大量资金,为了维持国企的发展,国家必须为其注入资金,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随着财政资源的枯竭,银行坏账的膨胀,国企转向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如果上市不可以使其经营,财务状况好转,则说明全社会为其补贴。这使得大量的社会资金被浪费掉了。
  (3)金融资本地区分布不均衡。一方面广大的西部和农村缺少资金流入,金融服务匮乏。无论是金融组织结构、金融工具结构、还是金融制度结构;无论是金融创新能力、金融业务种类,还是金融经济关系,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金融总是残缺不全,难以相提并论,更重要的是内生于工业和城市发展战略的中国金融,对农村经济而言却是外生的,作为这种金融在农村延伸的金融发展,不仅与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不一致,而且因自身生存能力不足,不断要求政府压制农村经济内生出来的非正规金融。虽然近年政府加大了农村金融建设,但是由于金融机构属于盈利性机构,广大的农村对资金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存放在这些机构中的资金,通过金融机构的优化配置又被转移到城市,造成农村和西部资金荒的现象。令一方面,资本在大城市同样属于稀缺资源,大企业占据多数资本,而众多小企业由于实力弱很难从商业银行贷到资金以扩大生产。这样金融资本最终被城市里的大企业多垄断。
  4 针对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不公的政策建议
  (1)促进农村金融的多元化发展,推动小额信贷与农业保险
  在当前我国的情况下,要想缓解农村地区资金缺乏的紧张局面,加大资金投入,仅靠政府财政和国有商业银行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使合格的民间金融合法化,成为农村金融、地方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举措,一方面,引进了竞争机制,使国有商业银行和民间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质量,进行金融创新;另一方面,民间金融具有国有金融机构所缺乏的信息优势,能够很好的开展业务,在处理小额信贷和农业保险上比國有金融机构具有更大的优势。而小额信贷和农业保险可以满足农村资金的部分需求,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缺乏的紧张局面。
  (2)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应该遵循“有利于原则促进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有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保证金融的安全稳健运行的三条原则,大力发展壮大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推进地方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配合推进金融改革,构建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和民营金融机构等多种形式的进入机构并存、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有序竞争的多层次金融体系。通过建立这样合理的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制度,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授信以及贷款审批制度。
  (3)正视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合理性,允许其合法存在,与正规金融机构相辅相成,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贫富差距。
  首先要完善立法,从法律上规范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是进一步发挥其金融功能作用的制度基础,没有法律保障的非正规金融发展必将成为无本之木。同时,只有建立非正规金融法规,才能使非正规金融合法化、规范化。其次,疏导非正规资金流通渠道除了通过立法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外,引导非正规金融通过正规的机构开展融资借贷活动室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又一个途径。在一定范围、一定社会环境下,非正规金融具有很大的成本效益优势、信息优势和同组监督优势,这些都是正规金融所不能达到的。所以,通过增强人们的进入意识,加强对人们的投资理财的教育,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发挥非正规金融的功能作用,发挥资金融通的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方文全,中国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 江淮论坛 , 2006,(01)
  【2】江春、徐立成,中国金融发展与转型:从政府到市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0期
  【3】潘成夫. 我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问题分析[J]. 南方金融 , 2004,(04)
  【4】范德胜. 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2003
  【5】徐诺金. 对当前我国金融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中国金融 , 2004,(19)
  【6】葛结根. 对经济转型期城乡收入差距的探讨[J]. 党政干部论坛 , 2003,(06)
  【7】周天勇. 究竟怎样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J]. 党政干部文摘 , 2007,(12)
其他文献
针对当前金融危机下我国出台的货币政策,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历程,并浅析货币政策的效果及出现的原因,分析该如何完善现有制度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摘 要】与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技术不同,战略系统基础审计风险模型将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更广泛的导入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体系之中。这种创新的审计模式,具有审计视角前瞻性;审计技术多元化以及审计程序系统性等核心优势。  【关键词】战略系统;审计风险模型;风险导向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3-0071-01    1战略系统视角下审计风险
【摘 要】探索建立师以下单位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的管理制度,是军委自2008年开始启动的14项重大改革任务之一,是今后几年我军财务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认真组织论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探索,才能有效地推动这项重大改革的稳步进行。  【关键词】经费预算:资金收付;相分离制度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10-0020-01    1建立经费预算与
我国许多企业都采用了雇佣劳务派遣工这一新型用工形式,但由于相关法规不健全,故存在诸多管理问题。本文针对武钢劳务派遣工问题,论述了如何规范和管理好劳务派遣用工。
多元化经营战略是许多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应对竞争、求得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它对于企业规避风险、占领市场、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该战略的应用过程
【摘 要】2007年11月,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在武汉成功举行,对湖北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在艺术节的举办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对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试图找到进一步完善艺术节的途径。  【关键词】中国艺术节;公众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J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1-0071-02    中国艺术节是全国性
失业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避免的经济现象,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现象的出现己有200多年的历史,历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严重的失业问题促使西方各国对失业
【摘 要】:保险资金投资在保险公司收益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很多风险。本文从保险资金投资的利率风险、资金配置和管理模式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保险资金;投资;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8-0078-01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保险投资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200
网络财务在产生、发展过程中虽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网络财务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具体运作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现阶段网络财务
随着电子客票的出现,以及网上订票的兴起,传统的民航销售业在经营上越来越困难。本文通过阐述电子客票的优势,结合民航代理业的生存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民航代售处在电子客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