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就是财富

来源 :健康大视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ff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的整体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发展的大局。劳动者是生产力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现代社会的劳动者不仅应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以及知识和智力,还应具备健康素质。因此说,健康就是财富,就是GDP,就是生产力。
  
  著名健康教育专家侯培森先生提出了一个颇为另类的观点:那些埋头苦干、最后病倒或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应该受到批评,而长期保持身体健康的人应该受到奖励。这一观点,无疑跟我们过去提倡的越是拼命越革命的固有理念唱了个反调,但却见解独到,发人深思。上进、刻苦、努力这种精神是没错的,人一辈子总要适当地做点事情,是很有意义的,但要有个度的限定。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2008年11月在海南三亚市“卫生事业发展趋势总编座谈会”上说:“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80%都花在了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这一反常现象提示人们,国民对健康还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就是在身体出现问题前,不重视健康。因此,老百姓也要转变健康观念,更加注重防病。首都体育大学教授李相如认为,对健康的投资应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隐性的,即政府投资,包括卫生、体育等;另一部分是显性的,就是个人实际在这方面的花销,定期的体检、健身、休闲旅游都是个人对健康的投资。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不但对己有利,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而对于我国政府,能加大力度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体系以及医疗保健网络,将会使国民的身心素质大大增强。这既是最大的节约,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投资。从国家的长远来看,不仅不会影响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会加快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课题。
  从市场化中赢得空前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又因偏重市场模糊了公益性而备受指责,30年来,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医药卫生事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承载着越来越多的争议,也寄托着越来越重的期盼。
  如何在坚持公益性的同时兼顾效率和公平?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历史性的关键时刻。回应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质朴心愿,铺展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还远远没有完成的生动答卷。
  
  15分钟就医圈:让城乡居民共事便捷就医
  
  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科学布局、覆盖城乡,成为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基础工作。近年来,全国各地日益重视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不仅新建、改建了一批医疗设备和技术领先的大型高端医疗机构,更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做实做强。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山东、上海等地率先打造了“15分钟就医圈”,为老百姓提供便捷、温馨、价廉的服务。
  上海闸北区要求社区医生练好基本功、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家住灵石路的张照森大爷今年73岁了,前段时间他因腰肌劳损无法弯腰,听说附近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桑久华的推拿手法很好,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前去看病。没想到,接受推拿一周下来,他的腰舒服多了。张照森大爷高兴地说:“现在社区也有了好医生!”
  上海宝山区不光为农民配备了“家庭医生”,还形成了支农巡回医疗车的长效工作机制,车上配备了X光、胸透、B超、心电图等设备,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医务人员担任志愿者定期深入农村送医送药。
  经过一系列的资源整合和改革探索,特别是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建立转诊等协作关系,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各地逐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以年门急诊量超过1.3亿人次的上海为例,选择到社区看病买药的市民逐年上升,占到门急诊总量的35.44%。这样一来,就使得大中型医院可以集中精力应对疑难杂症、医治重症患者了。
  “患者看我的专家门诊得半夜来排队。现在我每周都到签约的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这些医院不收患者的专家挂号费,很受欢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白跃宏告诉记者说:“早在六七年前,我们就开始与徐汇、松江等区的社区医疗机构和二级医院签约合作,附近的患者听说后,都结伴而来看病,方便极了。”
  
  医疗保障:最让人心安的保障
  
  “2008年1月到6月,我看病花了6万元,医生估计,我到年底起码要花掉10万元,幸亏有了医疗保险,否则真是不知道怎么办!”上海市崇明县新河镇联益村村民沈芳菲不幸患了尿毒症,她说:“新农合给我报销了5万元,民政部门补助了1万元,为我解除了沉重负担。”
  “没什么别没钱,有什么别有病”等俗语,形象地反映出群众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担忧和痛苦感受。在医药费用高涨、医疗保障不到位的情况下,一些群众小病不看,大病硬扛,常常是雪上加霜。为此,国家不断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保障力度迅速提升。2007年,包括老人、儿童和下岗职工在内的2.4亿名仍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的居民被纳入医保覆盖范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张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大网正在积极建设和完善之中。
  在浙江省嘉兴市社会保障事务局的办事大厅里,上海医疗保险代办服务窗口每天定时开放,办事员孙颖说:
  “如今在嘉兴工作、定居的上海人越来越多,他们不必再为报销医药费用而在两地之间辛苦奔波了。”
  2008年3月,上海和浙江嘉兴实现了跨省、市的异地参保人员医疗费报销服务,这在全国尚属首次,类似的尝试已在多个省市展开。随着异地医保联动机制深入开展,医药费用报销途径将更加便捷。
  
  医疗技术:在“一根针,一把草”的基础上突飞猛进
  
  人们曾把解放初期广大农村医疗卫生的服务水平形容为“一根针、一把草”。经过一代又一代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者的努力,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实现着整体飞跃,在多个领域形成了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诊疗中心,上海等城市还提出了“建设亚洲医疗中心”的目标。
  上海市卫生局今年公布的上海市民最新健康三大指标数据显示,上海市民平均期望寿命首次突破81岁,达到81,08岁。除了市民平均期望寿命创新高外,上海婴儿死亡率为千分之三,产妇死亡率为十万分之六点六八。这三大健康指标数据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生命延长,生活质量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也在逐步增强。
  “我们都是过去所谓的‘绝症’患者,但是在医生的救治下,在病友们的帮助下,许多人成功地度过了术后5年生存期,实现了临床治愈。”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袁正平本身是一名有着20多年“癌龄”的淋巴癌患者,他告诉记者:“除了诊断技术和治疗水平的变化外,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更 大的变化是,人文医学意识的提升,医生不再仅仅把患者当成病的载体、当成开刀的对象,而是开始关注病前预防和术后康复,医患双方开始携手与疾病抗争。”医药福利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好务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致力于探索新思路帮助群众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基金会花大力气抓医药卫生扶贫,推动了“新农合”的开展,它还在江苏、广东、内蒙等七省区的90多个县进行扶贫。截至2008年底总投资达1.7亿元,直接受益人口超过70007Y。
  不便的交通成为解决内蒙古牧民“看病难”的瓶颈。基金会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开出了“流动医院”的药方,先后向内蒙古自治区捐赠了20辆“健康中国流动医院”专用医疗车。该车配置了国内一流的B超、心电图机等,具有县级医院的检测医疗水平。开到家门口的“流动医院”让农牧民群众不跑远路就能看病,价格也比城里便宜。据悉,基金会计划在2009年向青海、新疆等地牧区推广经验。
  在经济发达地区,基层医疗单位虽购置了先进的诊疗设备,但缺乏相关培训,设备常常被束之高阁。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基金会自2006年起,先后在广东揭阳、云浮、清远3市投资800万元,为市、县、乡、村四级培训7500多名医务领导骨干和医生,大大地改善了“硬件强、软件弱”的情况。
  除了开展对农村医药卫生扶贫,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为保证奥运会的安全进行,在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携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市卫生局,向北京市1800多万市民发起了“健康奥运、健康北京”全民健康活动。
  通过这一活动,向北京市民免费发放了500多万份限盐勺和限油壶,老年人、儿童连续两年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在医院、宾馆、餐馆、出租车等场所开始控烟,给农村居民进行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健康检查等。同时,活动过程中,还向全市居民家庭发放了510万本《首都市民预防传染病手册》、《首都市民健康膳食指南》、《首都市民中医指南》,以及25万本《奥运健康手册》。这项活动的成功开展,为北京奥运会留下了宝贵的健康财富。
  
  农村居民健康更需关注
  
  在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资助和委托下,北京大学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开展的“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公布。该调查在北京等全国4个城市开展,人户调查共计4411户、12691人接受访问。调查发现,与200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相比,城市居民健康状况变化不大,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有所下降;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和卫生服务需求均有大幅提高,健康与生产力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促进关系,加强健康教育和提倡健康行为能切实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居民的慢性病半年平均直接经济负担不到城市居民的一半,分别为305元和640元。而年平均报销额农村和城市间的差距较大,分别为43元和265元,农村仅为城市的1/6,结合居民收入等情况,农村居民的慢性病经济风险比城市居民高出65%,因病致贫的可能性大于城市居民。
  
  医药卫生事业任重道远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彦峰强调,健康就是生产力,保护健康就是保护生产力。“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也充分说明了健康水平的提高对个人收入和促进生产有积极影响,印证了“健康就是生产力”这一理念。重视和关心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问题,保护人民的身心健康,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疾病和医疗费用增长的情况下,促进居民健康,降低医疗费用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在社区的层面尤其是在广大农村采取科学、积极、有效并有可持续性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从而改变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这项工作做好了,既可以提高国民健康的素质,节约医疗费用,减轻国家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国民的生产力,促进国民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实现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伟大目标!
  王彦峰说:“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是强国富民的基础,我们必须重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既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即使西方发达国家也需要慈善事业来弥补政府的不足。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任重道远,仍需继续探索,不断前行。
其他文献
程府宴的创始人程汝明,曾跟随毛泽东和其家庭22年,为多位领导提供过餐饮服务,退休前一直是中南海总厨师长,被业内称为“中南海御厨”、“国宝级厨师”。此次记者采访了程汝明的外孙、程府宴的继承人刘建,听他讲述老人在世时的故事。  做给毛主席吃的第一道菜——鸡汁小菠菜  “不管我的手艺多好,服务对象不一样,就要因人而异,要每时每刻调整自己。”  程汝明大师绝对不会什么都不问就去做菜,他给毛主席做的第一道菜
如果说过去“王家渡”带给人们的感觉是“任性”的话,那么最新开业的王家渡火锅金宝汇店便是在用最时尚、最前卫、最酷的方法,为大家传达一种当代先锋的体验感。  重书“渡口”文化  火锅,始于商周,兴于明清。一提火锅,大家自然会想到四川火锅,麻辣飘香,忍俊不禁。  四川人有个习俗,贵客临门时主人定会招待客人吃上一顿火锅。而吃火锅最尊贵的礼遇便是在河边、在船上。眉州东坡餐饮集团董事长王刚先生的老家门前有一个
“只因我想有一个去处,和我的三五知己,喝着下午茶,漫无目的地闲聊,我想有一个平台,让我重要的朋友们,感受泉州的历史魅影与文化底蕴;我想有一个空间,和我爱的人,庆祝我们不期而遇的15个年头,我想有一片心田,收藏一路来的旅途心絮和味觉典故……后来发现,不仅仅是我,还有你也需要。于是,有了‘蘭’。”这是湖碟轩旗下子品牌“蘭庭宴”的一段美丽告白,也是创始人杨伟雄、蓝净夫妇建立它的初衷。  小而高端的“圈层